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争相赶赴“杀猪盘”,印度这座“围城”有何魔力

2023-7-26 18:30| 发布者: kp7a722382| 查看: 117| 评论: 0

#寻找数码点评派#当你听到“印度”,你会想到什么?是热闹的庆典、神秘的宗教、美味的咖喱,还是贫穷的民众、拥挤的交通、污染的环境?无论你对印度有什么样的印象,不能否认的是,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不断有科技公司在这里栽跟头,但与此同时又有源源不断的科技公司对这个神秘的国度趋之若鹜。



上个月初,印度执法局指控下面以涉嫌违反印度《外汇管理法》,扣押小米共555.1亿卢比资金,约合人民币48亿元,相当于在印度白干了十几年。另据小米2022年财报,小米全年净利润也才85亿元,这么一比被印度没收的比小米去年整年净利润的一半还多。
7月10日,富士康宣布退出和印度金属石油集团韦丹塔合作的半导体合资项目,该项目投资高达195亿美元。富士康方面虽然没有透露退出的原因,但不少消息人士认为这还是与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限制和干预有关。



不只是近期发生的事,自2020年开始,印度多次以“国家安全”为由,陆续禁止了中国约300个各类app,去年小米、OPPO、vivo轮番被罚,包括中兴、华为、阿里等多个企业均曾被印度相关部门审查。也不只是中国,去年10月,印度相关部门在短短一周内两次以“妨碍竞争”,非法“排挤”竞争对手为由,对谷歌罚款134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1.7亿元),还有其他诸如亚马逊等众多跨国公司都收到过来自印度的巨额罚单,还有很多跨国公司直接选择退出印度市场。
但正当越来越多人将印度与“杀猪盘”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依旧有大批企业排着队等待印度投来“爱的号码牌”。7月13日,有消息称特斯拉已开始和印度政府讨论建厂事宜,预计将在当地兴建全新的汽车生产工厂,年产能预计会达到50万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表示,印度是特斯拉未来发展的重要市场之一。



7月14日,路透社爆料称比亚迪计划投资10亿美元,和印度当地公司合作生产电动车和电池。比亚迪已经在印度市场上销售了一些电动公交车和出租车,并计划扩大其在印度市场上的份额。
最新的消息来自于松下,7月19日,有印度当地媒体报道,日本松下代表团已经与印度政府高级官员进行了会谈,考虑在印度建设一座电池制造工厂。而松下作为特斯拉最大的电池供应商之一,新厂很可能会优先供应特斯拉。此外,该厂还将有可能为塔塔汽车、Mahindra & Mahindra、梅赛德斯-奔驰、现代和大众集团等车企供应电池,并助力提高印度在电池核心竞争技术方面的能力。



印度这片古老的南亚次大陆上,有太多谜一样的魔力,仿佛一座“围城”一样,让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那么究竟是怎样的魔力,让印度在发生各种离奇事件后依旧能吸引众多科技公司投入其中呢?这还要从印度的发展潜力说起。
印度真的有潜力吗?
提及印度市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很多人就会想到它巨大的发展潜力。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对低端的消费结构以及不断扩大的市场消费需求,使得不少人将印度视作“第二个中国”,期待印度能够复刻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
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多数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印度经济却逆势上扬,增速达到了6.7%,在全球重要经济体中处于首位。与此同时,印度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根据高盛的研究预测,未来4~5年内,印度的GDP总量将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印度总理莫迪在今年8月印度独立日中,更是扬言要在2025年成为“5万亿经济体”,在25年内成为发达国家,对经济的信心不可谓不强。



2023年一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率

如果仅从纸面数据来看,印度经济发展的前景确实非常诱人,诸多外资企业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前景,期望在其中占得经济增长的红利。但事实却是,20年过去了,印度市场的潜力至今仍未兑现,潜力是有的,但一直只是潜力而已。
很多跨国公司在印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盈利,甚至要靠“倒贴”来抢占市场份额,成为了光鲜外表下不可言说的痛。过去十年间,福特在印累计亏损超20亿美元,其负责人表示:“多年的亏损、持续的产能过剩,以及印度汽车市场缺乏增长预期,导致了(福特)退出的结果”,通用汽车、花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众多企业也都因类似的原因选择退出。
人口有红利,但不多
目前来看,印度能否在未来超越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还没有定论,但人口已经超越中国或许已经成为共识了。而且作为英语系国家,印度拥有大量的英语母语人口,以及精通英语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印度的教育体系也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工程师、科学家和创业者,他们在全球科技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印度人口结构非常优秀,平均年龄28,正是干活的好时候。不过印度普遍面临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的问题,2015年,印度15岁及以上成人识字率也仅为72%左右,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仅为中国的10%左右,因此其劳动力优势并没有想象中明显。而且,近年来印度人才流失严重,许多海外留学的印度人毕业后基本上留在了留学国家,并没有改变印度科技落后的问题。



