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 | 大暑节前话养生

2022-7-26 21:27| 发布者: boyi1898| 查看: 190| 评论: 0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节前怎样养生?听听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朱佳教授怎么说!



朱佳,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导。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过敏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江苏省养生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呼吸病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专家审评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名中医、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国家新冠肺炎救治中医专家组成员,先后参加武汉、长春及南京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
研究领域:呼吸系统疾病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全天,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大暑养生原则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今年7月23日进入大暑, “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气候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因此大暑节气特点可概括为“高温酷热”,中医上称为“暑热”;同时多伴阵雨雷暴,夹杂“暑湿”,“大暑小暑,上蒸下煮”,所以常常会形成“湿热交蒸”。
1)养心:
心气通于夏,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同时夏季也容易发生心脏病。越是天气炎热越要静心,心静自然凉。要减少外出,避免暴晒,睡好子午觉,养精蓄锐。适当午睡(半小时左右)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也可以适当代茶饮以清心。如:金银花3g、淡竹叶2g、莲子心1g。或绿豆汤亦可。
2)护胃:
俗话说夏季无病三分虚,高温潮湿的环境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人食欲下降,不思饮食,俗称“苦夏”、“疰夏”。这时候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肥甘厚腻和辛辣刺激的,避免加重脾胃负担。可以适当吃一点苦味的食物,比如苦瓜,以消暑降火。还可以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比如山药、莲子、薏米、芡实等。
3)养阳:
春夏养阳乃自然之道,正是阳光才是万物生长能源。夏季人们常常贪凉,或冷饮或空调,反伤人体阳气,故要养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冬吃萝卜夏吃姜”,在进冷饮或凉食同起,最好喝一杯姜糖水是养护阳气的最好办法。
大暑饮食有何讲究?

饮食上讲究以清补为主,宜选用新鲜可口、性平凉润、易于消化、补而不腻的各类食物。
大暑气候炎热,宜多食用粥、汤、饮等含水量高的食物,可选用荷叶、绿豆、薏苡仁、瓜类等原料煲成的具有消暑、祛湿作用的汤或粥。也可以选择一些“度暑粥”,如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很好地帮助市民安度盛夏。有喜欢荤食者,还可以选择生姜鸭肉煲、绿豆瘦肉汤等等;有喜欢素食者,则可选择枸杞芦根丝瓜汤、茅槐茄子萝卜丝等等。
茶饮主要可选择适当一些绿茶、花茶泡服,推荐两款茶饮:①银花竹叶茶(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的作用,可以适当加入茶叶一起泡服);②麦冬菊花茶(具有养阴生津解渴、润肺清心除烦之功效,体质偏寒的人可放入一些枸杞减轻寒性)③薄荷柠檬茶。



大暑为何要尝点酸,吃点苦?

酸:夏天出汗多,容易损伤津液。适当吃些酸味食物,有利于生津止渴、健胃消食。
苦:大暑节气,由于天气炎热,很多人会食欲减退。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
【尝点酸】 夏季暑天进食酸性食物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①敛汗祛湿。夏季出汗多易丢失津液,需适当吃酸,如柠檬、草莓、乌梅、番茄、葡萄、菠萝、芒果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并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②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夏季最需要全面均衡营养,在高温环境里,人体营养物质消耗相当大,除了一日三餐外,还要从瓜果蔬菜中补充维生素 A、B、C、D 及钙、磷等,多吃酸味水果和食品可以增加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③杀菌防病。夏季喜食生冷,用醋调味既可增加食欲,又能杀死菜中细菌,可预防肠道传染病。④增强胃液杀菌能力。持续高温下及时补充水分,饮水可维持人体充足的血容量,降低血黏度,排泄毒物,减轻心肾负担,但饮水多了会稀释胃液,降低胃酸杀菌力,吃酸味食品健脾开胃,帮助杀菌和消化。
【吃点苦】 在炎热的暑热时节,进食一些苦味食品有益于身心健康。中医学认为,夏季心火当令,人多心火过旺而肾气不足,苦味可入心经而降泄心火,心火去而神自安。夏季人也容易上火,而苦味蔬菜对人有诸多益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苦味食品中富含氨基酸、维生素、苦味质和微量元素等,适当进食可增强脾胃肝肾的功能;苦味食品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药理作用,因此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但有利尿除湿、增进食欲、消炎抗菌、提神醒脑之功效,还具有清新除烦、健脾开胃的作用。苦味食品可选茶叶、苦瓜、苦菜、苦笋、莴苣、芹菜、生菜、苜蓿等。适量食用对渡过炎热的夏季会比较有益。
大暑起居要点有哪些?

