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毛泽东出席宴会逐个敬酒,一人突然扑到主席怀中痛哭,他是谁

2021-10-6 09:2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3| 评论: 0



图|纳·赛音朝克图扑到毛主席怀中痛哭
前言

1956年2月,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期间,一些优秀人物受到领袖毛主席的宴请接见,当毛主席逐个敬酒,有一位诗人却突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扑到毛主席怀中,失声痛哭。

毛主席,是有着高瞻远瞩的国家领导人,也是慈祥和蔼的人民领袖,即使与毛主席初见,人们也愿在他面前诉说衷肠,释放情绪。

那这位泪不自禁的诗人是谁?他又为何要突然扑到毛主席怀中痛哭流涕?




图|人民领袖毛主席
“蒙古族鲁迅”——纳·赛音朝克图

一时动情,扑到毛主席怀中的这位男子名唤纳·赛音朝克图,是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扎格斯台苏木希热图嘎查的一位诗人。

1914年2月,纳·赛音朝克图出生于一个贫苦的牧民家庭,他少时的生活并不算好,父母都是以放牧为营生的普通人,家中除了他之外,还有五个兄弟姐妹,人口众多,日子过得可以用“贫苦”来形容了。

缺衣少食几乎是纳·赛音朝克图生活的常态,但他不仅要忍受饥饿、寒冷,有时候一家人还会遭受到贵族的压迫。

虽日子贫苦,但纳·赛音朝克图却是个极其热爱学习的少年,在草原上,有一所学校,在对父母的百般说服下,他才得到上学读书的机会。

自少时起,纳·赛音朝克图便热爱读书,他阅读了大量的关于蒙古族文学历史方面的书籍,时常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徜徉在书本的海洋之中。

正是在书本之中,纳·赛音朝克图找寻到了自己未来人生努力的方向。




图|纳·赛音朝克图
1937年之后的几年里,纳·赛音朝克图都是在外学习,他阅读了普希金、拜伦、海涅、惠特曼、托尔斯泰等世界知名作家的作品,日渐熟悉民间文学。

纳·赛音朝克图开始踏上文学创作之旅,他创作的诗歌多以歌唱故乡与抒发热爱民族的感情为主。

纳·赛音朝克图自1941年回到祖国,此后在内蒙古出版社、内蒙古绥远分局宣传部、内蒙古文联等单位工作,纳·赛音朝克图的创作才能也长久的工作经验积累中得到日益锻炼。

国民党发动内战后,内蒙古人民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 投入到解放战争中去,首受到战争形势的影响,一颗爱国爱民之心在纳·赛音朝克图的心中奔涌而起,那段时期之中,他创作了不少极具时代特色的诗歌。

《压在篱笆下的小草》《窗口》等作品,皆出于那段时期,诗歌中对祖国对人民的奔放情感、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对新生活的热切期盼,都给了战乱时期许多人极大的精神力量。

纳·赛音朝克图甚至被人们称为“蒙古族鲁迅”,他的文学创作作品对当地文学产生了深远长久的影响,同时也赢得了众多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欢迎。




图|纳·赛音朝克图
而在长期的学习中,纳·赛音朝克图也接触到了毛主席的英勇事迹与优秀思想,那是在抗战胜利前夕,他曾做过帮进驻察哈尔的苏联红军做过组织群众、整理资料等工作。

后在苏联红军的介绍下,纳·赛音朝克图得到进入苏赫巴托党校学习的机会,在校期间,他深入了解我党领袖毛主席、以及我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

纳·赛音朝克图认识到,有了毛主席等优秀领导人的指挥,革命道路才会迎来光明的未来,而包括他家乡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也会过上美好的生活。

毛主席,一位优秀的诗人,一位伟大领袖,成为纳·赛音朝克图心中无可替代的“偶像人物”。




图|开国大典上的毛主席
1949年10月1日,人民领袖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举国人民在我党的领导下终于站起来,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如此巨大的变化,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也让人民有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奔头。

而纳·赛音朝克图也创作了《迎接国庆节的时候》等诗歌,歌词热情洋溢,深情歌颂者我们伟大的祖国翻天覆地的全新变化。

当然,纳·赛音朝克图长年生活的大草原也没有被祖国忘记,祖国派遣各方各面的优秀人才来到他的家乡,大家共同投身于建设更加美好的大草原的事业之中。

纳·赛音朝克图深有所感,创作出《幸福和友谊》的作品,赞美优秀人才不远千里来到大草原,帮助广大牧民建设一片美好幸福的世界。




图|领袖毛主席
1956年,全国政协召开,纳·赛音朝克图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会,领袖毛主席特意看望宴请参会的大家,纳·赛音朝克图受邀出席。

