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巨头:雷军的创业传奇

2024-5-22 10:56| 发布者: fl9rqe1919| 查看: 94| 评论: 0



文丨侠说科技
(声明: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雷军,这位科技界的双绝才子,将矛盾的两端握于掌中:他既早露锋芒,又后发制人。
自1989年以加密软件Bitlok在业界初露头角,至1992年踏入金山计算,雷军的足迹已跨越三十有二载。
然而,尽管早年便名动四方,他的名声却长久囿于科技圈墙内,外界鲜少知晓。
直至2010年,小米的诞生,如平地一声雷,雷军的名字终于跃然纸上,跻身公众视野,成为福布斯、年度人物等榜单常客。
他,如同张颂文,经年累月的沉淀终成一炮而红。
商业战场,雷军是那匹潜伏已久的黑马,与张颂文的荧屏形象不谋而合。
三十余载,雷军穿梭于PC软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三个世代,从金山到卓越网,再至小米,他的身份亦从程序员、投资人至创业者,屡换屡新,每一次都华丽转身。
雷军,一位身负多重矛盾的商界奇才,他既是逆流而上的勇士,带领金山抗衡巨头微软,又是顺风扬帆的智者,捕捉时代之风,乘势而上。
昔日编程界的孤狼,今朝营销战场的骄子,他在千万粉丝心中织就了一张张情网。
在企业家的星海中,雷军犹如一颗璀璨的“活化石”,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与转折。十年前,他已被誉为中国科技商业领域的传奇人物。



如今,这位“活化石”正化身为超级网红,雷军的名字频频登上热搜,被冠以“雷布斯”、“霸道总裁”、“营销大师”、“车界顶流”等诸多称号。
然而,在这些耀眼的标签背后,许多人却遗忘了雷军的初心与坎坷。
他并非生来便是金钥匙的持有者,而是历经挫折与否定,曾在创业路上迷茫徘徊,不断自我反思与超越。即使在小米成立之后,他也面临过巨大的经营压力和创业艰辛。
雷军的三十年,是中国IT发展的缩影,他的每一次转变,都是时代变迁的见证。随着小米汽车的问世,他又踏入新能源行业的舞台。
本文将细述雷军三十余年的职业历程,拨开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立体、与时俱进的雷军,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位商界巨擘的长大密码。
01 高手过招,天才和天才的偶像

在雷军19岁时,他的编程才能已经显露无遗。他在大学一年级时写的Pascal编程作业如此出色,以至于一年后老师将其收录进新版教材。
值得注意的是,他是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学习计算机的。 雷军来自仙桃,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武汉大学。
他非常勤奋且自律,热爱看电影,但总是安排在晚上9点以后观看,因为他要求自己必须晚自习到9点,只有完成学业任务后,他才允许自己去放松。
从武汉大学东门出发,穿过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步行十多分钟即可抵达武昌区珞喻路,那里是武汉著名的电子一条街。
为了能够使用电脑,从大二开始,雷军就常在这条街上徘徊。在那里,他遇到了王全国,一个同样对编程充满热情的人,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是那条街上公认的技术权威。
两人因共同的兴趣决定合作开发一款商用软件。1989年7月,他们仅用了15天的时间就开发出了一款磁盘加密软件Bitlok。



