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刚:红色湘西十二个传奇故事~四大矢志不渝的爱情传奇

2024-3-10 11:56| 发布者: uxtz6bg61o| 查看: 91| 评论: 0

四大矢志不渝的爱情传奇

9.艽野尘梦——陈渠珍与西原
《诗经·小雅·小明》中有一句“我征徂西,至于艽野”,这里的艽野,就是指西藏和藏地。这个红尘中的梦想之地,记录了陈渠珍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也是他和西原的爱恋开始之地。

陈渠珍(1882-1952),原名开琼、号玉鍪,1882年9月生于凤凰县城。1906年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加入同盟会。1909年,驻藏大臣联豫获悉英帝国主义将入侵西藏,请调川军入藏加强边防力量。同年秋,27岁的陈渠珍任清庭援藏军一标三营督队官,随川军首领钟颖入藏,参加援藏抗英平叛。经过无数次恶战,最终平定了恩达、工布、山南、翠南及波密等地区。
1910 年元旦,陈渠珍抵达西藏巨镇江达。由于达赖喇嘛出逃印度,陈渠珍奉令进击工布全境。历时两个月,工布全境全部招抚完毕。接着,奉令移防工布最东边的德摩。德摩贵族头人第巴及其舅舅贡觉营官加瓜彭措深受拉萨贵族夏扎·班觉多吉压迫,因此与陈关系极好。
一天,陈渠珍应邀到加瓜彭措家做客,他和加瓜彭措把酒言欢,藏区特有的牦牛肉、青稞酒、糌粑等美食让陈渠珍赞不绝口。正在二人酒兴正酣之时,加瓜彭措提议一起观看一场藏女马上拔杆的表演为酒席助兴,陈渠珍欣然同意。河岸平原看着腰束丝带的乘马女子疾驰如飞俯身拔竿的比赛,年约十五、六岁的西原脱颖而出,别人只拔一、二竿,西原连拔五竿,令陈渠珍盛夸“虽丈夫不及也”。加瓜彭措也很高兴,就对陈渠珍说,既然你如此喜欢我的这位侄女,那就将她许配给你吧。陈渠珍当时酒意正酣,只以为是句玩笑话便和众人一同大笑,没有回应。回到军营他倒头就睡,第二天起来就什么都不记得了。可没想到,加瓜彭措是真的想要将西原嫁给陈渠珍,甚至西原自己也心甘情愿。陈渠珍对藏族同胞的淳朴性格还是不甚了解。藏民重诺,哪怕是酒席间的一句玩笑话,他们也可能会当真。因为在湖南老家已经娶妻,这可就让陈渠珍犯了难,心想:“乃知一言之戏,竟缔孽缘。”于是,陈渠珍找到了寺里的高僧呼图克图,希望高僧可以给自己出个主意。呼图克图听完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说道:“这是一件好事,让我来做证婚人,怎么样?早就听说西原这个女孩子身手敏捷,比一般的男子还要厉害,给军人做内当家,肯定不会拖累你的。”陈渠珍听到高僧也希望自己能够娶西原为妻,更不好驳了加瓜彭措的面子,便同意与西原结为夫妇的提议。隔几天,加瓜彭措夫妇把“靓衣明眸,别饶风致”的西原送来军帐,婚后西原对陈渠珍关心毕至,左右不离。白天打猎,她纵马在前;陈渠珍到藏家访问做客,西原就在旁陪伴;夜晚,陈渠珍外出检查岗哨,西原也是跨刀相随。凡是有陈渠珍的地方,你一定会看见西原的身影,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着陈渠珍的饮食起居,这是他们一起度过的最甜蜜的时光。
工布的东邻波密,万山丛沓、民生贫苦,波番十分强悍、性格残忍,经常到工布境内来抢劫和骚扰,工布藏民受害甚烈要求平定波番。陈渠珍向驻藏大臣联豫报告仿川康的例子改土归流,建设行省治理之。驻藏大臣剿抚令下来、指示相机行事,陈渠珍采取先礼后兵策略,波番拒绝招抚。于派出一个团的陆军,炮兵、工兵各一个连集中工布进击波密。陈渠珍原想将西原留在家中,却执拗不过西原,只能带着西原一同随军出征。
