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哥创业日记:从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创业经历,你能学到什么?

2022-12-2 18:44| 发布者: boyi1898| 查看: 150| 评论: 0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苏州 阴雨


创业者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第一是悟性,悟性要好。


在公司里打工,有人告诉你怎么做,有公司手册等等。


而自己创业呢?


所有的事情都要你自己去考虑,你要有在黑暗中找到前进方向的能力。一个悟性不够的人,根本没法开展工作。


一个人的悟性是怎么来的呢?


是来自于是对某一件事物进行持久的、深度的思考,想通了,想透了,然后,你才能悟到,才能对事物有深刻的洞察。


所以,一个人的悟性来自于思考力。


怎么培养出一个人的思考力呢?


可以借鉴曾国藩的为官五勤之法。


——为官者当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查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四曰口勤:待同僚,则相互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


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眼勤就能从细微之处识人;


手勤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口勤能使人注重与人的相处之道;


心勤能使人磨练意志,善于独立思考。


曾国藩的这个五勤之法,讲的虽然是为官从政之道,却也是一套很系统的培养一个人的观察力、为人处事能力的方法论。


对一个事物的千次万次观察后,就能形成对某件事物的洞察力,具备思考力,从而有了对某件事物的悟性。


第二个是心力,心力要强大


和在公司里打工上班时相比,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会碰到1千个问题,1万个困难,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


如果心力不够强大,是坚持不到最后创业成功的那一刻的。


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就是一个心力无比强悍的成功创业者。


在创业之前,王传福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已经工作5年之久,一直都是从事电池领域的研究。


由于他研究成果突出,深得领导的赏识,在26岁时就被破格提拔成为研究院301所副主任,主持全所工作。


这是一个副处长的岗位,却拥有处长的实权。他是研究院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前途一片光明。


除了行政工作以外,王传福还作为副教授带博士、硕士。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被任命为总经理。


1994年,王传福在《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上看到一则消息:日本出于环保考虑,将放弃传统的镍镉电池产业。


当时要花2~3万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大哥大里面一块小小的镍镉电池要卖1千多块钱。


日本要放弃的这个产业,对于中国,是一个大肥肉。因为当时的中国主要是解决贫穷的问题而不是环保问题。


王传福是一个电池专家,他的感觉很敏锐,意识到随着日本的政策转向,停止生产镍镉电池,镍镉电池在全世界将面临巨大的缺口。


而谁能承接这个产业,谁就抓住了一个造富的机会。


比格公司是研究院的下属单位,王传福虽然是总经理,但这样重大的事项,他也无权决定。


于是,他马上向研究院提出请示,要求转向全力开发镍镉电池。但90年代的国企,体制僵化,王传福的请示如泥牛入海,毫无音讯。


他很快明白,如果在比格公司干下去,他将无法实现他的抱负,从而错失良机。


王传福这时陷入了两难。“吃国家粮”是王传福从小的梦想,他的哥嫂在他的帮衬下,生活刚好起来。


而他自己也刚结婚不久,妻子怀有身孕,生活需要稳定。要他放弃这个体制内前途无量的好工作,他心有不甘。


而另一方面,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镍镉电池产业转移的商机在面前消失,他更不甘心。


在经过数个难眠之夜,几经斟酌之后,王传福最终决定,放弃吃皇粮,辞职创业。那一年,王传福28岁。


虽然下了决心辞职创业,但创业谈何容易?