当时国内软件盗版严重,销售软件必须要有加密措施,因此Bitlok一推出就迅速成为了该领域流行的软件之一。
然而,随着Bitlok的火爆,也吸引了解密高手的挑战。雷军与挑战者进行了远程对决,不断提升加密程序的复杂度,最终实现了20多种算法,并持续维护升级产品几代。
这款定价2000元的软件在市场上销售了6-7年之久,为雷军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对他来说,更让他享受的是“炫技”的过程。
几十年后,他回忆起这段经历说:“主要是因为这类软件技术上比较难,我们想要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
同年,雷军还编写了一个名为《RAMInit》的小程序,用于清除DOS系统内存。这个程序上线后迅速走红,而雷军也将源代码完全公开。
34年后,站在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的讲台上,雷军依然对这个程序感到自豪。“我之所以开源,主要是为了炫技,展示编写得如此出色的代码,并与国内的高手们一较高下。”
在那段时间里,雷军还开发了杀毒软件、中文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实用工具。他与同学合作编写的杀毒软件“免疫90”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到了1990年,雷军已经成为武汉大学的明星学生、武汉电子一条街上的技术专家,以及编程界的知名“大神”。
甚至湖北省公安厅都邀请他去讲授反病毒技术。不过,当时的雷军并不擅长演讲。
据说,为了准备一个两小时的讲座,他准备了长达数页的讲稿,结果上台15分钟后便读完了全部内容,剩下的时间里不知所措,只得又将讲稿重复了一遍。
大二那年,雷军在图书馆中偶然翻阅到一本名为《硅谷之火》的书籍,书中描述的创业故事深深触动了他。



雷军激情澎湃,彻夜在武大的操场上徘徊思考,他立志要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当时,他不仅聪明而且自信,被人们誉为电脑高手、编程奇才。
然而,不久后他遇到了另一位编程天才——求伯君。1990年,雷军首次接触了一款名为WPS的办公软件,并对其赞不绝口,将其评为那一年国产最佳软件。
后来,他多次回忆起那次震撼的体验:“1990年初我在朋友那里使用了WPS汉卡,我被彻底震撼了!”
“它的界面既易用又美观,更令人赞叹的是它能够在打印之前模拟显示结果,而这个神奇的产品出自香港金山公司的求伯君之手,我当时觉得这款‘香港’软件编写得太出色了。”
当时的雷军并不知道,求伯君实际上是浙江人,而非来自香港。求伯君出生于1964年,是浙江新昌县西山村的土生土长的居民。
他自幼展现出惊人的数学才华,在小学时期提出的数学问题经常使老师感到“头痛”。进入新昌中学后,求伯君更是从高一连续三年获得县里数学竞赛的冠军。



1980年,求伯君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专业。在大学期间,他为学校图书馆编写了一套管理系统,因其高效和易用性而受到当地媒体的广泛报道。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北的一个仪器厂工作。两年后的1986年12月,受深圳开放的吸引,求伯君决定辞去稳定的工作,前往深圳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在离开前,一位在河北涿州工作的朋友请他帮忙解决打印机问题。当时,打印机的驱动程序功能有限且兼容性差,求伯君便决定自己编写一个新的驱动程序来改善这一状况。
在涿州的一间小屋内,求伯君花了9天时间编写了5万行汇编程序,完成了他的第一款商业软件——西山超级文字打印系统。
这个名字来源于他的家乡村名,也是后来著名的游戏公司“西山居”的名字来源。 完成打印机驱动后,求伯君带着8张装有西山打印系统的软盘前往北京转车去深圳。
在北京,他在同学的鼓励下将这些软盘送到了新浪的前身——四通公司进行推介。四通公司当时正在销售打印机,而西山驱动正好适用于他们的机器。
因此,四通公司以2000元分10个月付清的方式购买了这套系统,并迅速以每套500元的价格售出了数百套。同时,他们邀请求伯君加入公司。
就这样,求伯君留在了北京。 在四通工作期间,求伯君结识了香港金山公司的老板张旋龙。他仅用一晚上的时间就帮助张旋龙解决了一个困扰了50人团队三周的问题。
张旋龙对求伯君的才华印象深刻,不久后就邀请他加入金山公司,并承诺给他提供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让他可以专心编程。
张旋龙是第一位到北京中关村做生意的香港商人,被誉为“中关村教父”。金山公司的名字来源于他的父亲张铠卿的名字,其中“铠”字拆分为“金”和“山”二字。
在金山公司,求伯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被誉为“中国第一程序员”。他向张旋龙提出了开发一款汉卡的想法,该汉卡可以兼容市场上80%以上的产品。
他还设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制作一张能够装载字库的汉卡;二是开发一款能够替代WordStar的字处理软件系统。
张旋龙为求伯君在深圳罗湖区蔡屋围酒店租了一个房间,并配备了一套386电脑。求伯君没有过多谈论报酬问题,而是全身心投入到编程工作中。
因为对他来说,“做软件比薪水更有诱惑力。” 从1988年5月开始,求伯君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闭关编程。他饿了就吃方便面,困了就睡一会儿。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他因急性肝炎发作被送进医院,并且三次复发。医生不得不强制他住院治疗。为了保证工作进度,他把电脑搬到了病房里,即使医生多次警告。
“那段时间我感到很孤独,遇到问题不知道问谁,解决了也没人分享。”
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努力,1989年9月,求伯君终于完成了12万2千行代码的编写,中文WPS1.0诞生了。那一年,求伯君只有25岁。