1911年,陈渠珍率军过鲁朗、觉泥巴、冬九、纳衣当噶、甲米青波、至八登浪,在八登浪与波番主力发生激战。激战时,西原发现了绕至背后偷袭陈渠珍的敌人,一声大喊、回枪毙敌,救陈一命。被余敌被追击时,遇一丈高的石坎,西原先纵身跳下,再张臂接住他。此战,陈渠珍部死三十多人、伤二十多人退回山顶。钟颖的参军王陵基来到,献计请边军分势从东边打过来,这里的人马暂且后撤纳衣当噶。4月上旬,纳衣当噶二十余战,陈渠珍部死亡百余人,再退冬九。初秋,波密全境平定,析波密为三县而治。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廷覆亡。消息传至西藏,援藏的川军哗变,军人中的哥老会杀死协统领罗长裿等。当时在川军中有两股势力,一股是陈渠珍为首的同盟会,另外一股就是占了军人中95%的哥老会。陈渠珍眼见各种矛盾频发,意识到如果再留在军队里,必定会被哥老会除掉,心想只有北走青海,出甘肃,回内陆。计划走40日到柴达木(今格尔木)。据秘密摸底,计划走的有湘西籍和云南、贵州籍士兵115人。
1911 年11月11日,陈渠珍率队从江达秘密向北起程。到凝多塘时,清点人数除马夫张敏,跟班藏娃二人,陈渠珍、西原夫妇外,还有官兵111人,一人一骑。牦牛120多头。每人尚有糌粑130斤,可食3月。过哈喇乌苏(今天的西藏那曲)后,进入藏北的羌塘沙漠。陈渠珍的彝贡龙驹在沙漠丢失,余73人。
1911 年12月30日,来到长江在西藏与青海交界处的源头处通天河,剩34人。在饿了多日情况下,还有一小块干肉,陈渠珍吃了一半,分西原吃。西原坚决不肯吃,再三推辞,并且哭着说:“我能耐饥,可数日不吃,君不可一日不食,且万里从君,可无我,不可无君, 君而殍,我安能逃死耶。”陈渠珍流泪:“‘天下可无洪, 不可无公’之语,不图于藏族女子中亦见之,痛哉。”
十多天后,到冈天削的时候,只剩一根火柴,17个人。士兵杨正奇见到陈渠珍愁不胜愁的悲观样子。流着眼泪对陈渠珍说:“长安路远,玉门关遥,盲人疲众,夜半深池,吾侪其殆于此矣。”意思是说没有希望了,我们要死在这条路上了。陈渠珍听了也觉凄然。西原知道陈渠珍的内心在动摇了。马上用鼓劲的话给陈渠珍打气:“现在已经三月了,天气慢慢暖和了,虽然死了很多人,但我们还活着,老天不会让我们死的。何况三个月的路,我们已走了五个月,所没有到的,只不过一小步而已。如果我们鼓起我们最后的勇气,何难到达彼岸?我们的生死,是由命支配的。有什么理由悲观失望呢?”陈渠珍听了西原的话,很感惭愧。难道西原就不苦?一下子奋然而起,忽觉胸襟开朗,烦愁顿除。
1912年4月,到达柴达木(今格尔木)。从工布江达原计划四十天到柴达木的路程走了六个月,剩7人。过了青海陈渠珍的马夫张敏与跟班藏娃留在喇嘛寺。6月24日,陈渠珍等人进入丹噶尔城(今青海省湟源县)。陈渠珍将其他3名士兵推荐到西宁的长官手下做事,而陈渠珍与西原相依为命,辗转来到长安(西安),陈渠珍写了一封家书,希望家人寄来路费。转眼年底,陈渠珍夫妇生活十分窘迫,先卖珊瑚山, 再卖望远镜。两人在长安等了数月,陈渠珍焦虑无比,不得不出门想办法。每次外出,西原必定要送他出偏门,然后坐在那里等他回来。
1912年12月的一天,陈渠珍稍晚回来,发现西原满面通红、一脸病容,忙问道“你怎么了?”西原不知道自己染了天花,迷迷糊糊地说:“自从先生去后,我便全身发热,头痛不止。但又怕先生马上会回来,所以一直坐在这里等候。”当天晚上,她便卧床不起此后延医无效,典当已空,陈渠珍只能暗自饮泣。一天早上,西原早早的醒来哭着告诉陈渠珍说:“说她做了一个梦,梦里她回到了西藏的家里,她妈妈给她端了一杯糖和白水。在西藏有这样一种风俗,凡是做了这样梦的人,都必死无疑。”陈渠珍想尽办法劝慰她,可西原始终不能释怀。西原弥留之际对陈渠珍说:"万里从君,相期终始,不期病入膏肓,中道永诀。然君幸获济, 我死亦瞑目矣。今家书早晚可到,愿君归途珍重。"说罢,西原停止了呼吸时年19岁。陈渠珍抚尸号哭,几经昏绝。后经老乡董禹麓先生慷慨资助,才将西原草草葬于城外雁塔寺。他在《艽野尘梦》结尾写道,“予既伤死者,复悲身世,抚棺号泣,痛不欲生。渊波百端劝慰,始含泪归。入室觉伊人不见,室冷帏空,天胡不吊,厄我至此。予又不禁仰天长号,泪尽声嘶也。余述至此,肝肠寸断矣,余书从此缀笔矣。”
