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传媒专访|天津茶友会任琮:我的心神,都在深耕这碗茶汤

2023-7-31 08:05| 发布者: 杨柳| 查看: 107| 评论: 0

茶传媒——中国茶领域第一原创媒体

2017最受欢迎的故事——茶传媒专访





“我给你们讲一个笑话吧。”

他眉眼一挑,把之前平稳的声调调高了一度。天然自成的节奏,让空气顿时凝聚出一种好玩的气氛。

喝着任琮冲泡的茶,就着他的天津段子,别有品味。

当时不觉,回神细思,有印象、有嚼头,是一种在北京无法生长出的气质。

任琮,天津茶友会会长,品茶已有30年。

他,是茶友们眼中的“马三立”。

《中国茶经》是本武林秘籍

任琮是正统的天津人。

天津,从古到今一直是北方重要的口岸。



上世纪初,各地茶商相继来天津经营茶叶,通过天津转运到华北、东北和西北、山东及河南的部分地区。历史数据显示,上世纪三十年代,天津茶叶的年销售量已达到9-12万担。

这是天津关于茶的一段老历史。

但是,对于建国后的天津普通市民而言,能喝到茶的人也并不多。



让任琮打开记忆的旧匣子,是他印象深刻的茉莉花茶。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肯定是要泡一壶茉莉花茶来招待。取茶叶的时候,不能用手去捏,要把茶叶倒在茶筒上的盖上,再倒入茶壶。”

这个取茶的细节,吸引了少年任琮。

16岁的一天,任琮远在上海的舅妈邮寄来了两盒茶叶。

打开包裹,这是两盒产自浙江的天坛牌特级珠茶,当时只销往国外。

再打开盒子,茶叶形状似圆球,深吸一口,一股清香之气扑鼻而来。

取出一些简单冲泡,满屋飘香身心舒畅。

这种感知,打破了任琮从前对茶的印象。



一种细微的念盼,在任琮身体里悄无声息暗暗滋长。

成年后的任琮,开始悉心研究茶。

他翻古书《茶经》,订阅茶类杂志,后来遇到一本《中国茶经》的厚书。

这是一部茶业百科全书。出版日期为1992年5月1日,作者名一栏为“陈宗懋”。

“与古代《茶经》相比,这本现代的《中国茶经》既重科学技术,又重历史人文;把茶叶生产发展与社会发展进行了结合,准确、全面总结古代、近代和当代的茶情,真是一本茶文化的巨著啊。”

任琮如同得了天书秘籍,借助它,建立起了对茶的初步认知。

天津茶友会因他而诞生



“真正要说对茶的认识,还真是要感谢互联网。”

2005年至2007年,是互联网BBS蓬勃发展的黄金期。

名声大噪的茶类BBS“三醉斋”,是众多茶界精英分子的活跃之地。

任琮2006年加入“三醉斋”,同年,任琮第一次来北京参加线下北京茶友会活动。

任琮爱喝茶,爱说笑,更有天津人豁达豪爽、热情开朗的性格特征。北京茶友们一下就记住了这个从天津跑过来喝茶的年轻人。

“他特好玩儿,说话风格犀利,常常一句话满堂喝彩。”这是北京茶友对任琮的评价。



一边跟着北京茶友会玩,另一边任琮也寻思着,自己土生土长的天津,能不能也弄个喝茶的据点?

2007年,天津电视塔附近的一个茶馆,任琮组织天津茶友做了一次不算太大的猜茶活动。茶是朋友从外地寄来的,四款茶,全部猜对了提供奖品。

任琮记得,当时参加茶会的一共7个人。7个人对茶的认知和理解不同,但大家玩的很愉快。

“这是全国几个地方同时举行的猜茶活动。人家广东的茶友,刚打开三包茶,就猜出了四款,比我们厉害多了。喝茶,南北是存在差距的。”

随后,任琮和北京茶友会的早期骨干,开始去往全国各地组织主题茶会。从南到北,转战各地,借助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跨地区茶会,把茶会办的轰轰烈烈。



“跨地区茶会,实现了茶人的深入交流。”

2007年年初,北京一拨茶友来到天津开茶会。紧随其后,一大批天津茶友,自然而然的聚集在任琮周围。

天津茶友会自然形成。

对这个以茶为爱好而结成的组织,任琮定好了目标:每个月至少做一次茶会。而这个目标,他一直坚持到10年后的今天。

好的茶汤 自己会说话

“人的味觉有记忆。一款茶的起源、发展脉络,你仔细品饮 ,可以看见。好的茶汤,会说话。”