没有任何广告宣传,WPS凭借口碑推荐迅速在全国流行起来,成为了电脑的代名词。书店里摆满了《WPS使用教程》的书籍,各种培训班也以教授WPS为噱头吸引学员。
当时每套WPS的批发价为2200元,上市后连续多年销量都在3万套以上。几个月后,身在武汉的雷军感受到了WPS的冲击。
他迅速从震惊转变为对软件的强烈兴趣。“我特别想买一套体验下,但一套2000多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作为一位编程高手,雷军选择了一条灰色捷径——解密WPS。
就像当初与黑客过招做Bitlok一样,这次雷军与求伯君对决,不同的是这次他扮演了黑客角色。
解密WPS并非易事,雷军几乎两周没睡觉才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并且在求伯君的代码基础上对WPS进行了增强和完善,使软件更加多元化和易用。
雷军破解版的WPS一度成为国内最为流行的版本。 这次破解行为使得求伯君知道了雷军的存在。求伯君后来回忆说:“WPS1.0发布后,国内出现多个破解版,雷军那版最好。”
从某种角度看,两人是通过这场编码较量而相识的,在编写WPS过程中感到孤独的求伯君或许在雷军的才华中体会到了“知音”的喜悦。
对于雷军来说,求伯君和WPS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鼓舞,他将求伯君视为偶像,渴望成为这样的“编程英雄”。
1991年7月,提前从武汉大学修满学分毕业的雷军,加入了北京的一个研究所。但他经常出没于中关村结交科技达人。
在这里他先后认识了《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的作者周志农以及用友软件的创始人苏启强。 终于在1991年11月4日,雷军在一个计算机展会上见到了他的偶像求伯君。
那时的求伯君已是名满天下的“WPS之父”,少年得志,所到之处,众人注目。
雷军后来多次回忆这个场景:“我看到了一个很英俊的小伙子,一身名牌,穿着一件黑色呢子大衣,走路带风,就像明星登场一样从我身边走过,那一瞬间我觉得金山的程序员真牛。”
在会面时,雷军递给求伯君一张只印有自己名字和寻呼机号码的名片,而求伯君回赠的名片上印着他的职位——“香港金山副总裁”。
一个月后,在北京大学南门的长征饭店,求伯君请雷军吃饭,并正式邀请他加盟金山:“你不用急着答复我,回去想一想,明天中午到燕山酒店来找我。”
很少有人能拒绝偶像的邀请,尤其是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雷军认为金山非常重视技术人才,“他们能够造就一个求伯君,就能打造第二个、第三个。”
带着“成为第二个求伯君”的愿望,雷军加入了金山。1992年初,雷军以第6名员工的身份正式加入金山,这成为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1992年对于中国IT界来说是一个古老的年份,古老到甚至没有“互联网”这个名词——两年后中国的第一根网线才接入国际互联网。
多年后,当雷军用“爷爷辈的公司”来形容金山时,会场上爆发出阵阵笑声。尽管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离谱。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1992年,马云还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担任教师;李彦宏还在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马化腾和陈天桥则分别在深圳大学和复旦大学读本科。
到了2024年4月20日,为了纪念中国第一根网线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了《中国互联网30周年发展座谈会》。
众多互联网企业家,包括雷军、马化腾、周鸿祎、张朝阳等,都出席了这次会议。 那时的金山已经发展成为市场上最成功的软件公司之一,甚至被誉为“民族软件”的代表。
求伯君不仅是WPS之父,更被尊称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国人自豪地发现,在软件编程这个原本由西方主导的科技领域内,中国人也能取得出色的成就。
金山成为了中国软件业和科技界的一张耀眼的名片。 加入金山后的雷军充满了雄心壮志,他还邀请了自己当年的搭档王全国加入金山(王全国后来成为金山软件的副总裁兼CIO)。
1992年8月,求伯君委派雷军负责成立金山北京开发部。充满斗志的雷军利用自己在圈内的人脉,迅速招募了一批顶尖程序员加入金山。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雷军发布了一则招聘广告:“求伯君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这也许是雷军人生中发布的第一条广告。
1993年,香港金山被北大方正合并,张旋龙将软件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了珠海金山,并将公司一半的股权送给了求伯君。
这一举措不仅给了求伯君更大的自由,也为雷军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然而,他们也迎来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微软。