1921年,陈渠将西原隆重迁葬至凤凰古城,亲撰《亡姬西原墓志铭》——“西原茹万苦百艰,敢犯壮夫健男窘步撠肘之奇险,从容以护予者,而予曾不获携归家园,同享一日之安宁,予述至此,予肝肠碎断矣。复何言哉!复何言哉!……今吾西原闷然娱宁于幽宫。虽可悲亦可喜。”
1936年,陈渠珍写成《艽野尘梦》,二十多年时光荏苒,深情仍在。此后再多的传奇伟业,也不值一提。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他认清大势率众起义,促使湘西凤凰、沅陵等地和平解放。1950年6月,毛泽东亲笔签署委任状,授命他任第一届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应邀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会议,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由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介绍加入民革,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他在赴京期间获知贺龙元帅将率解放军进军西藏,立即向贺龙元帅赠送《艽野尘梦》一书,把自己对西藏的人文地理、生活习俗、官场结构的了解和盘托出,协助西藏解放。
1952年2月,陈渠珍因患喉癌病逝于长沙,终年71岁。2012年,凤凰县将陈渠珍墓从长沙迁葬回家乡南华山,大师黄永玉在墓前设计了一个西原抚棺的雕塑。2013年3月,西藏林芝桃花节开幕式上,著名雕塑家李春华创作的“艽野尘梦”陈渠珍和西原并肩携手的雕像矗立在尼洋河观景台上。后人有七言律诗赞曰:
相随艽野共浮沉,以死从君情义深。
有志西原鏖战虐,无人谷里壮军魂。
中途伤逝难言尽,一梦悲怀堪爱珍。
天意怜香能续否?肝肠寸断寄孤吟。


10.马桑树儿搭灯台——贺锦斋与戴桂香
贺锦斋(1901~1928),原名贺文秀,湖南桑植人。1919年参加贺龙部队,曾任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团、旅长,第二十军第一师师长。1921赴长沙投考湖南军校。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冬,回湘潭、监利、石首一带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并加入共产党。1928年3月回湘西,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师师长、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委员。9月在战斗中牺牲。
1919年秋,为响应革命,新婚一个月的贺锦斋跟随堂兄贺龙参加红军。他对苦苦哀求的妻子说“明年马桑树儿发芽的时候,我就回来”“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姐带。郎去当兵姐在家,我三五两年不得来,你(个)移花别处栽。”贺锦斋新填词了这首桑植民歌送与爱妻戴桂香离别。1927年8月1日,贺龙率家乡三千儿女参加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潮汕地区失利后,到1928年2月底,返回桑植的子弟兵不足3百人,贺锦斋是生还的幸运者。此时,等候近10年的戴桂香与丈夫日夜相伴,如胶似漆。丈夫改编《马桑树儿搭灯台》,妻子依偎吟唱。戴桂香就如马桑树一般,可贺锦斋却是行走的“灯台”,妻在心上,志在四方。
