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和芦花老井的故事

2023-3-11 07:54| 发布者: uk0sjbzec7se8o| 查看: 138| 评论: 0

作者:孙峰







舟山市普陀区东港街道芦花村的五口老井都分布于山脚下,一方面是山脚的水源比较丰富,自然条件好,其次也是芦花村的村落历史地貌所致。

在当地,提及当地的老井头,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讲一段刘伯温破风水的故事,有的讲得长一些,有的讲得简略一些,内容大同小异,都是讲当地的五口老井是因为刘伯温的老谋深算而挖建出来。

这个流传颇为久远的民间故事,其背后蕴含着多层寓意,往往也反映某种社会意识,并从一个侧面记录当地的历史文化片段。其一,我想是这五口老井的历史可能很久远,老井被普陀的文博工作者认定为明代芦花古井群;其二,故事的编撰者借名人刘伯温来彰显家乡的古井魅力,“破风水”是因为好风水,因此老井也让芦花村民引以为傲,并通过民间故事加以宣传。其三,故事也反映出古代水井文化的“堪舆”风俗,水井的选址,有时候也是一门学问。

刘伯温“破风水”的各种传说,在浙江各地多有流传。

刘伯温是浙江青田人,此人佐朱元璋平天下,是大明智囊团的首要人物,他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民间传说,他为了让老朱能够踏踏实实坐稳龙庭,时常游走于各地,一旦发现某地有类似“龙脉”风水,便想方设法斩断“龙脉”,诸如“箭射龙眼睛”“督造三眼桥”等手段,将“龙脉”扼杀于襁褓之中,以破当地风水。

传说某日,刘伯温闲逛来到舟山,游走于海岛山水之间,发现芦花岙的徐家山,山型犹如神龟,气象非凡,乃藏龙卧虎之地。刘伯温掐指一算,此地如出将帅之才,可能危及大明江山,必须一破。刘伯温暗暗算计,破此风水的最佳良策,就是挖井,在徐家山的东西两侧各挖一口井,这样就能够把神龟的四个脚趾控制住,将神龟的命脉之灵气化作一潭碧水,也可造福当地百姓。另外就是神龟的头部,也必须挖一口井,如此才能镇住神龟,使其失去灵性。

这五口井的选址,都是刘伯温一手张罗的。刘伯温谋划的第一口井,位于今芦花桥的北侧,近代由于造桥需要而被填没,相传那口井的位置就神龟的头部。如今保留下来的还有四口井,据说分别是神龟的四个脚趾处。

刘伯温“破风水”的故事,是一段颇具“八卦”意味的传说,如今现实中的四口老井,则是作为“明代古井群”保护下来,2010年成为普陀区的文物保护点。








大树下井






大树下井位于普陀区东港街道芦花村的大树下路15号附近。大树下井原是一口方井,现呈八角形,改用水泥浇筑,井的外径宽1.28米,内径约1米,井深达4米多。内部井壁用乱石堆砌。井的外部搭建石屋,石屋门楣题有“大树井下”四字,据当地村民介绍,为当年附近部队军人所题。“大树下”地名得名于山脚下的一棵大樟树,后因部队营房建设需要而废。

旧时大树下一带住户不多,据1986年编印的《浙江省普陀县地名志》记载仅“5户,20人”。当地以前主要是驻军,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的“洛阳营”就驻守于大树下山上,营房就建在这口老井附近,几百名官兵的生活用水全靠这口老井。部队官兵爱护老井,对老井进行整修清淤,井底铺设了细石层,使老井水质清纯,至今保护完好。这口老井,出水量大,且久旱不涸。部队撤防以后,老井曾作为芦花村陈氏糟鱼厂的生产用水。

近年来,东港街道里山村民多搬迁至此,大树下造起许多楼房,老井依然还是当地村民的用水来源,水质特佳。

在刘伯温“破风水”的传说中,此井因位于芦花村徐家山的东首而显得重要。按周易方位说法,东为青龙首,镇山先镇龙,龙位镇住,破风水首功告成。




徐家山井








徐家山井位于普陀区东港街道芦花村中学路96号西侧3米处,背靠徐家山。该井井口呈正方形,井圈内壁用块石堆砌。外井圈宽1.13米,内井圈宽0.78米。据当地老人传,此井开凿于明代。此井如今依旧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水源,由于位于山脚下,受污染较少,水质也不错,井水冬暖夏凉,四季不涸。井边砌有两处水泥长条,供村民洗涤所用,并挖排水沟。原普陀区文化广电新闻局在井侧立有“明代古井群”的文物保护点碑。

在刘伯温“破风水”的传说中,此井是五口老井中最后挖就的一眼井潭。






栈房井








栈房井位于普陀区东港街道芦花村芦花街162弄26号南面四米处。据当地柴姓老太太介绍,此井得名于当地“栈房里”老地名。分上栈房、下栈房,上栈房人家姓朱,她家住下栈房,即门牌26号所在,是金家。

从“栈房”含义看,一是指堆放物品的仓库,二是指旅舍。“栈房里”这一老地名,说明这里曾经是芦花村的商贸地块,从上下栈房的分布看,其规模也比较大。据介绍,栈房里老井原来位于上栈房,后来那里填井造房,老井消失。而26号门前的栈房井,原来是一处小水潭。上个世纪80年代,由柴姓老太太发起,左邻右舍的朱姓、何姓等六户人家共同出资,修建起这一口“栈房井”。栈房井所处的位置,在小山“乌龟山”脚下,这座“乌龟山”的得名可能也与刘伯温“破风水”的传说有关。

栈房井,现为圆形井口,水泥浇筑,井圈内壁用块石堆砌。井圈内径0.87米,外径1.12米。








吴家井






吴家井位于芦花街104号北面1米处。井口呈圆形,外径0.8米,内径0.7米。井内壁呈不规则形,用块石堆砌,井水清澈,为生活用水。井名源自当地吴姓人家。

这一口老井,井圈用花岗岩,高出地面0.05米。值得一提的是,该井井圈是用一整块石头凿成的,呈很规则的圆环状,井圈口斑斑驳驳,留下岁月沧桑的印记。











芦花村的这五口老井都分布于山脚下,一方面是山脚的水源比较丰富,自然条件好,其次也是芦花村的村落历史地貌所致。

南宋时期,芦花社区所在地域大部分是海湾、海滩,朝廷在此地设立芦花盐场,煮海熬盐。元代,有村民依山而居,形成芦花岙。至明代,观碶头建起“鹳峙碶”(即“观碶”谐音),芦花岭有“芦花碶”,筑起芦花塘,芦花河两侧开始形成良田,明天启《舟山志》称“地旷颇腴”,山脚下的居民日益增多,建起数口老井,也是村落形成、人口集聚的现实需求。

《舟山志》所记载“七场都总庙,城东五十里,在芦花市之中”,其大约位置也在徐家山芦花碶附近,康熙《定海县志》记载为“都总庙”。大庙的形成,“芦花市”的形成,说明当时的芦花,人气指数高,建五口老井亦恰逢其时也。











声明:文章转载及其它平台发布,请私信联系,未经允许私自转发,必将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
(普陀作协)
作者:孙峰
责任编辑:孙鼎期
排版:朱清植
普陀作协欢迎来稿
指导教练:陶秋旭联系电话:139822569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赵丽颖和冯绍峰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

下一篇:故事:康熙王朝名震一方的奇人!沂州私塾先生留下什么奇闻异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6-2 13:42 , Processed in 0.385745 second(s), 4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