实际上,微软自1992年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并且还是金山的客户。当时,金山帮助微软进行软件的汉化处理。
但到了1993年,微软Office的前身——Word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与WPS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 求伯君和雷军都意识到了Word带来的威胁,并准备积极应对。
当时的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而早期的WPS只能在DOS环境下运行。为了赶上这股潮流,他们决定开发Windows版的WPS。
1992年,雷军就已经意识到“DOS没希望了,要做就做大系统”。因此,在1993年,金山基本上停止了DOS版本的开发,从而将DOS中文平台的市场让给了他人。
事后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决策,因为直到1995年,这个市场依旧存在着用户的需求。 但在那个时候,求伯君和雷军都决定开发一套类似于Office的办公套件来对抗Word。
他们将WPS、电子表格、字典、名片等工具整合在一起,这比最初的WPS1.0要复杂得多。为了区别于DOS版的WPS,雷军为这套系统取了一个气派的名字——“盘古组件”。
这也是珠海金山自立门户后开发的第一款软件。 “我们希望盘古软件能在Windows平台上开天辟地,把WPS的辉煌推向新的高度。”
30年后,雷军在一次演讲中这样感慨道。 为了开发“盘古”,金山投入了上千万的资金,雷军也勇敢地承担了重任。
从1992年8月到1995年4月,他带领一群程序员夜以继日地编写代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雷军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把“盘古”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来“哺育”。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整个金山都专注于研发,没有推出任何新产品。以至于当时负责市场的李儒雄闲得无聊,出版了一本《WPS轻松学习》的工具书,结果无心插柳地卖出了10万册。
1995年,25岁的雷军升任为北京金山的总经理。比他小一岁的周鸿祎回忆说,那时自己还天天挤着3小时的公交车上班,而雷军已经买了一辆白色的桑塔纳。
那时候的桑塔纳比现在的保时捷卡宴还要引人注目,所以很长时间里,他都“仰视”着雷军。1995年4月,盘古即将上市。
在上市前,雷军请方正帮忙举办了一场产品发布会,邀请了20多家媒体参加,并撰写了一篇新闻稿《盘古开天辟地,金山致诚永恒》。