1928年4月,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贺龙、周逸群领导发动“桑植起义”。后遭到疯狂反扑,桑植失守,红军被迫转移。戴桂香得知丈夫又要走,急得泪如雨下,她紧紧拽着丈夫的衣角哭着哀求:“锦斋,我不要你走,求求你别走......”贺锦斋紧紧地抱住妻子,替她擦干泪水,深情又坚定地说:“桂香,我是共产党员,是党的人,我不仅要为你,还要为党和人民奋斗。等革命胜利了,我就回来。”
贺锦斋唱着《马桑树儿搭灯台》走了,歌是不舍,歌也是永别。戴桂香唱着《马桑树儿搭灯台》哭了,歌是不舍,歌也是等待。
1928年9月7日,贺锦斋面对四面敌军的重围,决心拚死一战,向他的弟弟写了最后一封家书:
吾弟手足:我承党殷勤的培养,常哥多年的教育以至今日,我决心向培养者、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赴汤蹈火而不辞,刀踞鼎镬而不惧。前途怎样,不能预知。总之,死不足惜也。家中之事,我不能兼顾,堂上双亲希吾弟好好孝养,以一身而兼二子之职,使父母安心以增加寿考,则兄感谢多矣!当此虎狼当道,荆棘遍地,吾弟当随时注意善加防虑。苟一不慎,即遭灾难。切切,切切。言尽于此,余容后及。
兄绣一九二八年九月七日于泥沙。”
家书中还附有七绝二首:“云遮雾绕路漫漫,一别庭帷欲见难。吾将吾身交吾党,难能菽水再承欢。”“忠孝本来事两行,孝亲事望弟承担。眼前大敌狰狞甚,誓为人民灭豺狼。”
9月8日,红四军在石门泥沙镇遭到敌人的包围袭击,红四军第一师师长的贺锦斋为掩护贺龙主力部队突围,率领警卫营和手枪连奋勇冲杀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那一天,贺锦斋27岁。那一天,25岁的戴桂香正带着公婆在桑植的山中避难,忍饥挨饿,照料双亲。她对丈夫的思念如家乡门前的玉泉河水,涨了消,消了涨,在那个消息封闭的岁月,戴桂香不知道,她再也等不回她的锦斋了,她深爱的“灯台”永远地走了……
1931年6月,贺锦斋的遗体被运回桑植。这一天,洪家关的风雨桥边,漆黑的棺材前,戴桂香哭得昏天动地,几度晕厥。马桑树还在,歌声还在,家书还在,可她深爱的锦斋,她日思夜想的锦斋,给她说过革命胜利就回来的锦斋,危远的不在了。戴桂香把贺锦斋埋在了离家不远的地方,为的是开门就能看得见,那是一座普通的坟茔
但在桂香的心里却是一处圣地。“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头”。
她几乎每天都要去坟前坐一坐,和他说说话,告诉他身边发生的事儿,唱一唱丈夫为她改编的《马桑树儿搭灯台》“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耶郎带,你一年不来我一年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不到锁不开。”她知道,只要自己的歌声响起来,她的锦斋,一直陪着她在......
每去一回,她都要摘几片马桑树和灯台树的叶子,带回家放在枕边。那不是普通的叶子,那是贺锦斋送给她的相思情。就这样过了许多年,公婆多次劝她改嫁,她都一再拒绝。她守望着送锦斋出征时的那条山路,哼唱着锦斋教她的《马桑树儿搭灯台》,期盼着革命胜利的到来。
1995年,孑然一身的戴桂香寂然离世。人们在她家发现两只木箱子,里面全是满满的马桑树和灯台树的叶子。
她只和贺锦斋生活不到4个月,却为他守寡67年!
