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龙:毛泽东四大秘书之一,跟随毛泽东27年,最后被主席辞退

2023-4-6 07:22| 发布者: w4aab0az0n| 查看: 136| 评论: 0

大嗓门被毛泽东注意到的老乡

1935年的10月份,在毛泽东、彭德怀的率领下,由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宁支队顺利抵达陕北吴起镇。
长征就此结束!



长征
也就是这个时候,叶子龙调到了中央军委机要股,成为了一名译电员。
中央军委机要股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中央中央和中央军委之间电报、文件的传递,而叶子龙也因为工作的关系,能够经常见到毛泽东等中央的首长。
但让叶子龙感到遗憾的是:他还没能和毛泽东面对面说过一句话。
11月的一天下午,有一封发给毛泽东的电报,叶子龙作为译电员得先将电报交给毛泽东的参谋黄友凤,由他交给毛泽东。
不巧的是,黄友凤有件急事,得走。
黄友凤看着叶子龙手中的文件,想到这个孩子一直想要和毛主席说句话,于是,他就告诉叶子龙说:“我现在手里正有点急事,你把电文直接送到主席那儿吧!”



黄友凤
听到这话,叶子龙的眼睛顿时瞪大了,其中闪烁着不可置信的光辉,但几秒钟后,眼中的光辉熄灭,由兴奋转而成为紧张,叶子龙有些担心得问黄友凤:“我去送,行吗?”
黄友凤脸上露出笑容,安慰道:“没问题的,你到了门口的时候别忘了喊报告!”
在黄友凤的鼓励下,叶子龙一溜小跑来到了毛泽东的门口,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军装,声音洪亮得喊了一声报告。
正在房间里全神贯注看书的毛泽东一下子就听到了他的声音,同在屋内的贺子珍与毛泽东对视一眼,起身准备去开门。



毛泽东贺子珍合影
就在贺子珍往门口走的功夫,他们又听到了一声报告,声音比第一次喊得还要大,再次听到声音的毛泽东脸上露出笑容,但眼睛依旧看着手中的书。
原来,叶子龙第一次喊完报告后没有得到回应,看着厚棉布帘子的他认为肯定是自己的声音 小,所以主席没有听到,所以有一次提高音量喊了一声。
贺子珍打开门,掀开门帘叫叶子龙进去。
叶子龙进屋后,看着正在土炕上坐着,凑着油灯看书的毛泽东,激动得敬礼,然后说道:“报告主席,有您的一封电报!”
毛泽东的视线从书上转移到叶子龙的脸上,当时的叶子龙只有19岁,十分稚嫩,毛泽东笑着对他说道:“哎呀,来了个红小鬼嘛!不过,你的嗓门是真够大的啊!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呀?”
本就兴奋的叶子龙变得更加激动,声音再次拔高:“报告主席,我叫叶子龙!”



叶子龙
“哦!”本就对他很感兴趣的毛主席从叶子龙的两句话中听出了些熟悉的口音,于是他直起上半身来问道:“听口音,你是湖南人吧?”
叶子龙回答:“是的,主席,我是湖南浏阳人!”
毛泽东听后高兴得和叶子龙说:“你不知道吧,我也是湖南人,看来我们还是老乡呢!”
一瞬间,叶子龙感觉自己和毛泽东间的距离拉进了。之后,毛泽东又兴致勃勃地问了叶子龙很多问题,他的家庭情况,他的革命经历。
了解之后,毛泽东面带笑容对着叶子龙说:“好呀,你是我的一个喜欢‘造反’的小老乡!”
毛泽东打趣的话让叶子龙羞红了脸,离开的时候,毛泽东开玩笑地说道:“小鬼,下次来的时候,不用喊得那么大声,天都让你喊破了,敲敲门不就行了吗?”
“是,主席!”
这是叶子龙和毛泽东第一次交谈,正是因为此次的见面,毛泽东对叶子龙这个小伙子产生了好感,不久后,毛泽东就对彭德怀说:“这个小鬼蛮机灵的,叫他来我这里工作吧!”



