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经典的孝道故事你知道几个?

2023-8-8 21:13| 发布者: js772ch7w0| 查看: 148| 评论: 0

中华上下五千年,孝行孝举不胜枚举。这些经典的孝道故事传承至今,仍旧能够发人深省。



/ 百里负米 /

春秋时期有一鲁国人,名仲由,字子路、季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常常自己采野菜做饭食,却将自己的米背给百里之外的父母吃。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柔软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子路却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他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 卧冰求鲤 /

晋朝时期有位叫王祥字休征的人,生性纯孝。他幼年丧生母,继母朱氏又不慈爱,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坏话。因此他从小失去了父爱,常常被叫去打扫牛棚。父母有病,他日夜照顾不得休息。有一次继母一心想吃活鱼,当时天气寒冷,河面结冰,王祥脱下衣服,用自己的身体去融化结冰的河面,此时冰面自动破开,两条鲤鱼从水中跃出,王祥就把它们拿回家做给继母吃。他的孝心不仅引得乡邻赞叹,更使得继母羞愧懊悔,从此对他视如己出。

/ 遂成母愿 /

宋朝时有位蔡襄,自幼秉性至孝,从来不敢随意悖逆母亲。 宋仁宗时,母亲带着蔡襄搭乘小船经洛阳江往惠州途中,遇强风翻落江中,幸好受人搭救才得以幸免。 事后,母亲卢氏经常用这次的经历勉励蔡襄要懂得珍惜,好好求取功名。 将来在洛阳江上筑造大桥,造福人群。 蔡襄不负母愿考中进士,出任端明殿学士,屡向皇上请求回乡未获准,后终于被任命为泉州知府。 回乡后,谨遵母意,积极筹款造桥,不眠不休,亲自督工,克服万难,最终建成洛阳桥利济后世,完成母愿。



/ 劝姑孝祖 /

在明朝时,绝兴山阴地方有一童养媳名叫刘兰姐,虽然只有十二岁却十分明事理,处事周到心思透彻,平日里侍奉公婆很是勤劳恭敬。而刘兰姐的婆婆王氏性格泼辣,经常以下犯上不尊重长辈,甚至骂自己的婆婆老不死。一天夜里,刘兰姐来到王氏房中跪地大哭,吓得王氏直问缘由。刘兰姐说,“看到婆婆您对待祖母的样子,儿媳非常担忧,怕自己会不知不觉学着您的言行,等您老了的时候也对您厌弃。其实祖母长寿是我们的福气,请您一定要善待她啊!”听了这番话,王氏设身处地想了老人家的处境,推己及人顿然悔悟,感谢了刘兰姐的劝谏,从此以后善待自己的婆婆。而刘兰姐则一直对王氏恭敬孝顺,使她安度晚年。



/ 孝传五世 /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为十分孝顺而远近闻名。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就连皇帝也特赐匾额:“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有人作诗称赞: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指导教练:js772ch7w0联系电话:188****5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重阳节,3个亲情故事,看完第一个就沉默了

下一篇:奇闻异事之回家的路:亲情与责任的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6-29 13:03 , Processed in 0.279959 second(s), 4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