67载冬去春来!
67个春暖花开!
67年的执着守望!
那是一种信仰、一句诺言,守望的是初心不改、信念如磐,守望的是祖国蒸蒸日上、沧桑巨变。戴桂香虽没有等到丈夫归来,却看到了丈夫投身革命时追求的理想终于实现,“吾将吾身交吾党,誓为人民灭豺狼”她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她代替丈夫,看到了他为之献身的新中国,看到了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后人有七言律诗赞曰:
痴爱情人盼信来,马桑树下绕灯台。
郎君征战姐节孝,夫婿折回才锁开。
春雨摇风花絮舞,明烛照见信笺怀。
云飞鸟倦都归去,花落花开人未还。

11.缘起国立八中——朱镕基与劳安
1943年12月,朱镕基在广益中学毕业后,于1944年2月就读于楚怡中学。朱镕基在第一次湘西之行时,曾回忆道:“我当时在新化办的楚怡工业学校念了高中一年级,时逢长沙会战,长沙沦陷了。随后,国立八中到新化招生,我经考试转学到国立八中。1944年到1946年,随国立八中从新化、辰溪、泸溪、吉首辗转至永绥(今花垣)念了2年。”

1938年7月,安徽省芜湖、合肥、蚌埠、安庆等沦陷区四所临时中学和阜阳的颍州中学、颍州师范、颍州女中三所省立学校长途跋涉撤到武汉,成立国立安徽中学。后武汉危急,该校又迁到湘西乾城县(今吉首市),改为国立八中,所设十一个分校,校本部设在乾城,其他班次分设在永绥(今花垣)、秀山、保靖。永绥设立了高二部和初二部,成为国立八中在湘西的最主要的教学基地之一。当时朱镕基在高二部读书,同班的长沙伢子劳特夫、周继溪,他们三人玩得最好。他的夫人劳安则在乾城(今吉首)的初四部就读,劳安经常来永绥(今花垣)看望哥哥劳特夫,而劳特夫也带朱镕基、周继溪三个长沙籍要好的同学,也经常去乾城(今吉首)看望劳安,由此认识而开始恋爱交往。朱镕基参演学校京剧《空城计》,主演诸葛亮,为同学们留下了至今难忘的印象。
1946年9月,随着抗日战争胜利,朱镕基作为公费生,从国立八中转学到刚从七星街迁回长沙的省立一中,在26班完成了最后的高中学业。
1947年,朱镕基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劳安是朱镕基的中学同学劳特夫的妹妹。1951年,朱镕基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劳安也进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成了他的师妹。曾经的湘西国立八中的校友的初恋,清华大学共同的专业背景更为他们进一步相知相恋提供了条件。更巧的是,劳安也唱得一口好戏。
1956年,两人结婚。朱镕基曾在同学聚会上说:“劳安在清华就读时,在校医院生下了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女儿燕来;劳安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时,肚子里正怀着第二个孩子--儿子云来。”婚后不久,朱镕基被错划为右派,劳安坚信朱镕基没有错,没有与他“划清界线”。
一直以来,朱镕基夫妇两人不离不弃。有一次,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访问日本。在一次活动中,主持人问朱镕基:“听说朱总理什么都不怕,但是对于劳安夫人是除外的。您觉得您的夫人有什么地方令您感到可怕?”朱镕基笑着说:“我根本不觉得她可怕,我觉得她可爱。”主持人又问:“假如您夫人不在这里,您也是一样的回答吗?”朱总理说:“当然,表里如一嘛。”