毛泽东彭德合影
就这样,叶子龙来到了毛泽东身边工作。当时,身处战争年代,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职务上也没有划分得那么具体。
但叶子龙不一样,他担任的是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同时也负责一些毛泽东衣食住行方面的东西。
后来,随着红军队伍的壮大,机要工作变得繁重。
在毛泽东的建议下,机要股升级为机要科,叶子龙来担任机要科科长。
叶子龙为毛泽东和斯诺拍合影

1936年6月,审时度势的毛泽东带着党中央离开,并在一个月后,抵达保安。这里是一个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利的小县城。
这里的生活条件很差,几乎没有细粮,没有蔬菜,田间地头的野菜也被挖没了!毛泽东和叶子龙他们天天吃的都是黑豆。
而就是这个时候,之后会因为写出《西行漫记》而享誉全球的美国记者斯诺来到这里,好客的毛泽东自然是对他表示欢迎。



斯诺
两人见面是在 一个傍晚,虽然没有了刺眼的阳光,但是空气中还是存着一股热浪。
毛泽东很高兴地朝叶子龙说道:“子龙,你去,把我们的好茶叶拿来,慰劳一下我们远道而来的美国客人。”
“好的,主席。”
其实,毛泽东根本没有什么‘好茶叶’的,这次他说的是之前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战利品,是贺龙送给毛泽东的。
叶子龙打开装着茶叶的铁皮罐子,心中对这茶的名字感到一阵奇怪:一个茶叶,名字为什么要叫做‘大红袍’?
叶子龙拿着一个搪瓷缸将茶叶泡好,拿过去之后就离开了。
毛泽东和斯诺究竟谈了些什么,叶子龙是不知道的,不过,谈话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安排人将斯诺送回去后,叶子龙就看到毛泽东还在院子里,月光倾泻,照在毛泽东的身上。他一边活动着腰腿,一边嘴里念叨着:“美国,美国!”
叶子龙看着毛泽东的样子,心中顿时明白,此时的毛主席心中并不平静啊!



毛泽东
还没等他理出什么头绪来,他就听到毛主席的声音在自己的耳边响起:“子龙,你晓得美国在什么地方吗?”
叶子龙摇着头,然后就听到毛泽东继续说道:“在地球的另一边,那里的人也对咱们红军感兴趣呀!”
当下,叶子龙没能理解他的话,只是似懂非懂得点点头。
过来几天,斯诺要离开这里了。
临行前他再次来拜访毛泽东,离开的时候,斯诺请求要和毛泽东派一张照片。毛泽东听到后立即答应,并且高兴得对斯诺说:“好啊,我们算是朋友了,应该照个相。”
随即,毛泽东转身对叶子龙说:“子龙,你来给我们拍一张照相吧!”
相机是斯诺自己的,在他的指点下,叶子龙为毛泽东和他拍了一张合照。
后来,斯诺还将这张合照发表在了他那本不朽名著上。



毛泽东和斯诺的合影
人们只知道《西行漫记》中有毛泽东和斯诺的合影,但很少人知道,那张照片是出自于叶子龙之手。
毛主席搬家,离不开叶子龙

很多时候,毛泽东都离不开叶子龙的悉心照顾。
1937年,毛泽东搬到了延安。虽说延安是个城,但是这里的生活依旧贫苦。
毛泽东也只能住到一孔简单而破旧的石窑洞中,里面只有一盘土炕,一张旧桌子和一条小木凳。
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精力,通宵达旦地处理工作。
当然简陋环境根本不要紧,最大的问题是窑洞中常年潮湿,经常在里面工作、读书的毛泽东,他的身体健康会受到影响。
为此,叶子龙提出搬家的建议,但是都被毛泽东驳回了。



