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符言第十二 各家注

2022-9-26 14:34| 发布者: boyi1898| 查看: 201| 评论: 0

鬼谷子 符言第十二
符,即符节,朝廷与受命者各执其一,符合则受命而行。符言,主旨是讲国君如何执守内心,以避免被他人看透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本篇是关于君主角色的专论,由九个部分组成。读者不妨代入角色,学习感悟驭人之术。

【原文】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右主德。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右主问。

心为九穷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闻,开闭不善,不见原也。右主周。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右主恭。

循名而为贵,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 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

解释翻译

如果身居君位的人能做到安祥、从容、正派、沉静,既会顺又能节制,愿意给予并与世无争,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下纷争。以上讲善守其位。
对眼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明亮;对耳朵来说,最重要的是灵敏,对心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智慧。人君如果能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如果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如果用全天下的心去思考,就不人有什么不知道的。如果全天下的人都以像车辐条集辏于毂上一样,齐主协力,就可明察一切,无可阻塞。以上讲察之明。
听取情况的方法是:不要远远看见了就答应,也不要远远看见了就拒绝。如果能听信人言,就使自己我了一层保护,如果拒绝别人进言就使自己受到了封闭。高山仰望可看到顶,深渊计量可测到底,而神明的心境既正派又深觉,是无法测到底的。以上虚纳谏。
运用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用。运用刑罚时,贵在坚决。处罚与赏赐的信誉和坚决,应验证于臣民所见所闻的事情,这样对于那些没有亲眼看到的和亲耳听到的人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主的诚信如果能畅达天下,那么连神明也会来保护,又何惧那些奸邪之徒犯主君尼?以上讲赏罚必信。
一叫作天时,二叫作地利,三叫作人和。四面作方,上下、左右、前后不清楚的地方在哪?以上讲多方咨询。
心是九窍的统治者,君是五官的首长。做好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他们赏赐;做坏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他们惩罚,君主根据据臣民的政绩来任用,斟酌实际情况给予赏赐,这样就不会劳民伤财。圣人要重用这些臣民,因此能很好地掌握他们,并且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才能长久,以上讲遵规循理。
作为人主必须广泛了解外界事物,如不通人情道理,那么就容易发生骚乱,世间鸦雀无声是不正常的,内外没有交往,怎么能知道世界的变化。开放和封闭不适当,就无法发现事物的根源。以上讲遍通事理。
一个叫作“长目”,一个叫作“飞耳”,一个叫作“树明”。在一千里之外的地方,隐隐约约、渺渺茫茫之外就叫作“洞”。天下的奸邪的黑暗中也是不变的。以上讲洞察奸邪。
依照名分去考察实际,根据实际来确定名分。名分与实际互为产生的条件,反过来又互相表现。名分与实际相符就能得以治理,不相符则易产生动乱。名分产生于实际,实际产生于意愿,意愿产生于分析,分析产生于智慧,智慧则产生于适当。以上讲名实相符。
【原文】
安徐正静,其被①节无不肉②。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③,以待倾④损。有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⑤,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凑并进,则明不可塞⑥。有主明。

【注释】
①被:及,达到。②肉:肥满。③虚心平意:内心谦虚,意志平和。④倾:倒塌、覆灭。
⑤以天下之目视者:以天下人的眼光去看。⑥塞:堵塞、蒙蔽。
【译文】
如果一个人能安、徐、正、静的话,那么他的修养自然能达到应有的境界,这是毫无问题的。如果善于合作而不能安静,就要心平气和地等待变化,以恢复安静。
眼睛要明亮,耳朵要敏锐,心智要敏捷。为人君的,假如用天下的眼睛来看,那就没有什么看不见的;假如用天下的耳朵来听,那就没有什么听不见的;假如用天下的思想来思考,那就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如果天下人心聚于一处,就像车轮一样并排前进,那么君主的眼睛就不会被蒙蔽;可见君主要明察天下了解百姓疾苦才行。

01主位术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君主遇事要冷静,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尤其让臣子及外来策士看不透君主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且君主还要心中有数,对待一些臣子,先放纵他,让他错误犯的足够多了再去惩罚他,以此笼络人心。
02主明术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君主统领天下,要有统筹全局的心思和眼光,既要对全局有足够的了解,又要提防不能被臣子蒙蔽。君主深居宫中,可借助别人的力量,替自己去观察、去倾听、去思考,以此收集各方面的信息。

【原文】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①。”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②。高山仰之可极③,深渊度之可测。神明④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有主德。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⑤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⑥干君?有主赏。