别用冷饮降温

有的人夏季运动后习惯吃冷饮降温。事实上,在身体温度很高的情况下吃冷饮会伤害肠胃。这是因为运动时大量血液涌向肌肉和体表,而消化系统则处于相对贫血状态,这时进食大量冷饮不仅会降低胃的温度,还会冲淡胃液,使胃的生理机能受损,轻者会引起消化不良、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重者还可能为以后患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埋下祸根。有些还会因过度冷饮,致使内脏血管收缩,导致心脑血管急性缺血,危及生命。
穿着棉质服装

大暑里穿浅颜色的衣服,可以减少衣服队热量的吸收,这样穿起来比较凉快;而深颜色的衣服则会吸收更多的热量,这样子会使人感到比较闷热。另外,棉织品透热、吸汗会优于化纤制品。所以,暑天运动着装以浅颜色棉织品为最好,款式越宽松,散热性能就越好,颜色越浅越不容易吸热。
避免阳光直射

大暑天气炎热,尤其每天上午11时到下午4时是紫外线、红外线最强的时候。长期过强的紫外线辐射不仅会造成皮肤和眼睛的损伤,还可能会导致皮肤癌。此外,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曝晒,极易引起中暑,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热射病。因此应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的时候做室外运动,更不宜光着上身做户外运动。
控制运动强度

大暑天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健身以散步为宜。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坐下,喝些凉盐开水,呼吸新鲜空气,在头额部或腋下等处进行冷敷。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服用人丹、十滴水等祛暑药物。如经过处理仍不见好转,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晨练不宜过早

大暑天时天亮比较早,很多有晨练习惯的人都是天一亮就出门运动。但晨练不宜太早,以免影响正常睡眠。并且大暑节气,天气炎热,此时要注意防暑,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老人及体质虚弱者,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门,汗出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汗出后受凉感冒。
及时适量补水

大暑天运动出汗多,盐分丧失量大,容易使细胞渗透压降低,导致钠代谢失调,发生抽筋等现象。所以,大暑天运动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补水方法最好是少量多次,运动中每10到15分钟可饮水150到200毫升。但不要喝过甜的饮料,以避免增加胃的负担。运动后也应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一次喝得太多,过度狂饮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不要立即冲凉

人体充分运动后会大汗淋漓,全身的毛孔都打开了。如果这时突然用冷水浇身,会引起感冒、发烧。且冲凉并不能帮助肌肉完全放松,反而会使肌肉更加紧张。正确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干了,再用温水冲澡,水温应高于正常体温1~2℃。
心态平和豁达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大暑中医调理小妙招




中医认为,阳气具有防御、温煦、推动、固摄和气化作用。阳气就跟太阳一样,太阳出来暖洋洋,人有阳气也才能身体暖暖和和的。如果阳气不足,就会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出现以“寒”症为总体特征的阳虚体质。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精神不振、喜热饮食、吃凉的东西容易拉肚子,身体抵抗力较弱、受点寒就容易感冒等等。大暑是全年中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此时正是中医发挥调治作用的最佳时机,可以通过利用夏季外部环境炎热气候,多种方法来顾护我们机体内部的阳气,比如我们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也包括风湿免疫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凡发病与季节气候特点密切联系的疾病,都适用此理论。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药敷(三伏贴)。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可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防病治病的目的。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夏至后贴敷膏药,就是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外治疗法。



2)艾灸。养护阳气的好方法,既可顾护阳气,又能驱散寒邪。肾俞穴,督脉的腰阳关、至阳穴、大椎穴,皆是养阳护阳要穴,每个穴位每次艾灸时间15分钟,温度以自觉温暖即可。
3)穴位按摩。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源,易损难复,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穴可以助阳,每天按2次,每穴5分钟,以酸痛为度。



4)泡脚。用温盐水睡前泡脚30分钟,有条件可以用艾叶一把、花椒 30 颗、肉桂 10g、石菖蒲 15g,煮沸放至合适温度,沐足30分钟,帮助温经驱寒。



5)刮痧。可选择双手厥阴心包经(曲泽穴-大陵穴),背部太阳膀胱经循行方向(第1、2侧线)。半个月或1月1次。有助于清热祛湿,解暑除烦。
指导教练:豁亮联系电话:176084518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三生部分特色产品介绍

下一篇:夏季“湿病”多,中医祛湿有招法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6-26 13:14 , Processed in 0.690919 second(s), 4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