叶子龙
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叶子龙:“子龙啊,这里住的已经比我们在保安住的已经强太多了。再说了,当地的老百姓都是这么住的,我毛泽东怎么就不能住!”
就这样,毛泽东在窑洞中住了下来。可说到底,还是小看了阴冷潮湿给人体带来的危害。这年夏天,毛泽东就患上了严重的风湿,严重的时候,右胳膊经常写不了字。
风湿病严重得影响了工作,有时候遇到紧急的事情,但是胳膊抬不起来,没办法处理。这让毛泽东变得焦躁起来。
这天,准备要处理的工作的毛泽东感觉到自己的右胳膊根本抬不起来,一气之下,将手中的笔摔出去,并且对叶子龙说道:“你去,把姜部长叫过来。”
姜齐贤是当时的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他过来后,就给毛泽东做了检查:“主席,你的病是由于长期居住在潮湿的房间里造成的,换个环境并接受治疗,病就慢慢变好了。”
此时气性还没消的毛泽东,语气中都是不满,他说道:“我就不信了,我毛泽东还必须得住高楼大厦才行!”



毛泽东
虽然毛泽东赌气没有搬离窑洞,但叶子龙却是将这件事情放在心底,看着风湿不断加剧的毛泽东,叶子龙痛在心里。
经过几天的寻找,叶子龙发现了坡下有一间宽敞的四孔砖窑,名为吴家大院。另叶子龙尤为满意的是,这间窑洞内为了防潮还用石板铺了地基。
在叶子龙的安排下,毛泽东住到了吴家大院,而他的风湿病也慢慢好转。
多年之后,叶子龙想起来总是十分感慨:“搬家这件事,我没有向任何领导请示。当时,我是个20多岁的小青年,说搬就搬,也没有考虑过这样做合不合适。”
在延安居住的十年间,毛泽东搬过很多次,每次叶子龙都会跟随毛泽东一起搬过去。
在1938年搬到杨家岭那次,我们能够深刻明白叶子龙不仅仅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在不知不觉中他成为了毛主席的‘生活助理’。
在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的激励劝说下,毛泽东搬到了杨家岭。不巧的是,叶子龙那个时候生病了,发着高烧。因此,叶子龙就没有和毛泽东一起搬过去。
等到了第二天,刚退烧的叶子龙就听到毛泽东的传话:“病好了,就赶紧搬到杨家岭来。我在这里都快吃不上饭了,赶紧搬过来帮我解决吃饭问题。”



毛泽东
听到传话的叶子龙赶紧让管理员买了菜送到杨家岭,他也在第二天的时候搬了过去。
正是因为叶子龙与毛泽东时常住在一起,他们之间更多的是像亲人一般,他们会坐在一起吃饭聊天。
叶子龙刚结婚后得一天,小夫妻两人做了一碗鸡肉尝鲜,而隔壁的毛泽东正巧过来看到了。当下就开玩笑说:“好你个叶子龙啊,你们家有好吃的,居然不叫我!”
当时,延安贫穷,所有人吃得都是粗茶淡饭,毛泽东也一样,吃得是‘钱钱饭’、‘八宝饭’,副食也只是些辣椒、土豆白菜之类的,根本看不到一丁点荤腥。
想必,叶子龙能吃鸡肉怕也是沾了结婚的光。
而说完话的毛泽东早已落座,拿着筷子夹起一块放到嘴里,细细品味着,嚼了好几下才将嘴里的鸡肉咽下。
“味道真是不错,你炒的这个菜叫什么名字啊?”
说着毛泽东将头转向叶子龙的新婚妻子,而她也不知道这菜叫什么名字。
见状,叶子龙连忙解释道:主席啊,之前在长征路上的时候,我和其他的小同志饿得两眼发晕,心发慌的。