2001年4月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回到国立八中老校址,当幱绥县城的文庙坪,现在是花垣小学、花垣一中的校址,朱镕基和夫人劳安走到校门口一对古老的石狮子面前照了一张合影。并且说,我们俩就是在它们的见证下认识恋爱的。朱镕基总理还幽默风趣地说,石狮子是有福气的,谁摸一下就可以有爱情,有官运啊,引得许多陪同的部长官员,纷纷走上去和石狮子合影。至今沧桑的石狮子还屹立在花垣一中校园内,许多有向往的年轻人,时不时和石狮子照相,粘一下石狮子的福气哩。2001年4月8日,朱镕基总理在湘西吉首召开座谈会,劳安则专门到乾州文庙,当年她就读的国立八中初四部校址考察,回忆那段烽火岁月。湘西是朱镕基总理和劳安大姐,收获知识和爱情的福地。
这次朱镕基回湘西,写作《重访湘西有感并怀洞庭湖区》,律诗写成之后,最先在湘西干部群众中流传,后发表在新一期的《中华诗词》当中,其中第一句话,就有浓浓的湘西情感在里面。“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园依稀别有天。吉首有材弦歌盛,张家界顶有神仙。长街攘攘人丁旺,童山濯濯心怏然。浩浩汤汤早日现,郁郁葱葱梦始圆。”
退休后,朱镕基做过一次小手术,切除了一个肿瘤。这个小肿瘤曾让劳安十分紧张,寝食难安。后来经检验,肿瘤为良性,劳安这才放心,并流下了眼泪。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更是形影不离。无论朱镕基去上海看戏,还是回母校清华大学参加校庆,劳安都默默陪伴左右。后人有七言律诗赞曰:
懵憧知遇历风尘,以沫相濡最爱深。
笔墨交流心相许,吹唇细语沐青春。
风花飘落人生路,荏苒时光贵善新。
情定绥城笃实志,白头没齿更香醇。

12.边城故事——茶峒的翠翠与傩送
民国初年的湘西,在川湘黔三省交界的小镇茶峒,那里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独住着一户人家。这家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翠翠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的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身孕。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便首先服了毒。翠翠的母亲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块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张。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依旧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女儿一面怀了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几十年来爷爷一直守在溪水边作渡船夫,载送往来川湘黔的客商。翠翠从小随爷爷撑船,于风日里生长,皮肤偏黑,然模样俊俏,天真活泼,心性纯朴。
有溪水便有码头,掌水码头的名叫顺顺,曾在清廷营伍中当中兵,国民革命时又在陆军四十九标做什长。后来回到家乡,买了船,数年后,在这条河上,他就有了大小四只船,一个铺子,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老大天保,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老二傩送,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每逢端午,全茶峒的人都会去河边看划船。两年前的五月端午,渡船的爷爷找老朋友作了代替,便带了黄狗和翠翠进城,过大河边去看划船。看了一会以后翠翠的爷爷告诉翠翠,自己回家去替换一下老朋友,让他也来看看,并叮嘱翠翠不要乱走。谁知老朋友不想看划船,竞喝醉了,神父为了自己渡船的职责也不便离开,翠翠孤身一人看划船,爷爷迟迟不归,看完龙船,天已渐黑,翠翠有些害怕了。
刚从水里上来的傩送看见河边等爷爷的翠翠一个人,就担心地问:“是谁人?”