【注释】
①勿坚而拒之:不要坚持己见而拒绝对方。②拒之则闭塞:拒绝采纳臣民的进言,那民心必然离叛,使君主和臣民之间的通路闭塞。③可极:可看到顶点。④神明:谓无所不知,如神之明。⑤验:和证据互相对照,以便明了真相。⑥奸者:邪恶、狡诈的人。
【译文】
接受听言的方法:“不要坚持己见而拒绝对方。”采纳进言,民众就会守卫君主,拒绝进言,就会阻碍君主视听。仰望高山可以看到山顶,测量深渊可以测到渊底;然而神明的心境是正静的,那是绝对没办法测出高深的,可见君主必须广泛采纳广大民众的意见。
使用奖赏的原则贵在守信,使用惩罚贵在公正。奖赏贵在守信,一定要用耳闻目睹的事实来验证。那些不能听到或见到的,也是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发生影响。至诚在于天下畅通,要让百姓知晓,犹如有神明君主保佑一样。又何惧奸邪之徒冒犯君主呢?因此君主一定要信赏必罚。以上主赏。

03主德术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君主要修身养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从谏如流的胸襟,如此臣子尽心竭力,百姓感恩拥戴。
​​04主赏术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君主要依法而治,善用赏罚,奖善罚恶,公平公正,如此天下人心服口服。
​​​​05主问术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君主要具备很高的政治智慧,要善于学习,探究天时、地利、人和,天06主因术
“心为九穷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
君主治理天下,不能亲力亲为,必须用臣。驾驭臣属,最关键的是摆正君臣位置,谨防大臣专权,架空君主。还要善于利用奖惩,驾驭群臣。
​​​​​​07主周术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闻,开闭不善,不见原也。”
君主驾驭群臣要善于平衡各方利益,做到周密周全,让群臣之间密切合作,国家就能得到很好地治理。
​​​​​​​08主恭术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
君主要具有洞察奸臣的能力,让坏人无处藏身,天下才能得到治理,整个社会才能整肃安宁,风气纯正,人民安居乐业。
​​​​​​​​09主名术
“循名而为贵,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
君主要循名责实,对臣属定期考察,督促臣属履职尽责。
下形势尽握手中。

【原文】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有主问。
心为九窍②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③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④。因之循理,固能久长。有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⑤。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⑥?开闭不善,不见原也。有主周。

【注释】
①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指应知天时、地利、人事。②九窍:就是口、两耳、两眼、两鼻孔、二便孔等,但是通常都除掉二便孔而称为“七窍”。窍:小孔、洞。
③为善:做好事。④圣人用之,故能赏之:用之,任用他们。赏之,疑为“掌之”。
⑤乱:叛乱。⑥开:原意为开门,这里指开放而引起的变化。
【译文】
一叫作天时,二叫作地利,三叫作人和。四方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关系也应知晓,还应知荧惑星运行到了何处。可见君主的发问必须针对天时、地利、人和。
心是九窍的统治者,君主是五官的首长。做好事的臣民,君主就会给他们赏赐;做坏事的臣民,君主就会给他们惩罚。君主根据臣民来朝见的思想,斟酌实际情形而给予赏赐,如此就不会劳民伤财。依据遵循事理,所以能够长久。以上主因。
为人君的必须要知道世间的一切道理,如果君主不通人情道理,那么群臣就会发生骚乱。人间没有一点声音是不正常的,对内对外都没有交流,又怎能知道天下大事的演变呢?开放或封闭使用不当,就无法发现善政的根源,可见为人君者必须普遍通晓事理。以上主周。
【原文】
一曰长目①,二曰飞耳②,三曰树明③。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有主恭。
循名而为④,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⑤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⑥,德生于和⑦,和生于当。有主名。

【注释】
①长目:眼睛看很远。②飞耳:耳朵听很远。③树明:明察事物。④循名而为:采取符合名分的行动。⑤当:适合、恰当。⑥德:道德。⑦和:和谐、协调。
【译文】
一个叫“千里眼”,一个叫“顺风耳”,一个叫“树明”。在一千里之外的地方,也就是在隐隐约约、渺渺茫茫之中,这就叫作“洞”。天下的奸邪,在黑暗中也不变更,可见君主所用来观察天下的就是千里眼、顺风耳和万灵心。
遵循名分去做,实际就安全而完好。名和实互相依托,反过来又合于情理。所以说:名分诞生于实在,实在诞生于真理。真理诞生于名实相符的道德之中,而道德诞生于和平之中,和平诞生于适当。可见君主必须采取恰如其分的手段。
【评析】
鬼谷子先生认为:“养志是由于欲望不能都得以实现,需要养志以通达。要求为人君者必须做到:安徐正静的境界;高瞻远瞩,耳聪目明;善于听取各种言辞;赏罚必正;善于统领百官,遵循为政之理;思维周密,洞察隐微。所谓柔顺处事,指顺应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以行动。”老子说:“知道规律,叫做明”,“知道规律,所以能包容万物。能包容万物,所以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所以天下归服。天下归服,于是顺应了自然。顺应了自然这才是处世之道。掌握了处世之道,就能长治久安,终身不遭危险”。







