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华夏神话的精髓?这10个山西故事快来收藏!

2023-7-30 08:13| 发布者: uzypldp60ur2f8| 查看: 110| 评论: 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神话故事更是其中的璀璨瑰宝。中华民族的上古神话,与山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你知道了这些神话故事以后,作为山西人的骄傲就会油然而生
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的相关传说,在上古奇书《列子·汤问》、《淮南子·览冥训》、《山海经》上均有记载。早期的女娲补天,与共工大战并无交集,不但没有共工、祝融、不周山等关键字,对于天塌地陷、发生灾难的原因,没有明言记载,语焉不详。到了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谈天篇》利用“共工怒触不周山”为背景原因,完善情节解释了“女娲炼石补苍天”中缘何天塌地陷、发生灭世灾难的理由,至此,女娲与共工,融合成了一则救世神话。



垣曲县和阳城市交界处的王屋山,古称皇母山、女娲山,当地人传为女娲炼石补天处。还有长治市天台山的女娲炼石补天的望天台、晋城市浮山北谷的女娲炼石补天的娲皇窟、黎城县广志山的女娲足迹所至的娲皇庙、阳城市南郊高禖神祠(百子庙)等等。
长治市天台山




脍炙人口、代代相传的女娲补天的传说,发生在长治县上郝村的天台山。据《潞安府志》载:“娲皇庙在西南天台山,相传即炼石补天处,名望儿台。”



天台山的山峰酷似馒头,巍然壮观。当地相传为女娲炼石,补天时,将鞋内积土磕在此处而成,俗名“无影堆”。不论日出日入,横看纵看,不见其影,确实称奇。



女娲造人




据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大地上虽然有了山川、湖泊、花草鸟兽,可是还没有人类的踪迹。天神女娲抓起地上的黄土捏成小人的形状,这些泥人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女娲给他们取名叫做”人”。但是用手捏人毕竟速度太慢,于是女娲拿起一截草绳,搅拌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也都变成了人,于是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女娲还使男女相配,叫他们自己生育后代,一代一代绵延。



关于女娲补天造人的具体内容和地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种卷轶浩繁的典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也指证着该地区就是伏羲和女娲活动的核心地带。在晋南一带就有洪洞县侯村的女娲陵,吉县柿子滩女娲造人补天的岩画、人祖山、人祖庙,以及乡宁县云邱山上的伏羲陵,万荣县汾阴脽上女娲抟黄土造人处,河津市连伯村的高禖庙,芮城县风陵渡的女娲陵(相传女娲风姓,风陵渡由此而得名)。
吉县人祖山




据说,人祖山原先叫“风山”,因女娲是风姓,于是人们便将这座山和女娲联系起来,在宋朝,就有了“人根之祖在吉州”的说法。山西吉县的人祖山,在山顶有一庙供奉着包伏羲与女娲二神像,《吉州志》称伏羲与女娲为人之始祖。传说女娲正是在这人祖山上“抟黄土为人”的。



女娲石,也称卧云石。考古发现也印证了这个说法。考古工作者在人祖山娲皇宫发现了早至战国时期的祭祀女娲的遗物、遗骨等。当然还有庙宇、碑刻、栈道等更多的文化遗存。



后羿射日




相传尧时,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土地烤得直冒烟,禾苗全都枯干了。天帝知道这事后,就叫后羿到凡间去解救人民。天帝赐给羿一张红色的弓,十支白色的箭。后羿奉了天帝的命令,弯弓搭箭,对准天上的火球射去。只见天空中流火乱飞,太阳少了一个。他连连发箭,只见天空中火球一个个的破裂,满天是流火。站在土坛上看射箭的尧,忽然想到人们不能没有太阳,急忙命人暗中从后羿的箭袋里抽出一支箭,总算留下一个太阳没被射落,天上只剩下了一个太阳。



据《古今图书集成》《潞安府志》等史书记载,后羿射日的地方就在今长治市屯留县的三嵕山顶。
三嵕山




《山海经》载:“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淮南子》载:“尧使羿射九乌于三嵕之山,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三嵕山即今屯留区老爷山,这里也是上党战役的主战场。



三峰鼎峙,一名麟山,一名灵山,一名徐陵山,故名“三嵕山”。自唐代开始山上修建庙宇,宋朝“额封羿神,为灵贶王”,赐建三嵕大庙。之后,历代帝王都有重建和扩建,计有先师庙、金禅庙、唐王庙、喜神庙、关帝庙、黑虎神庙等。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书中记载:“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故事以北山愚公作为主人公,而山西阳城正好处于太行、王屋二山的北面,河南济源却在两山的南面,所以北山愚公要走出大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非移山就没有出路。济源到豫南不需移山,故此,愚公的故里就必须是在阳城。
王屋山




王屋山是中条山的分支山脉。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山西晋城市阳城县、运城市垣曲县等市县间。为《列子》载《移山》愚公移山的故事处。山势巍峨,林木繁茂。多道观宫庙。南麓有愚公洞、愚公井、愚公壑等胜迹,并有挖掘痕迹。



王屋山风景区因愚公移山的故事因而家喻户晓。同时,王屋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于2006年申请为世界地质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珍稀动物繁多,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精卫填海




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也不知过了多少个岁月,这座东海终于被填平了,于是山峰林立,河道重现,“哗哗”水流向东蜿蜒而去。史载“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北山经》:再往北二百里,是座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名称是精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发鸠山




《山海经》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发鸠山位于长子县城西25公里,是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山峦之一。



