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安定有哪些故事?

2023-2-2 09:53| 发布者: kdrvq2htth| 查看: 134| 评论: 0

李安定老师,汽车界评论员、记者,被誉为“汽车记者第一人”、国内有名观察家、汽车评论人、新华社高级记者、资深汽车专栏作家、初代汽车媒体人。
2011年的一个冬日,新华社资深记者李安定的《车记》在北京举办了首发式,在这部书里、李安定讲述了他所亲身经历的近三十年来的中国轿车发展史。自己是1978年三中全会召开之后进入新华社的,当时自己进的新华社的国内部的工业组,就后来的经济采访室的前身。在新华社工业组的时候,自己是负责整个制造业的采访。负责采访制造业的李安定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组建于1952年,主管民用机械、电信、船舶等行业领域,如今已被并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因为工作原因,当时李安定经常会去采访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饶斌、汽车司副司长苗圩等人,而这些人正是让中国汽车工业从闭塞走向开放的重要人物。自己到机械部、走到部长门前,部长的秘书就会说、安定来了,来坐一会儿。如果碰到他进去给部长送文件的时候,就跟部长说,安定来了、要不要聊一聊,部长就说那可以,饶斌部长就出来,然后我们吃午饭的时候,打来饭,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
当1978年底,李安定进入新华社的时候,正是中国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的开始,国内经济的很多领域都开始逐步步入正轨,然而对于此时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却是一个无比艰难的时刻。改革开放、打开国门,让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见识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在那个时候中国的轿车只有上海生产的老上海牌轿车,大概一年两、三千辆,最高的产量,加上吉普车、就北京212(吉普),一年产量只有五千辆,不足以外国一个汽车公司一天的产量。中国的轿车工业起步于1958年,当年3月,由中共中央直接给第一汽车制造厂下达了生产小轿车的任务,同年5月12日、第一辆国产轿车东风CA71型诞生了,三个月后,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770高级轿车也驶下了生产线,然而尽管中国的轿车生产起步并不算太晚,但和国外相比、我国的轿车产量却很少,以红旗车为例、从1958年到1981年、前后二十三年,红旗轿车一共只生产了一千五百辆。自己看到那起点时候,中国每一千人的汽车保有量只有0.5辆,那是世界一百三十个国家排名倒数第一,比世界最穷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还少一半。李安定说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轿车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体现,它是由上万个零件组成的产品,是一个国家相关行业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而在当时的中国还远远满足不了形成轿车产业所必需的条件。人家的汽车工业那条流水线一天是几千台的往外生产汽车,一天的产量相当于当时我们中国汽车工业总量,绝不拿手工制造、像这样造红旗轿车,一辆辆敲出来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决策者们意识到中国与国外轿车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意识到必须发展中国自己的轿车工业,然而以当时中国的工业技术和制造水平,要想自主发展自己的轿车产业谈何容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在来华商讨“重型卡车技术引进”项目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外合资的概念。他说这种企业经营的方式是什么,就等于我们把两家的钱包放在一起、共同经营,像一个结婚的样子,把钱放在一块儿,共同经营、共同发展、共同盈利。当时是第三汽车制造厂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的李岚清参与了这次谈判,正是他把这段内容写进了给国务院引进办公室的简报。当时主管外经贸的负责人是谷牧副总理,他是一个在推进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他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人物,当时他就把这个简报整个儿递送给中央领导,当时是邓小平同志刚刚开始回到中央工作,邓小平同志非常敏感地就看到了这件事儿,他就做了一个批示叫做“合资经营可以办”。邓小平的批示,正是后来中国“合资企业”的由来,正是从这个重要的批示开始,中国汽车工业三十年改革开放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然而当以饶斌带队的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和世界级汽车企业进行谈判时,几乎在所有大汽车公司得到的都是冷淡的回应。比如到美国谈判、他们就看到中国工业现况,说这个零部件企业的水平太差,因为汽车等于是个组装、它大量的60%都是零部件企业做好的产品、装在一起的,他们说中国完全没有零部件企业的这种基础、是不可能生产轿车的。而且中国汽车产量这么小,这样的工厂他们美国根本就不会建,他们没有能力建这么小规模的工厂,当时我们翻译给美国这个谈判对手说的时候、说我们希望汽车厂产量是一万辆,对方打断说、翻译你是不是搞错了,是不是你说这个产量是一个月的生产量,就是人家不可能想像一年生产一万辆,今天你看上汽、上海大众、上海通用这产量都是一百万辆的产量,一个一万辆的工厂、外国人简直觉得不可能,所以这个谈判过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过在这些世界级的汽车企业中,最终还是有人以超前的眼光看到了中国轿车产业发展的巨大前景。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公司,就是极少数对中国发出肯定信号的生产商之一。1982年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同年丶中汽公司和上海拖拉机汽车联营公司与大众达成了合作意向,并选中了B级轿车桑塔纳作为合资生产的第一款轿车。