回顾过去,这个标题既没有突出产品的优势,也没有说明用户的价值,甚至都没有表现出盘古与WPS的关系。与今天小米的营销水平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由于盘古的用途不明确,广告发布半个月后,用户们依旧不断打电话询问“盘古组件是什么?”。 “从我们的广告来看,读者可能并不了解我们在说什么。
”雷军后来回忆道:“我们都是技术人员,没有市场营销经验。对于盘古的市场推广,我们只是举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然后刊登了一个千篇一律的广告。
金山原本预计盘古上市后的销量能达到2万套以上,他们甚至准备好了庆祝宴会。但现实却给了这群年轻人沉重的一击——盘古组件半年的销量还不到2000套。
盘古的失败不仅耗尽了金山的资金,还打击了团队士气。“我们辛苦了这么久,结果一无所获。原本势不可挡的团队,突然失去了战斗力。”
在最高峰时,200人的团队最后只剩下了20多人。 更糟糕的是,此前热销的WPS也开始出现销售下滑。
到了1996年,内忧外患下的金山业绩急剧下降,最糟糕的时候,北京金山的账户里只剩下几十万元,甚至连下个月的工资都无法支付。
雷军在后来多次回顾这场惨败,“我当时没有带领好团队,很多人离开了金山。那种失败的感觉,只能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
我每天都能感受到那种失败的、无法继续下去的氛围。” 在此后的很多年里,雷军和求伯君都在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
求伯君总结了四点:

  • 首先,盘古的力量过于分散,没有发挥WPS在字处理领域的领先优势;
  • 其次,没有沿用WPS这个具有号召力的品牌名称;
  • 第三,盘古自身不够完善,没有实现“所见即所得”,仅仅是对DOS版的照搬(当时的Word已经具备“所见即所得”的功能);
  • 第四,刚刚独立的珠海金山公司缺乏销售经验。
1999年,雷军在《中国计算机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回顾了这次失败的经历。除了上述的两个原因之外,他还反思了战略时机的选择错误。
在从DOS到Windows的转型过程中,金山选择了一个尴尬的时间点,“如果慢一些,我们可以在UCDOS、CCED市场中有所作为……如果能快一些,我们本应在1993年推出产品。”
最后,他总结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当时金山公司过于重视技术,而忽视了市场因素……几十个技术‘狂热分子’主导了金山的企业氛围,任何与技术无关的东西都不可能出现。
市场?市场是什么东西? 今天网络上对雷军的描述中充满了“市场营销大师”的标签,但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在30年前,这位“大师”在市场营销中遭遇了重大挫折。
在2022年的年度演讲中,雷军回忆起那段艰难的岁月时说:“那段时间我经常失眠,许多个夜晚我独自坐在沙发上,看着对面楼里的灯光一个接一个地熄灭,再看着天空逐渐亮起,那种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
正因为对“盘古”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期望,导致雷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接受人们对它的负面评价。
周鸿祎在1995年结识了雷军,当时周在方正做程序员,而雷军已经是金山公司的二把手。周鸿祎回忆道,有一次他们坐在雷军的车里聊天,周直言不讳地指出雷做的盘古组件不好。
这让雷军有些生气,他沉默不语,只是看着窗外开始抽烟,气氛一度变得尴尬。
“后来我才知道,盘古是他遭遇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我用这件事来批评他,他肯定会感到非常难过。”
商业上的失败和团队的分崩离析对雷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这次经历粉碎了他成为“编程英雄”的梦想,他再也无法成为“第二个求伯君”了。 雷军说:“那一年,我失去了我的理想。”



