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让你获得体察人心的本领,在人际交往中知人知面又知心

2023-3-31 14:31| 发布者: urbjz3xge13v5y| 查看: 171| 评论: 0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免不了要与人接触,因此我们就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

但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当我们不知道当前跟我们接触的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底细”的人,我们很可能会陷入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之中。

我们与人交往,应当抱着一种真诚的心态的,问题是,我们难保别人也是同样抱着这种真诚的心态与我们交往。

所以,我们知道一点察言观色的识人本领,至少可以让自己在与人交往的时间,更好地把握主动权,保护好自身的利益。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对人类心理的基本规律,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社交高手都善于体察人心

人类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微妙而又复杂多变的东西。

说它微妙,是指它深藏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潜伏于各种外在假象之下,变化细微到让人无法察觉。

说它复杂多变,那是人类的心理需求又时时刻刻都会发生改变。这一刻他可能喜欢别人赞美,下一刻你继续这样做,说不定会换来对方的反感。

很多时候,这些心理变化的现象,不仅外人难以把握,就连我们自己,也很难了解到自己心理到底是怎样的。

而很多人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上当吃亏,就是因为这些人对于“人心”的理解比较单一,他们看不到人在不同环境之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

例如,有很多人非常痛恨那些有钱人买豪车、住豪宅,过一些声色犬马的生活,觉得他们很炫富,很低俗。

但你能够保证,自己一旦到了那个有钱的位置之后,能够做到始终如一,不忘初心吗?说不定会变得比那些有钱人更加“堕落”。

那些在社交场上如鱼得水的人,从来不会用这种单一的眼光去分析别人,他们不会把复杂的、多样化的心理活动简单化,用同一种方式去应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

相反,他们懂得根据对方的心理变化来调整自己语言和行动,让彼此的交往更加合理、更符合社交距离。

当然,有很多人认为,这种体察人心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虚伪、消极的做法,不屑于这样做。

其实,这只是他们用来掩饰自己懒惰和无知的托词,因为要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的心理变化,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又有什么问题呢?

你可以坚持这种想法,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别人还会认为你是一个直率、老实的人,但如果影响到别人,而你却不自知,你就要接受相应的后果了,诸如被人厌弃、排斥、远离等。

懂得体察人心,不是让自己成为社交高手,而是让你更懂得去应对不同的人际关系,而非只用一种耿直的方式与人相处,一旦发生问题了,就抱怨社会、抱怨世界、抱怨命运。

那怎么培养自己获得这种体察人心的能力呢?




培养自己的洞察力

洞察人心或者察言观色,都离不开我们的洞察力。

一个洞察力强的人,自然懂得通过别人身上的各种“蛛丝马迹”,大概推断出对方当下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那什么是“洞察力”呢?

一个人的观察能力与他的知识、经验以及个人阅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大家都知道福尔摩斯的故事,他的洞察力就很厉害。

有一次,福尔摩斯同他的助手华生同时鉴别一块刚刚拿到的怀表。华生的观察,仅仅停留在怀表的指针、刻度的设计、外形款式上面,没有从中发现一丝线索。

然而,福尔摩斯从表壳背面的两个字母、四个数字和钥匙刮痕等,推断出怀表主人的姓氏,当铺的当票号码,以及嗜酒成性的习惯。

你可以说小说是夸张手法的表现,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福尔摩斯之所以能够比华生看得更多,理解得更深,那是因为他调动到大脑中不断积累下来的各种知识和经验。

为什么越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越久的人,看人就会看得越准确?就是因为他们对于不同人的个性和行为,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有了自己一套识人本领。

所以,想要让自己成为体察人心的高手,你首先从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开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试着去积累不同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有什么区别,获取经验。









那怎么培养这种洞察力呢?有五个步骤:

1)明确观察的任务;

在确定观察任务之前,你可以把总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细小和能够逐步解决的目标。

例如你要观察某个停车场,哪个品牌的汽车最多,你可以先观察一行,记录,然后观察第二行,再记录,直到覆盖整个停车场,然后计算出了。

这样就可以避免知觉的偶然性和自发性,提高观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了。

2)积累相关的知识;

观察的成功与否,主要依赖个体是否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或者技能。俗话说,你知道得越多,你就看到的东西就越多。

一个考古学家,能够从一道颓败的古墙当中,发现不少历史价值,而作为门外汉的我们,除了知道这道墙是由砖头切成之外,就一无所知了。

所以,积累一些与人的心理、言行相关的知识,可能提高你体察人心的成功率

3)观察要有系统性;

没有系统性的观察,相当于“盲人摸象”,以为局部就是全体。这种单一的观察方式,对于我们识人来说,是非常糟糕的做法。

我们一定要全方位去观察一个人,就算别人说了一句不好的话,你认为他是一个没素质的人,你也要继续观察对方所处的环境,碰到的问题,遭遇的困难等不同的情况,然后综合起来去判断。

系统性的观察,可以让你更好地分析一个人背后的心理状态。

4)学会设身处地参与认识事物的活动;

你不是当事人,很难了解到当事人为什么会出现某种言行。

这时,我们就需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让自己更多的感觉器官去感受当事人的心理状况。

这样,我们不仅会获得更加深刻的感受,对于人心变化的机制也会认知更清楚。

5)观察时有意识去分析;

观察时,我们不能看完就算,一定要有意识去分析事物为什么会这样存在,为何会产生这个结果。

这不仅对于收集和整理所观察到的事实,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有意识地思考,可以促进我们更进一步的观察。

通过这五种方法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洞察力,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体察人心了。

但是,我们还需要将这种洞察力,有意识地将其运用在人际交往上,才能够对别人获得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

怎么应用在人际交往上呢?

