“中国制造”管彤贤:59岁创业获16项世界第一,垄断美国90%市场

2023-8-4 22:53| 发布者: unxqc33x3x3wpx| 查看: 134| 评论: 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1雯游戏解说
编辑|1雯游戏解说


2013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迈阿密港,在这里发表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说。

他大力鼓吹美国制造业,认为美国制造“制霸”全球,言辞中透露出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当奥巴马正说到重点处,意气风发之时,一阵狂风突然刮来,舞台背后的一面大型美国国旗“啪”的一声被风刮跑了。

众人仰视那面大旗飘向远方,才发现起重机上赫然印着“振华重工”几个大字。

原来,这台起重机是中国制造的。



就在奥巴马夸下海口说美国制造业“制霸全球”之际,一件中国制造的机器却“出来捣乱”,

这令人难以言表的讽刺意味无疑让奥巴马尴尬万分。

那么,这个出现在奥巴马演说背后的“振华重工”起重机,它到底是什么来头?
一、59岁开始创业

“振华重工”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总部位于河北省廊坊市。



该公司成立于1943年,经过近70年发展,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其产品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台出现在奥巴马演说场地的起重机,很可能就是振华重工生产后销往美国的产品。

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由来已久。

美国不少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都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重型机械。这次事件恰恰反映了两国经济的互相依存。奥巴马高调鼓吹美国制造,却被中国产品“打脸”,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然而,没有人知道,这面大旗的背后,隐藏着创始人管彤贤不为人知的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

1959年,中国刚结束三年困难时期,一个名叫管彤贤的年轻人在上海创立了振华重工。当时的中国仍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制造业水平相对较低。

但是管彤贤抱着一个梦想,要通过自己的实力,让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光芒。

管彤贤选择先从集装箱起重机入手,这是一项高精尖的制造业,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但是管彤贤没有退缩,他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实力和执着的精神,带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终于,第一台集装箱起重机在1984年诞生,这台起重机完全是中国自主研发制造,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第一桶金获得的激动还未平息,更大的机遇就来了。

1985年,美国西雅图港有一单大订单,需要采购8台集装箱起重机。这对当时还在起步阶段的振华重工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商机。



管彤贤毅然决定承接订单,他用实力说话,终于击败来自世界各地的对手,成功取得订单。

这是中国制造第一次在国际市场上全面击败外国品牌。

从这次成功后,振华重工开始在国际市场频频获胜。

借助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振华重工制造的起重机价格优势明显。

管彤贤先后与美国主要港口达成合作,成功打开北美市场。



到80年代末,振华重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装备供应商。一个本该处于劣势的中国企业,在管彤贤的带领下,逆转占据制高点。

然而,管彤贤并没有就此满足。

20世纪90年代,他将目标转向了另一个高端制造业─桥梁建造。

1989年旧金山发生大地震,原有的海湾大桥被摧毁。管彤贤看准了这个商机,毅然决定抢占这一细分领域。



1992年,在上海黄浦江畔,一面鲜红的大旗迎风飘扬,上书“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制造公司”八个金灿灿的大字。一个新兴的港机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应运而生。

1992年南巡讲话后,他敏锐地察觉到中国港口行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的机遇。毅然决定辞去公职,创办振华公司,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

创业之初,挑战重重。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团队匮乏,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管彤贤并没有气馁,而是带领团队“抄作业”,拆解研究二手设备,积累经验。



他大开眼界,不拘一格聘用人才,为振华聚集了一批业界尖兵。

管彤贤明白,要想在市场立足,就必须有惊世骇俗的实力。于是,他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以超低价格击败列强,获得加拿大温哥华首单。

为了交出完美的作品,振华不惜血本,只求立足口碑。管彤贤深知,第一单并不赚钱,但必须向世人证明振华的实力。

果然,第一单的高质量很快为振华赢得美国客户。在短短六年时间里,振华就晋升为全球港机行业老大。



然而,就在这时,一场危机悄然来袭。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客户取消订单,振华濒临倒闭。这对初尝成功滋味的管彤贤打击很大。