毛泽东合影
邓发的夫人陈慧清知道后,就给我们几个小鬼画饼充饥,她告诉我们:“早些年,邓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学了一手做菜的手艺,尤其是做鸡肉他特别拿手。
我记得啊,他和我说过一道菜,它的做法就是把鸡拔毛洗干净,然后剁成块,用些作料将剁成块的鸡肉腌一下,接着简单过一下油,捞出后,锅留底油,加入豆豉、红辣椒煸炒一段时间,就好了!”
陈慧清说的是不是真的,叶子龙也没有问过邓发,但当时年幼嘴馋的他是将方法都记下来的,结婚后,就把做法告诉了妻子,今天就是按照陈慧清的说法做的。
毛泽东吃着鸡肉,听故事也听着入迷:“好嘛,原来这道菜还有来历呀!”
说完,毛泽东就盯着盘子里的鸡肉,高兴得说道:“子龙,这样我给这道菜起个名字,就叫它‘长征鸡’,怎么样?”
叶子龙点点头。
“不过,子龙,你不能保密呀,以后也给我做一下‘长征鸡’吃么!”
在之后的日子里,叶子龙为毛泽东做过很多次‘长征鸡’吃。
毛泽东和叶子龙生气

因为将叶子龙视为亲人,所以毛泽东就会在他的面前展露最真实的一面,会在他不顺意的时候向叶子龙发脾气。
1949年3月,叶子龙跟随毛泽东一起住到了颐和园。为了保护毛主席的安全,这一段时间的颐和园并没有对外开放。



颐和园
得知如此安排的毛泽东有些生气,他对叶子龙说道:“颐和园是公园,不是私园,没有人来成什么样子。好了,现在没有必要游玩了,不游了!”
说完后毛泽东就回到了益寿堂,走了一遭,毛泽东摸着肚子说:“饿了!想吃点东西。”
可这时间已经快要中午了,连工作人员都没有,更不用说饭菜。
如此,叶子龙心中明白:只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这里有的是一个煤炉,可以前他们那都是劈柴做饭,根本不会使用这铁煤炉。
叶子龙等人不仅没能在煤炉中引燃煤块,而且弄得自己满脸都是煤灰,活像个包公。
本就因为公园的事情有些火气的毛泽东立即不耐烦得说道:“叶子龙,你们怎么连一个煤炉子都生不着,统统撤职!”



毛泽东合影
没引燃炉子就受到批评,叶子龙的内心多少有些委屈,但这时间不等人,毛主席还在那儿饿着肚子,于是他安排其他人继续点炉子,他出去买些吃的东西回来。
叶子龙回来后,煤炉已经生起火来,毛泽东心中的火气也散了。叶子龙把买来的芝麻饼和一些熟肉递给毛泽东。
大家一起围着煤炉吃着烧饼夹肉,毛泽东一边吃,一边高兴得对叶子龙说道:“子龙,你很会采购嘛,这可是京城里的名吃呢!30年前,我在北京的时候,经常吃!”
听着毛泽东简单地夸奖,叶子龙刚刚产生的委屈都烟消云散了。
毛泽东辞退叶子龙

1962年的时候,毛泽东找到叶子龙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
果真,如叶子龙预感的一样,毛主席让他离开。



晚年叶子龙
毛泽东说道:“你已经跟了我这么多年,真的不容易。无论是到了哪里工作,都要认真努力。”
“我现在年纪要大了,马上70岁了。都说人生70古来稀,你现在也不小了,一直在我身边也不是长久之计,离开这里也不错。”
毛泽东拍了拍叶子龙的肩膀,然后继续说到:“我死去之后,人们会对我进行评价。三七开,二八开,都随它去。你现在已经自由了,但我还要继续坚守阵地。我们已经相处这么多年了,多余的话也就不多说了。”
最后,毛泽东将叶子龙送出门外,在毛主席的要求下,两人还合了一张影。这是叶子龙第一次和毛泽东照相,也是最后一次。



叶子龙毛泽东合影
从1935年底到1962年,叶子龙追随在毛泽东身边一共27年。纵使是万般不舍,叶子龙只能是服从组织命令。
就这样,叶子龙离开了毛泽东身边,再也没能回到中南海!
指导教练:w4aab0az0n联系电话:137****25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茨日那毛主席旧居:一座小楼里的传奇故事

下一篇: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方志敏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6-18 20:49 , Processed in 0.321895 second(s), 4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