既然观察是从别人的“言行”入手,我们当然就要懂得对别人的“言行”进行观察了。

主要有三大方面。






通过对方的言语获悉对方的想法

一个人的言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实际情况。但如果不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论,就很难通过言语洞悉到对方的内心世界。

一般来说,闲谈是一种比较容易洞察对方心思的方式。因为闲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这会让对方在心理上卸下防线,从而导致对方容易“说漏嘴”。

例如,与人谈话时,一些见识浅薄、缺乏心计的人,是很容易就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倾吐给你听的。

对于这样的人,你可以说他直率,但刚认识别人不久,就忙不迭地把心事一股脑儿地倾诉给别人听,这种人的情商就不会太高,很难进行深交。

因为转过头来,说不定他对于其他人,同样会以你作为讲述的“主角”,向别人倾诉出来。这表示他对谁都差不多,单纯地有点傻。

当我们面对这种人时,不管对方说什么,无需夹杂自己太多意见,随便听听就行了,反正说烦了,他自己就觉得没意思了。

所以,我们要懂得从对方的言语当中,洞察到对方的个性。

例如内心柔和平静的人,说话就会给人小桥流水、舒缓和善的感觉,极富亲和力,相处起来不会有任何压力。

而那些说话闪烁其词、支支吾吾的人,不是对自己说的话有所担忧和顾忌,就是对说出来的话感到不自信,甚至是不诚实。

至于那些内心清顺畅达的人,说话时就会给人清亮、自信和平和的感觉,不卑不亢,跟他相处会非常舒服、自然。

平时,我们要注意观察不同人的说话方式,从中积累体察人心的经验。






通过行为习惯去洞悉对方的想法

思想指导人的行为,心里想什么,想要做什么,一般都会体现在他的言行上面。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言行一致的,如果仅仅听其言,就很容易被对方的表象所蒙骗。我们还必须观其行,从对方做事和做事方式中,了解到对方。

前面说了,人心是复杂多变的,即便是持有同一个想法的人,其所采取的行为也未必是一样。而做法一样的人,其想法也未必一致。

例如那些狡猾的人,想做的事是一回事,给别人说出来的又是一回事,他们以漂亮的言辞、合乎道义的行为,来遮掩其肮脏的用心,从而获得人们的赞赏和支持。

对于这种人,只听其言观其行是不足够的,我们还需要花相当的时间加以考察,从对方不同方面的行为,综合起来去衡量。

也就是说,想要知人识人,就必须掌握其人的全部言行情况,这是体察人心的基本条件。如果仅仅根据其人某一个言行而对其人做出结论,或许会得到一个偏颇的结论,尽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所谓“听其言观其行”,指的就是看破人心,不仅要听这个人说什么,还要看这个人做什么,或者怎么做,从对方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样子,进一步考察。

一些人在做某些日常动作时,会做出一些极具个性的习惯性动作,这对于我们知人识人,客观评价一个人,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莱恩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们日常做出的各种行为,实际反映了客观情况与他们的性格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变化关系。”

意思是说,别人日常的习惯行为,可以为我们识人知人提供一种比较有用的根据。

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和性格特征,都能够在举手投足中暴露出来,无论他怎么掩饰,肯定都会透露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

那些经验丰富的识人高手,往往就能够从这些“特征”中,了解到对方的心理倾向。这也是我们培养洞察力的作用。






通过表情洞察人心

表情,是个体心理活动最表面、最直接的反应。因此,我们大多数人,单凭常识,也知道表情能够反映出对方的内心活动。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通过表情,识别出正确的心理状况的。例如很多人会把愤怒的表情,理解为“忍笑”。

这时,我们就需要从眼神入手观察了。

表情和眼神是分不开的,眼镜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在人际交往中,目光的呈现方式,也能够反映出个体当下的心理状况。

俗话说:“眼睛比嘴巴更会说话”,单凭眼睛的动态,就可以大致推测出一个人的心理。但是,想要抓住一个人性格的主要特征,就需要以眼睛为衷心,然后全面去观察表情才行。

例如,一旦被别人注视而将视线突然移开的人,一般有一种“心虚”的心理,其内心不是存在自卑感,就是觉得自己做了不好的事。

听别人讲话,一边点头,却从不将视线集中在谈话者身上的人,很可能就是对谈话者的话题不感兴趣了。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懂得观察对方的眼神,看看对方的眼睛是用什么方式去跟我们的眼睛接触,然后以此再结合上面言行的方式去观察对方,我们就能对对方获得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时,我们在社交上,就可以保持主动的姿态,而非被动跟着别人的节奏走了。
指导教练:廖敏联系电话:170800027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10张图,让你明白人性,懂得人心,适合每一个人!

下一篇:古代名人:20句箴言,知人情世事,学为人处世。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5-6 12:31 , Processed in 0.303650 second(s), 4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