印度与中国人口结构对比
庞大的人口带来的消费潜力体现在数字经济方面就是,印度拥有4.62亿网民,是世界上网民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虽然互联网渗透率仅为34.8%,但随着4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等服务的发展,印度数字经济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预测,到2025年,印度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约占GDP总量的20%。
但与此同时,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1年印度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930.7美元,在国际定义中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大约相当于中国1998-1999年之间的水平,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口仍处于极端贫困线以下,所谓“6亿中产阶级”的日均消费支出也只有2-10美元,再加上近些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全世界范围内的通胀加剧,延缓了消费市场的复苏,甚至导致不少中产阶级再次返贫。



这意味着印度用户对于科技产品和服务的支付意愿和能力都相对较低,这一点从众多跨国公司在印度的业绩也能得到证明:高价的苹果手机多年来难以打入印度主流市场;主打性价比的小米在印度深耕多年,2020年的利润也只有3.5亿元人民币。那么为什么印度明明看似具备了众多必要元素但却难以释放发展潜力呢?除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导致的消费力不足以外,这恐怕与印度复杂的环境及对外资的复杂情感脱不开关系。
“本意是好的”,但感情很复杂
虽然我们总是会在新闻中看到印度政府对外国企业进行的各种“雁过拔毛”,但事实上莫迪政府确实一直在努力推进优化政策,创造一个好的发展氛围。例如,印度政府推出了“数字印度”(Digital India)、“制造印度”(Make in India)、“创新印度”(Startup India)等一系列旨在促进数字化、本土化和创新化的计划和措施。旨在通过提供税收优惠、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电力、交通、通信等条件,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既然“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但为什么看不到改变呢?这也是由印度国情决定的,印度民族构成复杂,这种制度使印度很多年没有发生大的社会政治方面的问题,但也导致了效率低、决策缓慢、贪腐丛生的状况。再加上联邦制的政体,中央政府对地方上的影响力较弱,再加上独特的“许可证”制度,想要经商要取得“许可”,各个“衙门”各有心思,本就不多的利润又要四处打点,再者土地私有等众多元素又为外企在印投资增加了风险。
除此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印度对外国资本的态度其实一直是非常矛盾的。自1600年开始,英国就开始在印度建立所谓的“东印度公司”,开始逐步蚕食印度;到1757年普拉西战役标志着印度彻底沦为殖民地;1784年,英国颁布《印度法》,规定印度的最高权威不是印度政府而是“东印度公司”,奠定了英国统治整个印度的基础;1849年武力占领印度全境;1857年反英大起义爆发,次年建立英属印度完成直接统治;1876年,英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标志着对印的全面统治。



殖民时期的印度军队
被殖民统治时间长达200年之久,对印度的传统和民族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对跨国企业的复杂情绪:一方面,经济的增长需要资本,尤其外资带来还有产业链、技术等更多印度发展过程中亟需的发展要素;但另一方面,长期的被殖民的历史记忆,以及对本土中小企业的保护态度,都成为了印度难以平等对待外国企业的原因。
赶上产业转移的东风,印度为何依旧飞不起来
对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以及由此由此带来的产业升级,不少人将其归功于欧美国家的产业转移,但事实上我们从印度的发展就可以看得出来,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自2018年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以后,中国国内很多劳动密集型工厂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以及印度。但事实上,除了经商环境极其恶劣、消费市场低迷、政府态度等原因以外,印度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失衡、通货膨胀及来自国际关系变化的威胁都在影响着印度的发展。



在电力供应方面,印度时至今日依旧存在严重的煤炭短缺、供电不足和停电频发等问题。道路拥堵、铁路落后、港口效率低下等问题依旧在影响着交通效率。网络覆盖不均、速度不快、费用不低等问题也在限制着印度通信科技行业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科技公司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也影响了这些跨国公司在印度的正常发展。
此外,印度财政、对外贸易赤字和通货膨胀等指标也存在失衡和缺陷。早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印度的通货膨胀率就一直高于中央银行法定的6%上限水平。由于印度在努力增加进口的同时,出口难以持续增长,印度政府赤字总额约占GDP的10%,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此外,以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也在积极争取跨国企业的投入,成为了威胁印度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



总结:
对于科技公司而言,印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人口红利、市场规模等蕴含较大潜力让这片广袤的南亚次大陆看似“大有可为”,但事实上需求疲软、熟练产业工人比例整体偏低、政府无力推出有效的财政刺激政策、通胀率高企等也仍是印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主要经济挑战。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在《印度笔记》中表示“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因为它太复杂了。”这片既传统又现代的复杂土地上,充满了机遇但也处处隐藏着危险。不过也正是因此它才更加令人着迷和向往。
指导教练:kp7a722382联系电话:157****36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10张图,让你明白人性,懂得人心,适合每一个人!

下一篇:中国5大科技领先全球,西方国家感叹,追赶上中国很难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5-17 14:56 , Processed in 0.459443 second(s), 4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