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95后残疾小伙的自我救赎

2024-4-6 22:33| 发布者: 聂淑云| 查看: 116| 评论: 0

他因先天性残疾,双手拿不起重物,却把家乡农产品搬出了大山;他曾经求职频频受挫,如今却帮助100多名困难残疾群众就业;他有机会前往大城市发展,却选择坚守在家乡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他就是宁都县人廖竹生。这几年,他不仅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更是残障人士心中励志奋斗的榜样。他说:“让更多人利用电商增收致富,始终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承诺。”



廖竹生利用电商直播助力家乡脐橙销售。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给我一双翅膀,我想要飞翔,冲破命运的阻挡,追逐生命的阳光……”在廖竹生的长大路上,始终有一双信念的翅膀,支撑他攻克一道道难关,向着奋斗的人生勇往直前。
1997年,廖竹生出生在宁都县对坊乡半迳村。这里山高路远,沟壑纵横,不少村民曾在贫困中挣扎。而对于廖竹生这样双手先天性功能残疾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家人和亲戚都认为这样的孩子很难长大成人,他也担心自己成为家里和社会的包袱。“小时候特别害怕其他人异样的目光,心里也很自卑,一度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廖竹生回忆。
小时候,廖竹生经常遭人嘲笑,有同伴当面给他“颜色”。顽皮的孩子从路边掰来一根稚嫩的竹子,叫他用手拿着,没有手掌的他不知所措,正要倾斜身子张嘴咬着,哪知,伙伴们嘻嘻一笑,把竹子收回,然后将其折成两节,甩在他的脚下,跳跃着离去。
小竹生很难过,这根竹子就像他的命运,随时会被折断,这个世界仿佛向他关上了大门,把他封闭在半迳村起伏逶迤的深山老林里。
那天,正值梅雨时节,连日的雨水令人心烦。廖竹生坐在阴暗潮湿的屋子里,望着那扇旧木门。想着一贫如洗的家境和自身的残疾,作为家中长子的廖竹生痛下决心,暗暗发誓不成为父母的累赘。走出大山,便成了他的第一个人生目标。
不久后,家里来了两名扶贫干部,一番家常话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扶贫干部考虑廖竹生的实际情况,建议他去技校学一门技术,将来更好就业。
廖竹生是勉强读完初中的,他心有顾虑:“残疾人能学好技术吗?”扶贫干部微笑着给出肯定答案。紧接着,就帮他联系宁都技工学校,第二天就把廖竹生接到县城读书。
那是廖竹生第一次坐小汽车,心里有种复杂的滋味。“技校是县里唯一的中专学校,既能学文化,又能学技术,还有中专文凭和技术资格证书,所有的学费都免除,这么好的事就轮到我头上了。”廖竹生心里乐开了花,对今后的人生多了几分希望和自信。



廖竹生在练习操作电脑键盘。


办一家像“京东”一样的企业
好不容易得来的上学机会,廖竹生比普通人更加珍惜。没有手掌的廖竹生硬是用变形的手腕敲打电脑键盘,反复练习,越练越快、越练越熟。“我双手不灵活,就把事情提前做、反复做,最后做得也不会比别人差。”廖竹生说。
在校期间,廖竹生得到了不错的实习机会。“第一单网购成交的时候,眼泪差点掉下来。利润不高,就二三十块钱,但我看到希望了。”18岁这年,他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3000元,这相当于父亲卖一年红薯的收入。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他获得“赣州市三好学生”荣誉,毕业典礼那天,他走上领奖台,激动地接过那本鲜红的证书,深情地向全校师生鞠了一躬。
毕业后,廖竹生满怀信心去找工作,却四处碰壁。他在工业园找了几个他认为可以胜任的岗位,但每次都遭到拒绝,用人方众口一词:“你干得了吗?”后来,父亲带他到一个远房亲戚办的药材厂找工作,也同样吃了闭门羹。
一次次的打击,廖竹生“嚯”一声哭了,老实巴交的父亲也哽咽起来。“那时,我感觉自己正在被社会抛弃。”采访中,廖竹生回忆当初求职的那段经历,苦涩依然流露在青春的脸上。
2016年,廖竹生的人生迎来转机。为了鼓励残疾人创业,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主动找到他,让他进驻县里的电商园,可享受免收租金等优惠政策。
“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廖竹生很快有了人生中第一个创业空间。“不大,就是办公室里一个小隔间,但特别开心。”
廖竹生与几位残疾朋友聊天,说要办一个类似“京东”那样的电商企业,全部由残障人士运营打理,涉及的业务主要是电子商务,把宁都的脐橙、蜜柚、茶油、黄鸡等土特产销到大江南北去。
朋友笑言廖竹生异想天开,残疾人能学刘强东?但廖竹生可不是说说而已,说干就干!他与同伴组建了宁都县电商园首个残疾人创业团队,创立励志园电子商务公司。
然而,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对市场预判不准,采购的脐橙等农产品一度滞销。那段时间,廖竹生总是独自走出宿舍,仰望挂在天际的明月。“月有阴晴圆缺”,廖竹生坚信,只要自己像钉钉子一样,锚定目标,锲而不舍,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人呀,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在廖竹生一筹莫展的时候,各级组织和帮扶干部再次慷慨相助,帮助他筹得30万元启动资金。廖竹生与十几名残疾人摸索出“电商团队+种养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很快,励志园再度风生水起,网销红火,年营业额达到上百万元。
几年时间,廖竹生和励志园的伙伴们以高质量的服务、有竞争力的价格赢得市场。“梦想只要持久,就能成为现实。”这是廖竹生的心声,他把这句话印在了励志园的门口,鼓励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正在脐橙果园直播的廖竹生。