“我是翠翠。”
“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这温柔语气流露出,傩送对翠翠的关心与爱护,这就是对翠翠有好感的开始。
翠翠误会骂了他,傩送却笑着说:“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管你的事。”傩送爽朗风趣,对翠翠的一番关心,爱情的种子已在他心里开始萌芽。翠翠没有等到爷爷,是傩送派人来,举着火把,把翠翠送回了家,傩送的细心在翠翠的心里也埋下了爱的种子。
从那之后一别就是两年,两年中的第一个端午节认识了傩送的哥哥天保,第二年天保就像翠翠的祖父袒露自己的心思。天保说:“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再过两年,若我有空闲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像老鸦成天到处飞,我一定每夜到溪边来为翠翠唱歌。”在当地,为一个女孩唱歌的寓意不言而喻,天保钟情翠翠,但在翠翠的心中,她依然只记得那个对她说大鱼会吃掉她的男子。
又一个端午来临,鼓声又起,傩送已成为她心里抹不去的印记。
爷爷去城里采购,回来的路上,热心、纯朴、善良的爷爷把酒葫芦送给相遇的熟人喝。是船总顺顺半开玩笑的,拿走了酒葫芦,然后派傩送来送还,船总是怕爷爷的酒不等到家都被人喝光,这是在翠翠的意料之中的。没想到送葫芦的人,竟是她喜欢的傩送,傩送当着爷爷的面夸翠翠:“你家翠翠像个大人了,长得真好看!”眼神一刻不离的看着翠翠,爱慕之情溢于言表。
临走之时,翠翠撑船送傩送,傩送邀请翠翠:“翠翠,吃了饭,你和爷爷到我家吊脚楼上去看船。”那期待的眼神,翠翠那羞涩的表情,同船而乘,拉近了时空的距离。情窦初开的翠翠,内心十分的欢喜。傩送到了溪岸仍驻足停留,好像等待什么,恋恋不舍,心中牵挂,好像在等待心上人的应答。爱让两个年青人心满心欢喜。
自那日天保对翠翠一见钟情后,如今走车路(媒人提亲)占了先,翠翠没有应允。两个亲兄弟同时爱上一个姑娘,天保告诉傩送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也告诉天保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让她自己做主。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由于天保不擅长唱歌,傩送决定都由自己来唱,双日算哥哥的,单日算自己的,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于是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傩送站在对岸的山上深情地唱了一夜的歌,歌声传递给心上的人,多么希望那里的翠翠有应答啊!
天保回家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他听说老大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也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后终于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责老船夫,自己下桃源去了。船总顺顺也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毕竟天保是因她而死。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爷爷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两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听那雨声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翠翠十分难过,还好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把傩送的唱哥,天保的死,顺顺父子对于爷爷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诱惑傩送这些事情全部都告诉了翠翠,翠翠明白一切后哭了一个晚上。后来船总顺顺终于同意让翠翠做傩送的媳妇,但是还需要征求傩送的意见,可傩送人在外地辰州。就这样,翠翠终日为来住人摆渡,她守在渡船上一直在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到了冬天,那个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也许傩送从辰州辗转龙山里耶,就像当年的茶峒少年石邦智一样,14岁的放牛娃,1933年7月就投身革命,参加贺龙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了。
石邦智,1929年9月生,茶峒茶园坪村人。1935年11月随红二方面军从桑植出发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战士、通讯员、军直宣传队队员。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三营通讯员、营部专职副书记、书记,旅教导营学员,七一七团副排长、排长。在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和大练兵中,被誉为"劳动模范"和"贺龙神枪手"。解放战争中,参加了辽沈、平津等著名战役,从东北一直打到华南,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长、正副营长、侦察股长。全国解放初期,率部回到湘西参加剿匪工作,历任花垣县县大队大队长、湖南省军区独立二十二团副团长、二十三团团长。在18年的战斗生涯中,历经大小战斗150多次,先后3次负伤,立战功17次,荣获八一勋章和解放勋章。
石邦智同志还是新中国时期湘西州的主要创建人。1952年4月,石邦智同志转业到地方工作。在湘西25年里,先后担任湘西苗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湘西苗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州党委书记、州革委会副主任、主任。1977年7月调省里工作,先后任省革委会农村办副主任、省革委会副主任兼省民委主任,省五届、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并兼任省五届、六届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1993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1996年11月经中央批准离休。
现在的茶峒古镇,因为沈从文著名爱情小说《边城》而闻名于世,也因为石邦智老红军的红色故事,不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翠翠、天保、傩送们,他们追求爱情和真理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后人有七言律诗赞曰:
茶峒边城翠翠多,纯情豆蔻暗婆娑。
香炉袅袅云缭绕,清水悠悠映碧波。
淡淡相思情不舍,潺潺心事泪成濯。
无心总被有缘恼,细味犹嫌争巧活。

作者:刘昌刚
职务:湘西州政协原主席、现任州中共党史联络组组长
指导教练:uxtz6bg61o联系电话:182****24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茨日那毛主席旧居:一座小楼里的传奇故事

下一篇:毛主席的传奇人生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5-3 00:02 , Processed in 0.389539 second(s), 4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