收到毛主席宴请他们,纳·赛音朝克图内心澎湃,激动万分,那是让无数百姓深深尊敬与爱戴的毛主席,是即便素未谋面也觉得亲切万分的毛主席。

对于人民领袖毛主席,纳·赛音朝克图与千千万万的群众一样,内心充满着无限的感恩与敬爱。

所以,才还未参加晚宴之前,纳·赛音朝克图就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赋诗一首:


“我紧紧地握着毛主席的手,心中如同被太阳的光芒照亮。这只手曾经鼓舞人民去斗争,它擦干了千万个受苦人的眼泪,把各族人民从苦难中拯救出来,引导人民走向光明幸福的路程......”
纳·赛音朝克图为这首有感而发的诗歌起名为《我握着毛主席的手》,仅仅从诗歌的名字上,就已经能感受到他对毛主席的浓浓情意了。




图|毛主席
晚上,纳·赛音朝克图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应邀出席宴会,毛主席友善地来敬大家酒,表达慰问之情。

当毛主席走到纳·赛音朝克图面前时,他主动向毛主席吟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当面表达自己的一颗敬爱之心,动情之处,纳·赛音朝克图突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扑到毛主席的怀中痛哭起来。

纳·赛音朝克图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不仅让在场的人大吃一惊,也让毛主席有些不知所措,但很快,一向为人友善的毛主席冷静下来,他没有打扰纳·赛音朝克图释放情绪。

许是受到纳·赛音朝克图情绪的感染,毛主席以真切的语气对他叮嘱道:“希望你能够将蒙古民族的文学发扬光大......文字确能陶冶情操,但同样也是一把利器,用好了的话,可是有大贡献的。”

纳·赛音朝克图点头,将毛主席的谆谆教导铭记于心。




图|纳·赛音朝克图
毛主席以文字当利刃的往事

诚如毛主席所言,文字既可以表达充满敬爱之情,也可以充当利刃,给敌人重重一击。

犹记得1945年,我党领袖毛主席受国民党蒋介石之邀,抵达重庆进行谈判,这场谈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着未来国家的命运,是战是和,此谈判之结果,影响的是无数群众的生活。

我党真心追求和平,想要满足广大人民对于和平的热切渴望,而蒋介石却“假和平,真内战”,甚至于在毛主席一行人抵达重庆之前,蒋介石已经做了不少工作。

为渲染他们追求和平的“诚意”,蒋介石甚至将自己的一些谈话公开刊载于国民党的报刊上,表示“国家前途,取决于这次会谈”,企图营造一些对我党不利的形象。




图|毛主席与蒋介石的合影
但蒋介石这些假模假样的“营造之势”,都被毛主席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沁园春·雪》击败。

《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彼时毛主席率领红军东渡抗日,突破阎军防线,行至一个小山村后,大家遇到千载难逢的一场大雪,漫山遍野,大雪纷飞,毛主席借景抒情,随即创作出一片雄健大气的诗词来。

时至今日,毛主席的这首诗词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首作品,众人皆为其雄心壮志所震撼。上篇中,一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雪景在脑海中浮现,让人不禁感叹起祖国的壮丽山河。

下篇中,毛主席从对壮丽山河的感叹,转而延伸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上来,借论历代的英雄人物,表达自己的伟大抱负与雄心壮志。

这一首诗作,无不展现着领袖毛主席的博大胸襟、伟大抱负,只是,毛主席刚写出这首词的时候,它并不为人知。




图|《沁园春·雪》课文插图
直到1945年毛主席抵达重庆,见到故交柳亚子,许久未见的好友都十分激动开心,柳亚子甚至即兴赋诗“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以诗会友,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而毛主席看到昔日好友柳亚子特意为自己赠诗一首,也大方地将自己数年前创作的《沁园春·雪》回赠给他,毛主席表示:“这是当年我在陕北看见大雪的时候,写的一首诗,希望先生能够录呈审正。”

毫不意外,柳亚子也被毛主席字里行间的雄韬伟略所震惊到,对其赞赏不已。几日后,柳亚子向毛主席建议,为表二人深交,不如将这首诗发表出来,毛主席表示同意。




图|毛主席与柳亚子亲切握手
1945年11月14日,毛主席创作的这首《沁园春·雪》刊登于《新民报》上,一经登出,众人皆为之赞叹。

毛主席始终的豪迈、磅礴、大气,让人们惊艳不已,人们相信,若无真心实意的爱国之志,怎会下笔如此,这首诗也成为击倒蒋介石苦心营造的舆论氛围的一把利刃,那些对我党不利的质疑仿佛一瞬间全无。

就连蒋介石也慕名买来报纸,想要读一些毛主席的诗,毛主席笔下的每一字皆在刺痛蒋介石的内心,就像毛主席教导纳·赛音朝克图的那句话一样,文字可暖人,也可伤人,而毛主席的词便是给国民党一击。