<鬼谷子》主线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0层,身体健康、精神充足;
第1层,了解发展规律;
第2层,洞察事物特性;
第3层,正反两种手段。
在了解规律后,自然便能从端倪中揣测出未来的发展,便可按自己的想法对尚在雏形中的趋势加以影响,这便如在对着缝隙施力,故称“抵巇”,但我想能做到这一步的人,或许也就明了有些事物的发展趋势永不可逆转。
举例说明上述1、2层,我们计划发射探测器到火星。这就需要提前知道一些理论,包括引力、动力、燃料等基础理论信息,这便是先要了解规律。
其次,探明各星球的质量,发射火箭的材质、称重、容量,地球公转速度等信息,这是洞察事物特性。
最后,才能定计,如有10L和100L燃料容量的火箭结构,选择哪个。若两材质都可以完成任务,则选择成本最小的;若仅一个结构可行,则必定选择可行的;若两者就不可行,那就分析当下何种因素制约了任务的完成,并寻找新的可行方案。
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流程,而恰恰有些时候,人们只注意到选择题,从而被困到貌似两难的选择之中,无法脱身。如,此时我只看到了10L和100L的结构,便觉前者轻便,后者持久,难以抉择,这便是不明目的却只关注于肤浅的选择。假设,我要去月球,可能10L结构以满足要求,且轻便,那便选择10L为准;设,我要去火星,则10L太小,那可选100L,或是重新寻找新的路径。可见,选择当与目标相关。有了目标之后,便不存在所谓的两难选择,只选做合适的,便是事物相符与否。顾然,有时人们纠结不是因为各个选项都好,而是心中没有定下来的锚。“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我想就是这个意思。
人、社会相较更为复杂,为此,还需要知人,诚如《孙子兵法》言知己知彼,需要进一步“得情”,所以要“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这也是洞察事物特性的一部分。
由此见,发展规律、理论只是些框架与架构,宏大而简洁;相关事物特性才是具体实际的,使得规律依附其上,由其表现,自然多样,充满变化。
定计策不应只是简简单单选择结构,还有应囊括何时何地该怎么做,如火箭应在何时何地发射,在何时何地熄火,与何时重新点火,并维持多久,朝哪个方向,多久向指挥中心发送信息,等一系列在正确情况下的操作。同时,还应包括部分在可幻想范围内对突发事件的预备,如遭遇太空漂浮物的撞击时,是否具有根据当前设备受损情况下,适当抛离个别器件;是否在偏离轨道时,且无法通信的情况,可以自动修正轨道,或启动紧急预案等措施的存在。适当的冗余是必须的,以便于应对突发状况。
这一切都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如果燃料并不稀缺,则我们可以自由设计轨道运行,甚至可以让设备在太空中完成一笔画游戏,而无需精细的制定计划;当然这也会浪费掉我们的时间,那如果我们的时间也是无限的,我们可以在飞行途中看到的任何感兴趣、好玩的事物都去靠近并观察也是可行。但实际是不允许的,因为资源的短缺,可携带燃料的限度,人们时间的限度,建造设备资源的限度,都在约束着我们只能做某些事情。
精细的计划只能来自于稀缺的资源。这也是经济学的前提,资源的稀缺,由于人的“欲望”会无限的膨胀,所以,资源永远都是稀缺,为此,学会如何按计划、有取舍、有法度的行事是必须的,也是永不会过失的。
简单来说,鬼谷子就是讲如何去谋划一件事,以及如何去与人交涉,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说儒家孔丘之道是一种强者的意志,那么鬼谷子站的就是弱者的角度。
强者,遵守规则,制定规则。在规则的要求下,构建他想要的社会关系,堂堂正正的获取利益。但是从来没人永远是强,但永远有人强。正如资本积累后个个光鲜亮丽,谁都忽视了积累过程中的血债累累,强者也不是天生为强者,总会由弱变强。强者不惧挑战,只要规则明确,一切无所畏惧,通过实践不停的理解改造世界,制定规则。
以弱胜强永远是个最大的难题。因为弱者缺乏资源,有规则就有偏好,有偏好又会绕到生产,需求,分配上,从而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弱者生活的法则就是依附强者。如何以弱胜强?鬼谷子通过老子的那句柔弱胜于刚强,总结出了鬼谷子一书。鬼谷子以柔为阴,提出阴谋的想法。
鬼谷子一书虽成文为纵横家口舌之辩,深一层考虑可以看到如何操纵人心,这也是被称为厚黑学的原因。如果再深入一点,就要看悟性了。


指导教练:豁亮联系电话:176084518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历尽沧桑后的人生感悟

下一篇:千粉就能接商单?5万粉能养活自己?B站中腰部UP主如何赚钱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6-2 15:20 , Processed in 0.278697 second(s), 4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