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玄奘西行,看创业路有几重绝境?

2022-11-25 09:19| 发布者: boyi1898| 查看: 146| 评论: 0

如果你在打拼事业,那么这个人的故事你万万不能错过。他是中国历史上独步千古的佛门大师,以一己之力撑开了一片文化在东方的传承脉络。
虽然在历史课本上也许只有几行字,但在他的专业领域里,他是千百年一出的大人物。
我们这位大师出生于隋朝末年,13岁的时候向去参加在洛阳的僧人考试,由于年纪太小只能在门外转来转去,然后工作人员就对他,你是谁,来干嘛,又问他为什么要出家呢?
这个大师年纪虽小,但此时便显露出了不凡的格局和志向,只说了8个字:“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就是说往大了说,我要继承佛祖的产业;往眼前讲,我要将传下来的佛法发扬光大。你看这是一个上初中年纪的孩子说出来的话么?
然后工作人员就和我们一样惊叹不已,不过人家的评价更有意思:说“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就是你背诵的能耐是容易练成的,但这个格局啊这个气度啊属实难得。如果我们剃度了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佛门中了不起的人物啊。
就这样,这位大师就开始了自己的修行之路,此后的事情却也如此人所评,大师成为了佛门龙象。
说到这里,可能你也猜到了,这个人就是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西游记中唐三藏的人物原型玄奘法师。
话说玄奘在多年学习之后,觉得国内经书的质量不行,想去印度游学,求取真经,解决疑难。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昔法显、智严亦一时之士,皆能求法导利群生,岂使高迹无追,清风绝后?大丈夫会当继之。”
意思是曾经也有两位大师身为一时豪杰,都能远去求法,利益众生,我们怎么能让他们的高尚事业无人追随,清风气节从此断绝呢?大丈夫就应当继续他们的事业!





请大家看看,这是何等的气概。我们经常会只看到出家人和善、忍让的一面,但真正的大师在决绝关头,根本不是唯唯诺诺,是要像大丈夫一样舍身搏命的。
这让我想起了禅宗二祖立雪断臂的事迹,当时尚未成为二祖的慧可恳求达摩祖师传法,达摩回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就是说众多佛菩萨所开示的无上妙道,只有累劫的辛苦修行,这个劫是佛教中的时间单位,一劫是指万万年的漫长时间,就是说在难以想象的时间里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修成成果。这又岂能是小德行、小智慧、骄傲轻慢的人能够做到的呢?想要这类人做到,只能是痴人说梦,白费功夫罢了。
听到这里,慧可就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直接一刀砍断了自己的左胳膊。达摩祖师一看如此,就知道这位也是一个人才,于是接受了他。
所以回头来看,哪条路都不是简单的,能干大事的人也决不是外表看起来柔柔弱弱的,而是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谋定后动,动不留情。
话说回来,玄奘组织了几个同伴,开始向朝廷申请西行去印度,可朝廷下诏禁止他们出境,于是其他的人就此退却,只有玄奘没有放弃。
这里其实能看到玄奘一个比较鲜明的性格,认准的事,就要干到底,不仅坚决果断,而且一心不变,简单用4个字,就是独断独行。这个鲜明的特点,在他以后的生涯,接下来的几个故事中,都会有所体现。
玄奘混在灾民之中,冒着危险踏上了西行之路。这一路坎坷重重,可谓是“践流沙之浩浩,涉雪岭之巍巍”,各种生死考验不胜枚举。
如果将这番旅途对比每个人成就事业的道路,那么玄奘至少面临过这样三重绝境,值得我们在自己的事业中认真体会,最好也像他一样,多次于生死之际绝地求生。
第一重绝境就是【你一无所有却要以弱胜强】。玄奘在决定西行之前,为了试验自己能不能吃苦,就自己找了多种苦难来磨砺测试,书中写得是“以人间众苦种种调伏,堪任不退”,他都坚持下来了。但后来真正踏上旅途,那种苦难却也真是将人逼到极限了。我说说两个有代表性的:
有一回,玄奘有次在大漠中迷路,想取下水囊喝水,却失手把水囊掉在地上,这就把身上所有带的水都流光了,四处也找不到任何水源。这种情况下,如果一直迷路在沙漠中又没有水源,是必死无疑的。
玄奘也不知道往那里前行,于是就掉过头朝着东边的方向沿路返回,计划回到上一个关隘,去重新准备水源。这其实是比较合情理、比较靠谱的选择,毕竟你总要保住命,才能继续取经啊。
然而,大师与凡人的差别就在接下来的一念之间,他向东走了十多里后,玄奘心想:我当初发誓,如果到不了印度,决不朝东走一步,如今怎能在折回呢?我宁可向西走,走到绝路死了,也决不能朝东而求生。
这段原话在《三藏法师传》中写得极其精彩:说玄奘自念,我先发愿,若不至天竺,終不东归一步,今何故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这是何等纯粹的决绝啊,我想也只有这样的心念,才能让他配得上命运的眷顾吧。





