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采访了60位草根创业者,他们靠什么逆袭人生?

2023-1-30 16:42| 发布者: mulan159| 查看: 137| 评论: 0

文=独居江南



2022年,我跑了25个镇,做了60次采访,写了60篇人物报道。

这些采访对象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从内地来东莞淘金的农二代。共同特点是草根出身,学历很低,以及怀抱着想要彻底改变命运的决心。

到东莞之后,他们一般从工厂的底层干起。由于吃苦耐劳,也敢想敢拼,最后在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年代里,杀出一条血路,成功创业,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这些创业者分布在五金、家具、鞋类、服装、电感器件、印刷等行业。他们的创业经历是典型的东莞励志故事,是这座制造业名城创业者的样本。

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常常被他们的勤劳、勇敢和坚韧所打动。这些看似牛逼的人物背后都有一段苦逼的岁月。

年终岁末,我在复盘工作时,发现了他们的一些共性,难道这些就是成功的秘诀?



一、怀抱理想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一次采访中,我听到了这句在网上流传已久的话。

徐来在家乡工作时,一个月的薪水只有1000多。他做了十年之后,实在受不了,决定南下淘金。一般人来到广东之后,都是先找一份工作,等熟悉环境之后再做打算。但徐来的目标很明确,他不想打工,一定要当老板。

最后,他考察了一番,拿了三万块盘了一个小的油边加工厂,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一些从工厂底层做起的人也都跟我说:「打工时就想当老板」,毕竟只有创业,才能彻底改变命运。张华是这些人中的代表,他在厚街一家台资鞋厂打工时,就发誓,十年之后也要创立一家同等规模的工厂。最后,他真的做到了。

东莞是世界工厂 吸引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打工人。东莞是「世界工厂」, 吸引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打工人。他们当中有些人即使身处沟渠,依旧不忘仰望星空。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也可以怀抱理想,并在理想给予的力量下前进。



二、自我驱动

这些创业者大多是70后和80后,一般出身于内地小城/镇贫困的农民家庭,甚至有人告诉我「小时候饭都吃不饱」

由于在童年时代就感受到了贫穷带来的窘迫,他们对金钱有着强烈的渴望,大多在初中毕业后就出社会揾食。

那时,「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的口号响彻全国。他们把激情装进背包,挤上绿皮火车,几经周折,终于踏上了南方的热土。由于没学历没技术,到了东莞之后也只能做流水线工人、保安、杂工等底层工作。

「我把工作当成是自己的事在做」。在谈起第一份工作时,好几个人都说了这句话。

陈山告诉我,在线缆厂做销售时,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他也因此积累了一些客户资源。曾在制帽厂当杂工的马强,在做完自己的分内事之后,还会主动把车间打扫干净,关好门窗再下班。一无所有的他,唯有认真工作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由于表现良好,他们很容易从底层脱颖而出,获得主管赏识,开始不断升职加薪,最终进入管理层,并掌握自己所在行业的核心技术和工作流程。有了这些积累,再瞄准时机自主创业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自我驱动并不是一味蛮干,而是要在工作中努力学习,积累经验,积极寻找向上攀爬的机会。

想要彻底改变命运的决心,驱动着这些创业者说干就干,并不断突破各种障碍,最终完成从打工人到老板的蜕变。



三、持续努力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到现在都是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七点上班,晚上再跟员工一起下班。」

当徐伟说出这句话时,我着实有点惊讶。毕竟,他已年过半百,而且事业有成,在东莞和内地都设有工厂。以他的条件,完全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但徐伟认为,不管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都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他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张华的大多数行程也很类似,早上八点到鞋厂,晚上八点回去。即使是周末,他也会去办公室呆着。“我不觉得辛苦,我一定要工作,在家休息超过三天,我就浑身不舒服。”张华笑着对我说。

喜欢折腾,是这些创业者的共同特征,王强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他创立和参股的公司有十几家,但他还在不停地折腾,越折腾越愉快。

他们中的一些人喜欢在朋友圈转发心灵鸡汤,并且身体力行。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只是一句廉价鸡汤,但对于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他们来讲,是切实可行的人生格言。毕竟他们当年就是这么做的,后来也真的成功了。