离开金山后,雷军转型为投资人,投资了拉卡拉、UCWeb、凡客诚品、欢聚时代等企业,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雷军向拉卡拉投资430万人民币,16年后其持股市值超过了3亿人民币;
2005年,他向欢聚时代投资100万美元,7年后价值翻了120倍,估值达到1.2亿美元;
2007年,他投资何小鹏的UCWeb,占有20%的股份,10年后UC被阿里巴巴以43亿美元收购。
2007年1月,雷军作为投资者加入UCWeb并担任董事长。
尽管在投资领域取得了成功,但雷军依旧渴望自我创业的愉快。因此,在他41岁生日过后的3年,心有不甘的雷军再次出发,于2010年4月6日创立了小米。
虽然错过了互联网时代,但雷军决心要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 小米首先从操作系统入手,利用开源的安卓系统开发了一个定制版的ROM(只读存储器)——MIUI。
他们并没有对安卓进行全面的开发,而是专注于改善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功能,例如提供多样化的主题选择,或者增加通话录音选项等。
雷军将之前在卓越网推广的经验运用到MIUI上——他和团队在全球的技术论坛和手机论坛上发帖推荐MIUI,这种策略直击技术发烧友的核心群体,实现了病毒式的传播效果。
MIUI一经推出就受到刷机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吸引了30万用户。 软件取得成功之后,小米开始进军硬件市场。
2011年8月16日,小米在北京的798艺术区举办了第一场手机发布会。雷军提前十分钟到达会场,但是因为现场人山人海,他几乎挤不进去,最终在四位同事的帮助下才勉强进入场内。
刚一进场,小米的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就催促他提前开始演讲,以免出现安全问题。 穿过人群走上讲台的雷军,在介绍完小米1的配置后,大声询问观众这样一款手机应该定价多少。
有观众回答说5000元。雷军听后哈哈大笑,拿着遥控笔说,我们要把产品定到一个足够便宜的价格。随后,屏幕上显示出¥1999的价格,现场立刻响起了长达3分钟的欢呼声和掌声。



小米手机自推出以来,销售业绩持续攀升,2011年销售量达到30万台,2012年激增至719万台,2013年再次翻倍至1870万台,而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更是飙升至6112万台。
融资方面,小米在2010年至2014年间完成了6轮融资,投资者包括晨兴、启明、IDG、DST、GIC、厚朴投资和云锋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
其估值从2010年的2.5亿美元起步,几乎每年都呈倍数增长,到2014年E轮融资时,估值已经达到了450亿美元,增长了180倍。
随着小米的成功,雷军的创业理念受到了众多创业者的追捧。他提出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背后,反映了他早年职业生涯的坎坷经历。
例如,“专注”是他在盘古失败后做门店销售时所领悟的,强调单点突破;“极致”体现在WPS97获得用户认可上,意味着产品要超出预期。
“口碑”的转变则体现在他对产品宣传的重视程度上,现在他会对一张海报反复修改,对演讲进行精心准备;而“快”则是他在网易收购失败和卓越网出售后明白的教训,意识到速度的重要性。
莎士比亚曾说“What's past is prologue”(凡所过往,皆为序章),雷军将这句话付诸实践,将过去在金山的经历转化为小米创立的序章。
就在小米成立的同时,金山面临着新一轮的危机。2010年,金山的多项业务受挫,如杀毒业务受到360免费杀毒的冲击,游戏业务也遭到腾讯、网易的挤压。
求伯君在管理上感到力不从心,最终邀请雷军回归金山担任董事长。 回到金山后,雷军推动了公司的全面转型移动化,发布了安卓版和iOS版的WPS,使得WPS在国内市场移动端的占有率高达90%以上。
此外,他还推动公司“上云”,带领金山重新回到正轨。到2017年,金山集团的整体收入已超过百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7%。
然而,小米在2015年遭遇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销量下滑。当年的目标定为8000万台,实际销量却只有7000万台。