桑塔纳是B级轿车帕萨特的第二代,在主产地巴西,是一款实实在在的畅销车。至今,李安定还对自己第一次见到的那辆桑塔纳轿车印象深刻。自己记得大概是八十年代中期,中汽总公司司机班的班长就开了一辆车、是一辆蓝色的车,他告诉自己这就是桑塔纳,在不久以后将会在上海生产。当时就说饶斌董事长让把这辆车给我看一下,当时的桑塔纳很少见,今天大家觉得桑塔纳是一个很普通的、甚至大家觉得很小的小车、但是那时候对大众而言,这也是当时大众生产的最大、最新的一款轿车,它就是今天帕萨特这个系列的第二代车。当时为什么要进这款车呢,当时饶斌讲,因为这款车技术相对的比较简单,而且中国有可能把它造出来。在今天看来,当年合资谈判可谓旷日持久,前后进行了六年时间,似乎有些令人不可思议。但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因为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机构尚在初创,这第一个吃螃蟹的探索自然举步维艰,而且对于中国轿车工业采用的合资方式在当时也并非完全没有反对意见,反对的人认为,钱都让德国人赚走了,中国人应该走自主研发轿车的模式,但事实上、依靠当时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自主成规模地研发生产小轿车很难实现。自主这条路就是很简单,我们如果说自主造轿车就等于现在自主造轿车的水平、起码你要达到一个大学毕业、起码要达到一个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或者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系毕业这个水平,才能造轿车,绝不是几个人能够制造的,就是说现在农民造汽车也有,这个农民造的汽车和几百辆、几十万辆、几百万辆的这种制造汽车是完全两个概念。我们原来最早的自主制造汽车和今天的自主制造汽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当年那个自主是作坊式的,我们通过了合资、我们才掌握了汽车工业的生产技术。对于中国轿车工业来说,通过合资、掌握的并不仅仅是技术和生产体系与流程,更重要的是这次合作对中国轿车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像中国汽车合资企业沿用至今、并被产业政策固化下来的“50%”对“50%”的股比就是大众和上海在合资合同中最早提出来的。就是在中国完全没有这方面经验的情况下,合资是一个好办法,因为我们只要出土地、出厂房,说老实话、那个厂房全部扒掉了,那个厂房根本一点用没有,我们就以厂房、没用的设备、人员入股,实际对方是要拿真金白银、拿设备、拿散件进来合作的。不过尽管如此,上海大众在创建之初、依然面临很多阻力。比如一些人对在中国生产的每一个零部件都要送到总部进行认证、就提出了异议和不满,而时任上海大众中方总经理的王荣钧却明白、平心而论中国和德国的技术差距实在是太悬殊了,比如上海牌轿车方向盘的标准只有三个,而桑塔纳的标准有一百几十个,这就是差距。因为上海当时给上海大众提供零部件的工厂都是上海弄堂小厂,他们技术水平在三十年前和德国那个水平相比那简直天壤之别,所以大概干了两年之后、真正通过德国大众认证的产品一个是收音机、一个是天线、一个是轮子,就这么三样东西、占整个上海大众的产品中、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只占2.7%,所以当时整个中国汽车界对这件事儿、大家都觉得不可接受、觉得这是德国人成心在卡咱们的脖子,必须要咱们就这样儿不得不永远用他的散件来装车、而不能用中国的零部件来装车,所以当时有人提出我们不用德国标准,我们就造一个车、只要我们中国人能开就行了、用不着学德国了。然而在当初的合资协议里,把成品部件送去检验是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而德国人也坚决按合同办事,对于这一点、饶斌有他自己的观点。他就跟自己说,他说我必须承认我们现在是小学生,现在就是应该按德国的标准,我们千难万难就是要达到他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最后通向国际标准这样一个必然之路。然后王荣钧跟自己说,如果说只要采用中国标准能装汽车,我们就不需要跟德国大众合作了,我们上海牌百分之百是国产化的、零部件都是我们自己的,那我们何必要跟德国合作呢。我们跟德国合作、做合资企业,目的跟大众合作、我们就是要拿到大众的标准,而且要我们所有的零部件都要达到大众的标准,所以他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国产化,同意送到德国大众去验证。最终上海大众坚持了高标准,为中国轿车业开了一个好头。经过一场“脱胎换骨”的艰辛努力,上海大众开创了中国当代轿车中国汽车零部件体系与全球同步的高标准。所以那个时候,这些零部件的开发,除了上海的工厂,航空、航天,以至在全国布局,只要能达到高水平制造的零部件工厂我们全都联合起来,最后这些工厂厂长拿到德国标准,说老实话、目瞪口呆,说这事儿我们肯定做不了,但是觉得这是必须要做的事儿,然后他们就试,包括很多工厂成立专门的试制特区、专门做上海的这些零部件,为了达到标准、天天骂德国人,把德国人骂得狗血喷头、恨死德国人了,但是在一点一点地去接近这个标准、最后达到了这个标准,当时大家说、就是一种三军过后尽开颜、一览众山小的那种心情,以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只要听说是给上海大众配套的这些零部件厂、他们的产品一律免检,因为知道他们的产品是达到德国的标准,那一般美国的车、韩国的车 那绝对没有问题。所以当时能够坚持这个标准,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这个标准就使中国迅速地在这个零部件工业从一个小学生水平迅速地提升到很高的一个水平。
指导教练:kdrvq2htth联系电话:139****15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慢病之王高血压与糖尿病,哪个更可怕?医生的答案可能和你不一样

下一篇:129年,不曾忘那位湘江边上的“奇男子”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5-17 21:18 , Processed in 0.294552 second(s), 4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