接下来就是玄奘铁了心在鸟都不飞过的大漠中,朝着西方前行,当然也是没有水喝的,他越来越口渴难耐,经历了四个夜晚和5个白天后,一滴水也没喝,这时候的玄奘几乎要死了。
他只好卧倒在沙漠中,心中默念:我此行不求财富,也不为名誉,只为无上正法而来。我今天遭此苦难,菩萨难道不知道吗?
或许是他的心念感动了上苍,在第五个夜晚的睡梦中,玄奘感受到凉风吹在身上,体力渐渐恢复,还梦见一个人催促他,为什么不努力前行,怎么躺在这里?
然后玄奘大梦惊醒,马上继续赶路,走了几里路就发现了水源和草地,这才得以保住性命。在《三藏法师传》中记载说,此等危难百千,不能备叙。就是说我们的玄奘法师经历的这种危难有百千次之多,实在难以详细描述。
有人肯定说这玄奘法师有点轴,不识时务,是啊,识时务的人不会放弃国内人上人的身份不要,私自冒死出境去求学啊,没这股子轴劲,也换不来今天玄奘。说到这个劲,我再举第二个例子。
那天,玄奘大师走到一个叫灯光城的地方,听说附近有个洞窟里留下了佛祖的影子,玄奘大师就决心前往。当时身边还有上个途径的国家所派遣的随从,但由于路上有野兽和强盗,很多人经过都被害死了,所以随从们都不去。
只有玄奘大师毫无畏惧,也从不听他们劝,决心自己去。
果真,路上见到了强盗,强盗还挺有趣,问他你没听说这路上有强盗拦路杀人吗?大师说,今天我要去拜佛,即使是猛兽拦路,我也不怕,何况强盗还是人呢?就这番话,把这些强盗感动了,开始跟随大师一同前往。
到了洞窟里,玄奘本来看不到佛影,他就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一直不停地诵经礼拜,发誓“若不见世尊影,终不移此地”。说到这,我们都应该相信,如果一直没有看到,玄奘是绝对不会离开的,他是有魄力钉死在那里的。
所以,最后也是感动了上天,洞里出现了灿烂的佛影,身边几个人也都看到了。
那么我们回看这第一重险境,怎么面对压倒性的磨难?此关不过,纵有万般才华,也是枉然;此关一过,便再不怕任何硬碰硬的磨难,毕竟有死而已。我看到的是,很多困境之下,玄奘也没什么办法,但他也不需要什么办法,你百种苦难,我就一条心。
接下来说说第二重险境,是【你不知明枪暗箭来自四面八方】。话说玄奘刚开始还在路上收了一个徒弟,是一个名叫石磐陀的胡人,有些说法还认为这哥们可能是西游记的孙悟空的人物原型,不过这个不重要啦。
有一天晚上,胡人徒弟夜里起身,拿刀走向玄奘,快临近时候又转身回去接着睡,这个被玄奘看到了,然后又有一天,他跟玄奘说,感觉前面的关口有兵把守,如果被发现必死无疑,咱们还是返程吧。
你猜玄奘能听他的话吗?怕死能走到现在吗?所以果断拒绝了。谁想到那个胡人弟子又跟着走了几里路,就死活不走了,还威胁玄奘说,如果你继续走,肯定会被抓,到时候供出我来,我可怎么办。这意思差不多就是准备杀人灭口了。
大师此刻回答说:纵使切割此身如微尘者,终不相引。意思是即使把我的身体切割成微尘一样,我也不会让你受牵连。于是这个胡人弟子才放心,分道扬镳还牵走了一匹马。
在奔向理想的道路上,除了明面上的眼前困难,也还有团队伙伴的怀疑甚至背叛,其实也没有对错,而是所处立场和视角不同,人的求生和妥协难道是错吗?但玄奘终究还是化险为夷了,接受了最痛苦的背叛,继续独自走着自己的路。
我们经常把尽力而为,发愤图强之类的词挂在嘴边,但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拼命,像玄奘这种一回又一回把自己性命扔进去的拼搏,才叫拼命。
第三种险境,应该叫做【你愿见好就收还是再搏乾坤】吧,也许硬汉能过第一关,智者能过第二关,但这关真的很难过,能过的恐怕应该是叫愚者吧,对,只有至愚至纯的人走下去。
这次玄奘走到了高昌国,国王就是高昌王,他对玄奘法师非常欣赏和尊敬,早早听说大师要途径本国,白天想夜里盼,终于等来了,然后非常盛情的招待,尊为上宾。可是没想到,呆了几天后,玄奘法师想辞别国王继续西行之时,却被高昌王强行扣留。
行为上是扣留,但礼貌上还是非常尊敬的,高昌王也确实是诚心希望玄奘大师一直在自己国家呆着,想让举国之人都做法师弟子,尊为国师,给一堆荣华富贵。
玄奘大师一路走过来,困难倒是见到天花板级别了,但诱惑确实不多,这个完全是另一种考验啊,很多牛人是有本事吃大苦,但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腐化的,不过玄奘毕竟不是一般人,果断拒绝了高昌王。
经过几轮的推托,高昌王也实在受不了了,变得非常生气,开始对玄奘进行人身威胁,你要么留下,要么我给你遣送回你自己的国家,让你无法西行。