图|陈布雷
蒋介石甚至要求他的心腹文员陈布雷也写一首《沁园春·雪》,企图与毛主席相较。陈布雷算是蒋介石的御用笔杆子,曾多次为蒋介石起草文章。所以看到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蒋介石为夺优势,向陈布雷做出指示。

可陈布雷、再加上一众教授、作家写出来的词,反而将毛主席的诗作衬托得愈发伟大了。蒋介石也只能对陈布雷说一句“算了吧”。

这场以文相战,蒋介石算是“一败涂地”。




图|蒋介石
无独有偶,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也是以文字作为攻敌的绝佳“武器”。

1946年,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率部作战,并占领卓资山、集宁、丰镇等地,战场上的胜利、蒋介石“中兴之臣”的称赞,让傅作义有些洋洋自得起来。

傅作义吩咐身边的机要秘书阎又文,让他专门写一封公开信,用来“讥讽”毛主席,傅作义此举,明显打的是“长自己志气,灭对方威风”的算盘。

可实际上,阎又文的真实身份是中共隐蔽战线上的一位地下党员,他长期潜伏于傅作义身边,为我党工作提供了不少助力。

当收到傅作义的指示后,阎又文的内心想法是,作为地下党员,他不想写“讥讽”毛主席的文章,可作为傅作义的秘书,他又不得不遵从指示,以免身份暴露,阎又文实在难做抉择,只好将此事上报组织。




图|阎又文同志
得知此事后,毛主席很快做出决断,傅作义要求的这封信该写!不久后,阎又文得到周恩来的指示:“这封信要写,并且要写得狠一些。”

很快,阎又文按照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指示,撰写出一篇《致毛泽东公开电》,文章也贯彻领导人的要求,极尽挖苦嘲笑之事。

这封公开信先后刊登于傅作义部机关报《奋斗日报》、国民党南京、重庆《中央日报》上,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身在延安的毛主席要求《解放日报》全文刊登,一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可见领袖的博大胸怀。

最后,阎又文的这封公开信不仅激起了解放区军民的义愤填膺,激发了大家的斗志,还使得傅作义及其部下愈发狂妄自大,得意忘形。

在之后的作战中,傅作义所部连打败仗,而我人民解放军则取得节节胜利。

毛主席自少时起便偏爱读书,以文字为策略,将文字化为武器,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所以毛主席对诗人纳·赛音朝克图的一番叮嘱,“文字确能陶冶情操,但同样也是一把利器,用好了的话,可是有大贡献的。”确实发自真心,也毋庸置疑。




图|毛主席
纳·赛音朝克图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

纳·赛音朝克图得到毛主席的殷切教导与真心鼓舞,愈发有对文字的热情,见到毛主席的当年12月,拥有丰富创作经验的纳·赛音朝克图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作协主席,在全新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劳奋斗。

两年后,纳·赛音朝克图正式加入共产党,他时刻将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初衷、将毛主席的教导记在心上。

纳·赛音朝克图全身心致力于创作,将手中的笔杆子、笔下的文字视为自己辛勤耕耘的土地,他发表了大量的散文、诗集,还参与翻译了《毛泽东选集》,深入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思想。

对毛主席的思想愈是了解,敬爱之情也就愈发浓烈。




图|纳·赛音朝克图
1968年,一生与文字打交道的纳·赛音朝克图却确诊为胃癌,此后几年,他的身体愈发虚弱,但即使到了弥留之际,纳·赛音朝克图也不忘毛主席对家乡、对他的恩情。

为纪念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纳·赛音朝克图病重时期创作出最后一首诗歌《人民,我的母亲》。

1973年,纳·赛音朝克图在医院病逝,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深深热爱的文字却长留人间,并带给更多人感动与力量。

数年后,《纳·赛音朝克图全集》正式出版,他的诗作被更多人知道。




图|对纳·赛音朝克图的相关报道
1984年,为表示对纳·赛音朝克图的怀念,家乡的人们特意为他建立了一块纪念碑,每逢他的生日时,也常有群众自觉地纪念他。在纳·赛音朝克图逝后,依旧有很多的后辈了解他,纪念他。

这位“蒙古族鲁迅”,将他的情感留在了文字里,将他的名字留在了群众的心里......

或许毛主席与纳·赛音朝克图只是见过寥寥数面,但毛主席的伟大思想与深切教导却影响了这位诗人的人生。

无论是领袖毛主席,还是纳·赛音朝克图,他们都是很优秀的诗人,他们为后世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而我们也当在那些洋洋洒洒的文字中,学习他们的才学与品质......
指导教练:系统公众号联系电话:139999999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茨日那毛主席旧居:一座小楼里的传奇故事

下一篇:男人的天堂,女人的地狱,以折磨犯人著称的女子监狱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4-26 23:23 , Processed in 0.410843 second(s), 4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