于是,他带领员工深入一线,与集装箱“朝夕相处”,重新审视市场需求。凭借对产品的热爱和坚持,振华渡过难关,研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更让管彤贤欣喜的是,危机过后,许多竞争对手纷纷退出市场,而振华不仅活了下来,反而在行业里占据更大份额。

2006年,旧金山海湾大桥建设招标。这次竞争更加激烈,全球顶尖的桥梁建造商都参与其中。但是最终,振华重工依旧脱颖而出,在5年时间内完美交付。自此,振华重工在桥梁建造领域的实力也获得全球认可。

2013年,在奥巴马就美国制造业复兴的演讲背景板上,赫然印着来自中国的振华重工标志。一陣大风吹过,国旗遮挡不住振华二字,这成为一次轰动世界的意外。



而管彤贤,至此彻底改变了世界对中国制造的印象。
二、将“中国制造”传遍全球

管彤贤创立的振华港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发展成为一家员工超过几万人的世界巨头,这令许多人对管彤贤的管理之道深感好奇。

作为公司的领导者,管彤贤对员工管理确实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



振华港机业务范围广泛,不仅有一线的工程师和专家,也有许多农民工。管彤贤深知,对于这些农民工员工,单纯讲授知识和道理是不太管用的,必须用实际行动打动他们。

于是,他实行奖励制度,谁工作最卖力、最努力,就给予更丰厚的奖励,直接打动员工的积极性。

此外,他还兴建员工宿舍、学校等设施,让员工可以与家人住在一起,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以此安定员工的心态,使他们更专心工作。



随着公司业务扩张到国际,员工之间、与外国客户的沟通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管彤贤认识到,语言的障碍必须解决。

于是他开展外语学习活动,并再次使用奖励手段鼓励员工自发学习——学得好升职加薪,通过考试给予奖金。管彤贤还表示,参加考试纯属自愿。

但是,一听到有奖励,员工们就争先恐后地学习外语,最终大多能通过考试。



管彤贤这一套看似简单的员工管理之道,既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促进了公司的整体素质,可谓一举多得。他既不强迫员工加班,又能巧妙地激励员工自发工作和学习。正因如此,振华港机才能在短时间内长大为世界巨头。

我们不仅要向管彤贤的商业建树致敬,也要向他的员工管理之道致以崇高的敬意。

然而,振华港机的高速发展也让我们看到管彤贤管理思想中或许存在的一些问题。员工奖励制度固然能激发积极性,但过度依赖奖金激励,员工是否真正内化工作动力还有待考量。且高强度奖励是否会导致内部竞争过激也需关注。



再者,员工学习外语主要出于奖励动机,能否真正掌握则成疑问。我们不妨设想,如果没有奖励,员工的自发性是否会打折扣。

归根结底,企业管理需平衡棒棒糖和鞭子,仅凭一时奖励难以长期激发内生动力。管彤贤的管理之道对振华港机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公司发展壮大,仅依靠简单奖惩恐怕难以为继。

我们期待看到振华港机在管彤贤带领下,继续调整完善管理策略,真正实现员工内在价值的激发,使企业走上更加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如今,振华已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回首往事,没有哪一步是轻易走来的。从一无所有的小公司,到世界级企业,每一次跨越,每一次突破,都凝结着管彤贤的汗水与心血。
三、笔者认为

正如管彤贤常说:“成功靠的是坚持,而不只是才华。”这句名言,激励着无数振华人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攀登高峰。

管彤贤和振华的发展故事,饱含跌宕起伏,让人惊叹不已。



它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凭借敏锐的眼光、坚韧的毅力、开拓的胸襟,抓住时代机遇,创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感人事迹。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正能量的故事,值得每一位创业者学习和借鉴。
指导教练:晏菊红联系电话:182299070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格局到底是是什么?

下一篇:孙晓晖、苏沛钰:激发活力塑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5-7 16:52 , Processed in 0.309048 second(s), 4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