发鸠山,位于长治市长子县城西约 25公里处,由三座主峰组成,奇峭的山峰逐次排列,像三尊傲立苍穹的巨人,蜿蜒南北,雄伟壮观,山头雾罩云腾,翠奔绿涌,颇有仙境气势。



神农尝百草




《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纪。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炎帝始教民耕种。医药之祖。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流传久远,至今不衰。《述异记》卷下:“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后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好五脏,因能化解药毒。又传说神农因尝百足虫,不能解其毒而致死。又有神农“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等等。



山西晋城高平市有炎帝陵,还有炎帝“种五谷,尝百草”林林总总的各类形踪迹影。长治市屯留故城南的故留吁国西是炎帝少女精卫所居的发鸠山;正东云雾缭绕的山野是以炎帝文化遗存闻名于世的长治县百谷山;百谷山往北的黎、潞县域有羊神山、羌城、姜庄、黎侯镇……炎帝族的发祥地在古上党。
百谷山




《太平寰宇记》载:“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风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称佳境,昔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于此。”百谷山即长治市潞州区的老顶山,炎帝神农氏就是在这里尝百草、得五谷、教民耕种,实现了人类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转折。



老顶山在长治城东北5公里处,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大山,也称为百谷山。此山方圆4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0%,从北向南由五个山峰组成,所以又叫五顶山。这五个山峰依次叫老顶、南顶、玉皇顶、奶奶顶、新顶。1993年被划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共工撞不周山




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原来不周山是根撑天的大柱,柱子一断,半边天空就坍塌下来,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于这场大战。后来才有了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事迹,大地重回正常。



不周山就是今天晋东南长子县城西约25公里处,由三座主峰组成的奇峭绝险、像三尊傲立苍穹巨人的发鸠山。
不周山




长治走红一山脉景区,比泰山高120米,被赞现实版“不周山”,就是发鸠山。发鸠山并非是长治市区的山脉,而是位于子长县境内,主峰海拔1644米,比泰山高120米,在太行山脉属于常见高度的山脉。沿着山道而上,会有一些植被的变化,山脉上面部分有广阔的山地草场,郁郁葱葱的一大片,比山林景观更为醒目。



伏羲画卦




八卦图衍生自中国古代的《河图》与《洛书》,伏羲根据燧人氏造设的这两幅星图所作。地点在洪洞卦地村,因为此村四面环山,又有八个村庄分布于四周,而且均相隔八华里,形似卦底。伏羲以景画卦,故创八卦图。此图由周文王在伏羲所创八卦图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八卦图位于洪洞大槐树景区的中轴线上,取意“根在洪洞”。



相传,山西洪洞县淹底乡的卦地村是伏羲创制八卦的地方。整个卦地村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图,反S形曲线,起自正北(子位),正是一阳来复,终南边(午位),正是一阴始生。古时伏羲庙建有两仪楼,正寓此意。卦地村地势较高,村中有一道反“S”形沟壑,将这块塬地分为首尾相接的一对分别叫作南卦地、北卦地,形似太极图的鸳鸯鱼。
卦地村




洪洞县淹底乡卦地村,相传是伏羲画卦的地方,因而叫卦地。据《山西通志》光绪版载“日通志,洪洞县伏羲庙在县东南五十里,庙东有台,相传伏羲画卦处。”卦地村分南卦和北卦,中间有一条深沟把两个村分为一个阴阳鱼形状,故名卦地。四周有八个村庄,布于四周均相隔八华里,形似八卦。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那时,位居今晋南黄河中游的河津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龙门山高耸在河谷中,堵塞了河流,河道因而变得十分狭窄。汹涌奔腾的河水冲堤上岸,肆虐泛滥成灾。大禹到此视察后,毅然决定开凿龙门。于是在他的率领下,成百上千的人投入到挖山的战斗中,最终把龙门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自此畅通无阻,山西也从此告别了洪涝灾害的历史。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鲤鱼跳龙门”故事就孕育在这道曾经是浪涛滚滚的河谷中。
龙门




传说春季三月,鲤鱼逆水而上,跃登此门,化而为龙,此门故名为“龙门”。由于龙门是大禹治水所凿,人们为纪念禹的功德,将之称为“禹门”。再因之地处秦晋重要交通渡口,又称之为“禹门口”。



  龙门是黄河的咽喉,北面是群山夹道的黄河峡谷,南面是坦坦荡荡的平原,反差巨大,这里河宽不足40米,所以一直有“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的说法。



炎皇战蚩尤




解州附近现在有个村子叫蚩尤村,又叫蚩尤城,城里有蚩尤冢,后改名叫从善村,传说这里就是蚩尤故里。后来云贵一带奉蚩尤为祖先的“九黎三苗”一族和今朝鲜半岛上的朝鲜族,都是由此辗转南下或逃亡北上的蚩尤后人。黄帝在逐鹿之战中脱颖而出,一举登顶,成为了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并得到天下黎民百姓的拥戴。大权旁落的炎帝心有不甘,于是,又一场争夺天下的战争爆发了。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在阪泉,即今运城盐池一带,史称阪泉之战。



炎帝部落经过数百年的辉煌后,逐步衰落,在与后来崛起的蚩尤部落战斗中失败,遂联合新兴的黄帝部落在今天河北涿县(一说在今运城盐池一带) 同蚩尤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蚩尤被抓住后肢解于今运城解州,解州一名就由此而来。
运城盐池




运城盐池,亦称盐湖、银湖。位于运城市南,中条山下,浇水河畔。总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是由鸭子池、盐池、硝池等几个部分组成。盐池所出产的盐,是水卤经日光曝晒而成,颜色洁白,质味纯正,杂质少,并含有多种钠钙物质。运城盐池是全国有名的产盐地之一。

指导教练:董志光联系电话:158170517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赵丽颖和冯绍峰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

下一篇:一起了解下三皇之二伏羲和女娲的神话传说与历史记载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5-19 09:30 , Processed in 0.373053 second(s), 4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