逆袭人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靠的是日以继夜的努力和坚持。



四、精力充沛



我以前认为做事业最后拼的是格局和境界,但现在发现拼的是身体素质。

好身体是精力充沛的前提,精力充沛又是持续努力的前提。毕竟不管是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是持续数年六点起床,抑或创立多家公司,都需要足够的精力去应对。



五、抗压性强

创业不会一蹴而就,中间会经历种种困难。每当采访对象说起自己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时,往往是一个采访的高光时刻。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周辉的好几个客户相继倒闭,货款根本追不回来。他真的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但也没有退路,只好咬牙坚持。最后,周辉卖掉了一套房,才度过危机。

同样遇到客户跑路的还有林山,不同的是他收不回的是一笔巨款,卖套房根本于事无补。很多人都认为他的鞋厂一定会倒闭,但林山最后还是挺了过来。

他认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面对。自己先稳住,然后安抚好员工的情绪,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除了客户拖欠货款之外,订单锐减、金融海啸、原材料上涨、人力成本增加等都会给工厂带来或大或小的压力。最近几年疫情肆虐,更让一些企业举步维艰,创业者要有足够的抗压性,才能扛过去。



六、不断学习

一个靠墙的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放了很多稻盛和夫的书。这是我在李明的茶室里观察到的一个细节。

后来采访时,李明告诉我,自从创业以来,在管理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惑。他请教过很多人,也上过很多课,但都收效甚微。

直到他加入了盛和塾,开始学习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情况才有所改变。稻盛和夫帮助他找到了管理企业、连接员工以及塑造企业文化的正确方法。

同样一直在向稻盛和夫学习的还有五金行业的周帆,他和员工们一直都在实践「六项精进」。

拥有装修工程公司的赵林喜欢去上一些开拓思维的课程。主办方一般选在酒店开课,费用不菲,但他觉得是值得的。上完课之后,林山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当事业遇到危机时,他能给出更多的解决方案。

「我喜欢跟优秀的人交流,有时他们的一句话就能瞬间点醒我。」王新告诉我,他加入了好几个商会和行业协会。这些平台往往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他们积极向上,激情澎湃,自带强大的能量场。跟他们交往,自己也会被感染,想要向他们看齐。

这些创业者大都学历很低,但他们都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可以帮助创业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跟上市场的脚步以及适应时代的变化。



七、踩中风口

这些创业者大多是1990年至2005年这段时间来到东莞的。那时正是东莞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世界工厂」的美誉声震全球,订单如同雪片一样飞来,空气中都涌动着创业的激情。

他们中的一些人洞察到了机遇的来临,主动出击,另一些人则无意识地拥抱了机遇。

林锋也是这个时期的风口受益人。2002年,他来到东莞后,在城中村里租了一间民宅,从事唯一的一项业务:名片印刷。

没有员工, 接单、排版、印刷、送货全由他一个人完成。虽然辛苦,但去外面跑一趟就能接到单,这让他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

几年之后,他攒够了第一桶金,顺势创立了印刷厂。创业之初,订单一度暴增,工人加班加点,海德堡印刷机日夜不停。林锋后来不断更新设备扩大经营,一直做到了现在。

有人说,世界工厂迅速崛起是东莞奇迹。那这些创业者就是恰逢奇迹,并成功把握住奇迹的一批人。

然而,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从传统农业县到「双万城市,从世界工厂到工业雨林,现在的东莞已经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制造中心。

东莞越来越繁华,留给草根阶层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这些曾经成功的创业者,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危机,但他们始终不曾停下前进的脚步。

他们有的坚守本行,苦练内功,等待转机。有的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去海外开疆辟土。有的尝试多元发展,去新领域寻找新机会。



八、最后的话

复盘完之后,我发现总结的这七点很多人都懂,成功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但「知道」和「做到」中间隔着巨大的鸿沟,我们要么在鸿沟边眺望,要么掉进了沟里,丧失了重新翻越的信心和勇气。
今天是大年初四,新的一年才刚刚开始。在2023年,我们一起相互鼓励,一定要飞过、跨过,甚至一步一步爬过鸿沟。
因为,知行合一,是逆袭人生的开始。
指导教练:木兰联系电话:175476119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格局到底是是什么?

下一篇:抗静电母粒的简单介绍,静电都是日常所见的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7-5 20:06 , Processed in 0.826734 second(s), 4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