何况电池制造是一个需要重金投入的行业。当时,镍镉电池一条生产线价值几千万。


王传福要创业,第一步就是要解决资金问题,而且是巨量资金问题。


他先是去找银行贷款,但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资源的小年轻,想贷那么多款,完全是天方夜谭,数次碰壁之后,王传福放弃了。


接着,他辗转找到了香港汇亚基金负责人王干芝,希望能拿到50万美元风险投资。


王干芝虽然很看好这个项目,但是在公司投委会,却被否决了。


后来,这个放弃的投资机会,成为王干芝的终生遗憾。


最后,王传福找到自己的表哥吕向阳和朋友夏佐全。


吕向阳曾在央行地方机构工作,比王传福早两年下海,已经掘到了第一桶金。


刚开始,王传福的表哥吕向阳并不支持他,他对王传福说:


“我和你不一样,你是国家干部。职业稳定,前途无量,为什么要冒险下海呢?一个决定错了就全盘皆输,那时你怎么办?”王传福则胸有成竹地说:


“我是研究电池出身的,也有电池企业的管理经验,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你也知道我的能力。至于市场,你可以不相信我的眼光,但你一定要相信电池行业的潜力!”


久经商海的吕向阳听了王传福这番话,最终果断地借給了王传福250万元资金。


夏佐全是湖北人,曾在保险系统工作,90年代初开始做证券投资,刚刚积累了一笔小财富。


在和王传福长谈了两天两夜后,他把自己的积蓄几十万元一股脑投给了王传福,做了公司第三大股东,后来干脆也到比亚迪公司当了副总。


这两位王传福的天使投资者,后来都因为这个投资获得了惊人的回报,成了亿万富翁。


1995年2月,比亚迪在深圳市布吉镇成立。注册资本为450万元。


比亚迪创始之地是深圳布吉冶金大院。


起步之初的条件无比艰苦,十几个人以厂为家,吃、住、研发都挤在一间七层楼的顶层上,晚上一字排开地睡大通铺。


为了尽快研发出镍镉电池,王传福全副身心都扑在厂里。


关键时期,正值女儿出生,王传福都没能去医院陪伴妻子,直到好几天之后,才得以回家看一眼。


比亚迪创始之初的条件,工作的辛苦还在其次,最大的难题是买不起自动化生产线。


创业之初,王传福只有450万启动资金。


而比亚迪要进入的电池制造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的投入,一间配备全自动化设备、全干燥的锂电池工作室需要几十亿。


如果不想办法,比亚迪根本无法运转。


王传福是理工科出身的电池专家,他很擅长在技术上想办法。


他发现,人手做大范围的移动,误差不是很大,真正的误差是最后把零配件装上去的误差,所以比亚迪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了很多简单实用的夹具,不符合它的标准就装不上去。


用比较简单的人加夹具的过程,模拟出了比较低端的机器人的概念,解决了镍镉生产线的问题。


1997年,王传福预测到手机电池的巨大前景,不顾高管们的反对,上马锂离子充电电池。


但关键的问题是,锂电池都是在昂贵的无尘车间中完成的,比亚迪根本投资不起。


这时,一位只有中专学历的比亚迪员工创造性地想到了用无尘箱代替无尘车间的办法,只要手伸进无尘箱操作,一样可以实现无尘化生产。


“这样可以省钱”,这位比亚迪员工一个的简单实用的发明创造,帮助比亚迪在锂电池领域起飞了。


2000年,王传福决定进入锂电池生产领域,他带着200万人民币去日本买设备,结果日方开口就是500万美金。并且坦言中国人没办法作锂电池,你们还是打道回府吧。


王传福不信邪。没有生产线,就靠人。


一连几个晚上,王传福和一同创业的几位朋友通宵达旦查资料、做设计、写流程。


最终,把人家全自动的电池生产线一一拆解开来,变成了一条由100多道工序组成的人工生产线,投入大大降低。


后来,王传福说:


“我们经常算这样的帐,一套进口设备20万美元。按60个月折旧,一个月2万元人民币,如果这笔钱用来雇佣工人,2万元可以请多少人,十几个人顶不上一个机械手吗?”


“当时锂电池是高门槛的行业,第一个发明、制造的都是日本人,他一条生产线就是一两亿美元。全世界都觉得锂离子电池就是这么做的,但实际上我们中国人这么做就死定了,一亿美元对我们来说想都不要想。


但是我们又想做,就要探索出新的方法。我们是学技术的,方法还是可以探讨出来。早期没有自动化的时候很多产品不是也可以做出来,关键是怎么想。走别人的路再和别人竞争是没法竞争的,包括后面的汽车,你和别人一模一样的打法,你凭什么赢?”