甘当乡村振兴的一棵“红薯秧”
当地有句农谚:栽上红薯秧,一棵收一筐。
廖竹生说:“乡村振兴为农村青年提供了大有可为的舞台,我愿做一棵‘红薯秧’,用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参与家乡发展。”
通过互联网,赣南土特产飞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这件事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才知道有难度。
2023年,赣南脐橙遭遇市场寒流,一些果农看着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果子无处销售,心情沉重。廖竹生通过互联网,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乃至大西北撒开大网,寻找买家。
两个多月时间,他与励志园团队分工协作,一会儿跑买家,一会儿跑卖家。在全面摸排对坊、固厚等乡镇的几个村子脐橙产量后,他精准对接买家,将一度滞销的脐橙送出山村,销往全国各地,果农们真心感激这个“后生”。
近段时间,廖竹生拖着残疾的身体来回奔波,入果园、下基地、找市场,他借助抖音、拼多多、天猫等平台,打通农产品的供应链,帮助村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小老弟”是廖竹生用的网名,他说,他愿做一个小老弟,真心实意服务“三农”。
临近春节,廖竹生接到了上潮村老陈的电话,希望他能亲自去一趟家里,帮助解决数百斤茶油销售难题。他二话没说,放下手中的活,搭车向80多公里的上潮村奔去。
老陈所在的村落,海拔近千米,山高路窄,车只能到山脚下,剩下2公里山路只有靠步行。走到了老陈家里,廖竹生顾不上喝口水,着急问:“有多少油卖不出?”
“有600斤呐。”老陈满面愁容。
廖竹生心里一惊,这600斤就是几万元,卖不出就挣不到钱,这一年的日子都不好过。
于是,他迅速联系励志园的同事,商量着收购老陈的茶油。老陈用三轮车将茶油运送到大路口,廖竹生则雇来一辆皮卡,顺带收购了其他农户的一千多斤茶油。
老陈和乡亲们望着廖竹生远去的背影,不由地赞叹道:“真是个好小伙,善人必有福报!”



廖竹生(中)与残疾人朋友分享所获荣誉。


廖竹生承载着乡亲们的致富梦,让家乡的土地开出芬芳的电商花朵。如今,村民在田间地头现场播报、各级干部上直播间代言吆喝、网友分秒必争“云上”下单、快递小哥快捷线下送达……逐渐成为宁都的一道风景。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带动一方人。
在廖竹生的世界里,奋进逐梦的信念,是他逆风飞翔的翅膀,通达四方的网线,是他孜孜探索的足迹。在他真情带动下,当地农产品的市场大了、销售渠道广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越来越多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作者:温谈升
来源:“当代江西”微信公众号

指导教练:聂淑云联系电话:133642711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残疾老总励志人生:几十块摆摊起家到年进账5000万,苦水酿出精彩

下一篇:坚韧之木:残疾人赵铁柱的创业梦与现实挑战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5-3 18:56 , Processed in 0.339010 second(s), 4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