对于快速变化的手机行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供应链问题、产品延期等问题导致小米站在了悬崖边缘。
在2015年的双11活动中,小米通过降价和优惠券勉强保持了销量第一的位置,但销售额第一被华为夺走。
2016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的销量进一步下滑至1480万部,IDC的数据显示小米已被OPPO和vivo取代,跌出了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前五名。
面对2015年的销售危机,雷军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调整。2015年5月18日,小米原硬件负责人周光平改任首席科学家,雷军亲自负责手机研发和供应链管理。
为了修复与供应商的关系,雷军飞到深圳向三星中国高管道歉,并在午餐会上喝掉了5瓶红酒。他还四次前往韩国三星总部进行道歉。
经过几个月的沟通协商,三星恢复了对小米的供货。 在2016年7月小米手机部的誓师大会上,背景屏幕上打着“形势严峻”的标语,雷军在舞台上来回踱步,不断念叨着“最最重要的是把手机做好”。
他在采访中回忆,小米创业的前五年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基础并不牢固,对制造业的理解也不深入。
例如,他接管手机部后发现,小米手机的螺丝钉只有一个供应商,而且价格比同行贵5倍。这个供应商在每个螺丝钉上都铣出小米的标识,因此价格昂贵到连苹果都无法承受。
这个供应商只为小米一家服务。雷军反问:“我们需要在螺丝钉上铣标志吗?”
2016年,雷军对手机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除了重新对接供应链之外,还拓宽了销售渠道。
智能手机市场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红海,而小米初创时只注重电商销售。到了2015年,电商渠道的占比不到20%,其余80%都是通过线下实体门店销售。
因此,雷军将销售渠道拓宽到线上线下两条线,小米在线下大量设立“小米之家”,并且从一线城市下沉到4-5线城市。
雷军甚至亲自到5线城市的夫妻手机店考察,向店主讲述销售政策。 同时,雷军也重视国际市场,尤其是印度。
小米印度总经理马努·贾殷回忆说,雷军一年之内来了印度三次,凌晨1:30到达印度,2:30就开始在酒店开会,讨论3-4个小时,直到凌晨6点结束会议。
雷军一直保持着勤奋刻苦的本色,小米员工回忆说,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雷军连续一年都是每天凌晨两点以后才回家。
这些努力最终转化为小米重新崛起的动力。2016年,小米手机销量降至5541.9万台,连续两年下滑。
但到了2017年,小米手机销量反弹至9141万台,并在10月提前实现了营收超过1000亿的年度目标。
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成为印度第一手机品牌。2018年4月,带领小米走出困境的雷军重回母校武汉大学,在小米6X发布会上宣布小米硬件综合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
他说:“我们击垮了几乎所有的山寨手机,因为我们的性能比山寨手机好100倍,而且价格比他们还要便宜。”这标志着在手机领域,雷军复制了一次“红色正版风暴”。



在科技和商业的浪潮中,雷军带领着小米走过了一段又一段挑战与创新的旅程。从2010年小米成立,到2018年成为全球科技公司第三大IPO,再到宣布造车,小米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雷军作为企业领袖的魄力与远见。
面对汽车行业的风险和巨大投入,雷军再次选择“顺势而为”,投身于智能电动汽车事业,将之视为人生中的最后一役。
他集结了充足的资金、技术、业务、人才和智能生态储备,准备以100亿美元的投入,以及首期100亿人民币的资金,开启新的征程。
随着小米汽车SU7的发布,市场给予了热烈的反应,股价上涨,粉丝群体的热情高涨。雷军的个人影响力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他的创业故事和理念激励着无数人。
尽管小米的市值并未随营收和利润的增长而显著提升,但小米持续在产品高端化和扩大应用场景上努力。
通过战略调整,如手机+AIoT核心战略的提出与升级,小米不断增强产品的互联网属性和增加服务场景的交互性,旨在提高资本市场的信心,并推动公司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雷军的成功不仅在于金山软件和小米科技的商业成就,更在于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灵活应对。
三十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在中国创业家中独树一帜,成为一个不断学习、适应并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典范。
未来,雷军和小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探索仍将继续,面对未知和不确定的挑战,他们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的机遇。
正如雷军所言,未来的魅力恰恰在于其未知和不确定,而他已经准备好在新的战场上再次证明自己。​
指导教练:fl9rqe1919联系电话:147****28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格局到底是是什么?

下一篇:雷军发家史:成功路上的那些挑战与奋斗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6-16 05:02 , Processed in 0.351373 second(s), 4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