就是靠这种自己想办法,王创福创业一路走来,让比亚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全球电池价格暴跌,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菲利浦,松下等都转向比亚迪采购电池。


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比亚迪就成了电池行业的领导者。


后来,比亚迪又进军汽车行业,凭借自己在电池领域的核心技术,发力新能源汽车,也成了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


最能体现出王传福性格特质的一个故事是:


创业之初,王传福来到比亚迪新租的厂房大厅,指着一座神龛里供奉的神像对伙伴们说:“你们信我的话,就把它砸了!”


在深圳,大部分人都供奉神像,对其顶礼膜拜。


王传福的这个举动无疑显得惊世骇俗,离经叛道,但确实体现了他那种惊人强大的心力。


正是这种不信神、不信邪的无比强大心力,让王传福在创业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带领比亚迪走向成功。


第三个是勤奋,勤奋就是执行力


成功者都是超级劳模,每天十六个小时拼命干是常态。


李嘉诚90岁才退休,从创业至在退休前,每天工作16~17个小时,他说自己实际上已经活了100岁。


“我晚上一定会看书。如果我有一个钟头,即使是睡不够、迟睡,我一样会看书。”


李嘉诚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


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书看完;二是晚饭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念,因为“怕落伍”。


无论睡得多晚,李嘉诚的闹钟都会雷打不动地在早上五点五十九分响起,起床后听电台新闻,打一个小时高尔夫。


2016年,李嘉诚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每天都乐于为股东或基金会付出时间和精力,数十年如一日,我可能是公司请病假最少的人之一。”


在央视财经频道主办的“中国创业榜样”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王健林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


谈到如何创业才能成功,王健林说:


“怎样才能创业成功?我认为勤奋最重要,这点我深有体会。由于我是转业兵,在创业初期,对房地产行业一点儿也不了解,很多同行笑话我,他们评价,我早晚会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所以我下决心,先学习,在接下来的4到5年的时间里,我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白天正常上班,晚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学习。我相信勤能补拙,奋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


5点半吹号起床。晚上9点就寝睡觉。17年的军旅生活,让王健林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至今,王健林还保留着这个习惯,五点半起床。天天如此,雷打不动。


如果不出差,早上7点半,王健林准时到达万达北京总部25楼的办公室,开始工作。


这样的工作习惯,从创业至今,他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


2012年他开始跑步健身,每天一小时,这样能保持更好的体力和精力,他希望自己能工作到75岁。


在2014年底的中外互联网领袖高峰对话论坛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他每天早晨5点多就被机会叫醒,因为机会多到睡不着。


从读书时代起,李彦宏就比同龄人更加勤奋,常常泡在图书馆做“书虫”。创办百度之后,他也始终保持着勤奋的作风。


很多企业家,都是这样勤奋的工作狂:


埃隆.马斯克从创业时就开始经常睡办公室加班工作。每天都忙到夜里三点才睡觉,每周工作超过100个小时;


宗庆后每天工作16小时,一年中200多天都奔波在市场一线;雷军在访谈节目中表示,中午午饭三分钟解决,平均每天开十一个会;乔布斯生命快结束的时候,还在努力加班工作。


一个创业者能成功天份占50%,勤奋占50%,两者相加才是100分。


一流的创意加三流的执行,不如三流的创意加上一流的执行。


所以,成功者的成功,离不开“勤奋”二字。


总之,是悟性、心力和勤奋成就了一个创业者。
指导教练:豁亮联系电话:176084518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格局到底是是什么?

下一篇:商业大佬张兰,靠“吃卤蛋卖绿茶”再次大火,她的创业经历太励志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5-19 00:25 , Processed in 0.363134 second(s), 4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