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能人郭名的致富路

2022-9-1 08:42| 发布者: boyi1898| 查看: 175| 评论: 0



说起哈达图牧场十一生产队里谁家牛养得好,郭名排得上头一位。40多岁的郭名,头脑灵活。问起他为啥能把牛养得个个膘肥体壮、还能卖上好价钱时,他感慨地说:“这些年我遇到了很多困难,能挺过来也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也不想干了,可作为牧场人连牛都养不好,我不服气!我想,只要肯下功夫想办法,我一定能把牛养好,日子也总会越过越好。”

十年前,郭名家里养了70头牛,一年忙活下来竟然赚不了多少钱。郭名开始找原因,70头牛一年需要的草料,除去自己打的200多捆,还需要买400多捆,一捆就要200元,再加上一年购买几十吨饲料的费用,成本太高了,一家人起早贪黑忙活一年,却赚不到钱,这样养牛肯定不行。

之后的几年间,牛奶价格走低,养牛业走向低谷,很多人纷纷把牛卖光了去外面打工。郭名也想过把牛都卖了,找点别的活干,可夫妻俩文化程度都不高,适合的工作也不好找,思量再三还是决定踏踏实实钻研养牛技术,把牛养好了、养多了,等牛价起来说不准可以挣钱。然而事与愿违,此后连年干旱,草场退化严重,草价一捆涨到将近300元,面对这种困境,夫妻俩忍痛卖掉一些牛,用卖牛的钱来买草,决定走少养精养路线。遗憾的是,由于干旱导致饲草的营养价值变低,因而牛的品相也不好,卖不上好价钱,困境依然无法缓解。这种情况下,郭名不得不再寻求别的出路。

2019年,郭名带着仅剩的30头牛搬回了十一队。那年6月份之后有40多天高温天气,一滴雨也没下,山上的草都黄了,牛羊的草料不够吃,很多牧户坚持不下去害怕赔钱把整群的羊都卖了。看到这种情况,郭名夫妻俩也很着急,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些年的坚持付诸东流。为了缓解饲草难题,他托关系买了五吨饲料,坚持每天晚上给牛加餐,一直到7月下旬人工降雨后饲草长势开始变好,牛有了新鲜饲草。转眼到了秋天,愁人的问题又来了。自家230亩草场只打出了47捆草,这急得郭名嘴上起满了水泡,晚上也睡不着觉。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听说场里出台了购买压颗粒机补贴2000元钱的政策。郭名第一时间就决定响应场里的好政策,因为他知道过去养奶牛时喂的就是颗粒料,牛长膘好、出奶多。买颗粒机自己做料又省钱又放心,给牛喂自己加工的颗粒饲料既不用担心牲畜过冬缺饲料问题,又能省下不少买草钱,简直是双赢。

郭名很快在网上查询了制作颗粒料的基础知识。按照目前颗粒机的加工速度,每天加工一个小时就够自家这些牛吃的了。把之前从队里买的200捆秸秆粉碎后正好可以用,再买些细料,想到这些郭名又充满干劲。他是场里第一个报名买颗粒机的。当他把散发着阵阵香味的颗粒料拿去喂牛时,30多头牛吃得很香。之后,他多次尝试秸秆、精料的科学配比,用最合理的比例加工出成本低营养价值高的饲料。就这样,郭名靠着47捆草和自制的颗粒料把30多头大牛伺候过了冬,还个个膘肥体壮。接犊时更是让他喜出望外,23头基础母牛全部顺产,14头公牛犊9头母牛犊,母牛膘好出奶也多,牛犊个个胖得溜圆。秋后,公牛犊卖到14000元一头,母牛犊12000元一头。郭名估算养牛成本后,想到卖牛的收益,心里乐开了花。2020年底,郭名家的基础母牛发展到了40多头。

如今,十一队的人都对郭名的养牛技术竖起大拇指。队里的人都知道,郭名用40多捆草养活了30多头牛过冬,秋后光卖牛就纯挣20多万元。近几年,由于牛羊的价格持续上涨,牧民们也纷纷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想法,重新做起了老本行——畜牧养殖。郭名凭借着肯吃苦、敢想敢干、有韧劲不服输的精神,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致富路,可他并没有满足现状,又盘算着更换更好的品种牛,争取把经济效益持续提高,让日子越过越好。 (张英战)
指导教练:豁亮联系电话:176084518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故事:三个寓言故事,看懂的是明白人

下一篇:河南尉氏:小额信贷显实效 养牛走上致富路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6-3 00:55 , Processed in 0.262668 second(s), 4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