此时,玄奘大师是这样说的:只可骨被王留,识神未必留也。大王你只能留下我的骸骨,却留不住我的灵魂啊。高昌王也舍不得遣送回去,就是一直软禁玄奘,就这么耗着,每天还都是高昌王亲自送饭给他。
换做多数人,哪怕是历史上的很多大哥级人物,此时都怕是屈服了,你一人之力,怎么能抵得过一个国呢?看看玄奘怎么做的,他开始绝食,希望感化国王。三天不吃不喝以后,国王看他气息快没了,就不得不同意了。
但提出了一系列的条件,包括要与玄奘结为兄弟,他西行归来后,在高昌国留住3年等等要求。玄奘都一一答应了。写到这里,三藏法师传给了玄奘一句评语:其节志贞坚如此。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如何面对第三重绝境,你愿意见好就收,还是再搏乾坤?如果忘了初心,很容易在高昌国里享受着荣华富贵,可继续前行就要使出比之前更勇猛的气度,才能突破这些重重障碍。
玄奘做到了,所以他在历史上不是一个西域小国的国师,而是名留青史的大唐高僧。
我们能禁得住苦日子,但能不能在安逸时依然保留初心的热情呢? 你说他是靠什么抵住诱惑而选择苦难之路的,我说是一颗纯粹求真的心。那么,我们有没有找到这样的事业,愿意为之生、为之死的事业?当你找到之时,相信你会明白玄奘的心。
这三重绝境,其实你我的事业中都会遇到。
如果你开了个小饭馆,你刚开业没钱请一流的厨师,没法拿到低价的原材料,旁边几家同行的使劲内卷,还不时弄点阴招派人装作消费者来骚扰,是不是玄奘行走大漠时的无水无梁之绝境,那么你能不能向他一样,坚持下去,绝不东归一步,熬到柳暗花明?
生意但凡好点,和你一起投资的合伙人想把你踢出局,是不是玄奘面对胡人弟子背叛威胁性命之时的危机,那么你能不能化解危机,平顺度过,继续前行。
那么走到最后,小饭馆开成了连锁店,你自己也是个不错的小老板,开大G住大平层,这时候同行几家都开始用地沟油,开始各种上科技与狠活,反正也一时半会查不到你,你会不会为了钱去做这个事?
不做的话,你家菜品就没那么诱人,你还怎么挣钱?这是不是高昌国王给玄奘布下的声色犬马之局呢?那么此时,你能不能来一句,只可骨被王留,识神不可留?你还有决心再搏一回,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呢?
小时候看西游记,我一直不明白唐僧没有武力,但能领导三个徒弟。后来读了历史,1921年,白崇禧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孙中山对白崇禧说:我无枪、无粮、无饷,只有三民主义。
白崇禧响亮地回答:“不需要孙先生的物资援助,我们所需要的是孙先生的革命理论”。是啊,只有这些,才有力量。
话说我们目前传念最广的那个版本的心经,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跨越千年,你还应该也能体会到这些文字,曾经记载于书本陀在玄奘法师的背上,书写于玄奘法师的笔下,朗诵于玄奘法师的口中,然后被世世代代的人们传诵。
这一切似乎很遥远,却又像是在我们眼前。下次去西安,你不妨去看看玄奘当年翻译经书的大雁塔,下次去成都,也可以看看保管着玄奘舍利的文殊院,体味一下,这些支撑起民族根基的精神力量。





最后,和大家推荐这本书,今天所聊介绍的故事,都来自这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是玄奘弟子记录玄奘生平事迹最早最详细的传记,在佛教史乃至文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梁启超称赞“古今所有名人谱传中,价值应推第一”。
我个人买了这本纸质书放在家里,结合全篇的译文也能轻松看懂。时常看一看,当我受委屈的时候翻一翻,想放弃的时候翻一翻,迷茫无助的时候翻一翻,感受这些文字浸透着历史的厚重,与玄奘同喜同悲,仿若亲历亲见,觉得心里还是能够汲取一些力量的。
经典传诵千年,相信它能够护佑我们。
指导教练:豁亮联系电话:176084518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格局到底是是什么?

下一篇:秦皇岛通报3起违反八项规定典型问题,两起与红白事有关……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5-19 12:14 , Processed in 0.302647 second(s), 4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