2007年,天津茶友会成立初期,大家对茶的认知水平整体偏低。

随着各种茶会和茶活动,他们在学习,在进步。

任琮办茶会也做学研,他的茶会力求每次必须要有主题。

茶会的主题形式多样,茶的品类基本聚焦在六大茶类。规模由早期6、7个人,扩展到20人,直至60人……

伴随着茶会的升级,任琮也晋升为“茶专家”。

他尤其擅长茶艺讲解,他还有个身份是茶艺资深讲师。



任琮讲茶艺,和一般的教材不同。他结合自己的冲泡历练,能把茶艺讲出形态万千的各种“口感”。

“茶叶市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鸿沟。比如茶艺培训和茶艺表演,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当茶行业从业者沉迷于越来越深奥的茶艺表演,消费者却仍旧在关心如何辨识茶。”

任琮认为,要从品饮者的角度,来辨析茶。

“要基于茶汤来理解茶。茶艺的每个精细小动作,都会影响茶汤的味道。”



品茶,需要漫长的认知过程,这就是资深老茶友和菜鸟的区别。

如何喝好一杯茶,如何把握好茶的口感?任琮认为,这些体感的大数据,都掌握在资深的老茶友手里。

茶韵 是留在身体里的香

“茶的极致追求,就是茶的韵。好的茶以韵味悠长为上。韵长,是指长时间在身体里留存的香。新茶客往往在意滋味浓,而非韵味长久。”



同一款茶,不同人冲泡,呈现不同的口感。

一杯茶汤,是茶结合人的性格,或柔和,或刚烈,或淡泊,或强浓。

任琮拿来一款武夷岩茶,他亲手起泡,在意的是注水的力度和方式。然后,端出一杯茶汤,让我们感知茶韵的细微。

“茶叶的内含物质,沁出到水中形成茶汤的口感。简单来说,‘苦’是因为咖啡碱,‘涩’由于茶单宁,‘甜’来自单糖和多糖类物质,‘鲜爽’源于茶氨酸,果胶质使茶汤甘滑、醇厚。”



任琮谨小慎微,摇身一变成了化学家。

“比如喝岩茶。舌头感知的麻,要是在中间那就是水仙,而麻要是在两侧,多半是肉桂。”

原来一款茶的好喝,是色香味韵“四美”的综合考评。

茶是中国美食体系的一角

“目前天津的茶叶市场,发展程度好比是五六年前的北京。对茶的认知,还都是众说纷纭 。消费者对茶的理解,还主要集中在价格层面。”



任琮讲起了天津的“码头文化”,讲起以相声表演为主题的茶馆文化。我们仿佛看到了津派的名流茶馆里,马三立先生在舞台上说着“逗你玩”,下面的茶客一面哈哈大笑,一面品饮物美价廉的各种茶。

天津相声,以讽刺见长,自成一派;天津人爱吃会吃,追求完美的口感。

任琮认为,茶根本上也是可以带来真实口感体验的一种“美食”。

在任琮眼里,懂茶的人一定懂吃。

“茶是中国美食体系的一角。中华饮食之要,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



任琮讲起饮食的多样丰富及审美体验,如同他的面前此时有一桌子活色生香的天津菜。

他把对茶的爱 归结为一种瘾



任琮有多重身份,“天津茶友会会长”这个名号名头可谓最响。

任琮的本职工作和茶无关,是一家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但从结识茶,茶几乎占有了他全部的业余时间。

“你说真爱怎么去算计投入和产出比呢?”

三十年习茶爱茶,任琮的眼神饱满有力,谈起茶神采飞扬。他把对茶的爱归结为一种瘾。

而以茶结成的纯粹友情,更清雅更绵久。

“茶让我站的很高。我亲眼看到了茶的变化。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很多事也就想明白了。”



茶友会不是纯商业运营。但时间金钱尤其是精力的投入,一样都不能缺。

任琮对此,也有过挣扎。

"如果没有人支持,你乐意做吗?"

关键时刻,任琮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他还是走了下来。

几十年下来,任琮见了太多的人和事。

他说话简短、干脆、直接, 也偶尔“吐槽”。

他反对逼着年轻人喝茶,主张“茶要变身”,迎合年轻人。

他对茶会不停跨界创新,也想象着有一天茶能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细节中……



►采访后记:

深耕一碗茶汤,是资深茶友任琮的DNA。

品茶30年,他认为自己并非是骨灰级茶友。

有熟悉的茶友叫他无所不知的“百度哥”,也有把他说成茶文化的非官方研究者。

茶是口感,茶是美食,茶是乐趣,茶是认知……每一个认知,都在任琮的生命里是多元立体的画面。

他说,喝好一杯茶,简单。多品饮多思考。



►受访人简介:

任琮,天津茶友会会长,天津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

网名漠北孤烟,以茶会形式传播茶文化已历十载。目前,在多所培训机构从事茶艺师培训。

【部分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指导教练:杨柳联系电话:155069431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吃素有助于防癌,但这几种营养要注意补充

下一篇:在繁忙工作中,给自己一个安静喝茶的时间,好好体验生活的乐趣!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5-18 14:54 , Processed in 0.439395 second(s), 4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