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孩子教育好,就是在赚钱

2022-8-17 16:06| 发布者: boyi1898| 查看: 221| 评论: 0


一个做老师的朋友,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得出这样的结论:



“父母好不好,影响孩子的后半生。


那些愿意花时间、费精力养育孩子的,就是最聪明的投资,收获最丰盛的回报。”


孩子的长大是果,因在父母身上。


教育孩子,从不能假他人之手,唯有父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育儿专家蒋佩蓉当了妈妈后,决定花更多的时间好好照顾三个儿子。


孩子上学,她每天接送;放学在家,她陪伴互动,讲故事、一起阅读学习。


丈夫也是,虽然工作繁忙,但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在孩子们身上,甚至几次拒绝要频繁出差的升职机会。


只要有空,夫妻俩带孩子们玩音乐、运动、旅游,从不缺席孩子的重要时刻。


他们的悉心陪伴、亲力亲为,托举孩子们的人生,成功将三个孩子送进知名学府,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离不开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量力而行的付出。


反观有些父母,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情,只顾着忙碌挣钱,一次次缺席孩子的长大。


等到问题出现,孩子变得叛逆不听话,或不再和自己亲近,关系变得冰冷生疏,才发现错过了孩子的“黄金时期”,后悔再也来不及。







孩子的长大,父母是第一责任人。


无论多忙多累,都不能推卸教育的责任。


要知道,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是想尽办法给他挣钱,更不是只靠老师,而是参与孩子的生活,陪伴他一步一步长大成人。


《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


“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无论赚多少钱,取得多大的荣誉,都比不上教育好孩子的荣光。”


身为父母只有十年的有效期,在有效期内用心陪伴、负责到底,是这辈子最有意义的投资。







看过一个新闻。


地下停车场,一个男孩拿着手里的小石块把停放着的小轿车车身划出一道道突兀的痕迹。


车主找上门,男孩父母拼命申辩,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完全不从孩子自身找原因,只觉得车主没事找麻烦,小肚鸡肠。


看着犯了错,却毫无悔改之意的男孩,车主气得报警投诉。


另一个相似的场景,一位年轻的妈妈却是这么做:


得知儿子调皮捣蛋,拿家里的玩具枪把别人的车打出了窟窿,她二话不说,直接带儿子登门道歉。


还让儿子用劳动换零花钱,赔偿别人的损失。


家里老人劝妈妈别太较真,差不多得了,孩子知道错了就饶他一回。


可妈妈坚持认为,犯了错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得让孩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现在不立好规矩,等孩子长大再管教他就难了。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小的时候,该管教就管教,越小效果越好。


孩子的长大有规律,在最该给孩子立规矩的年龄,别只顾着溺爱护短、和孩子做“朋友”。


就像那句话说的,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高,父母教他是非,他就会进退,父母教他善良,他就懂分寸,父母教他礼仪,他就识大体。


真正的爱孩子,必须以原则和底线作为根基。


必要时严格,适当管教,才能让孩子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







何炅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只有把孩子当成大人看待,他才能学会长大,否则他永远都会是那个对自己没办法负责的小孩。


唯有敢于放手,尊重孩子的天性、喜好、意愿和感受,孩子才有足够的信心决定自己的人生。


天才少年苏翊鸣便是这样。


从小跟父母学单板滑雪,虽然场地简陋,只能戴着成人的雪板和护具练习,可他却对这项运动产生浓烈的兴趣。


14岁那年,出演过电视剧小有名气的他,突然决定要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


出于对他的关心,父母起初还很犹豫,怕他选了一条更难走的路,更怕他受伤生病。


可见他坚持,父母最终决定尊重并支持他。


给他找专业教练,竭尽所能帮他联系各种资源,在他受伤骨折时,还请人来鼓励安慰他。


无论参加什么比赛,做什么危险动作,妈妈再心疼,都默默在旁边守护着他。


就这样,苏翊鸣的天赋得到充分发挥,做什么事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从不让父母操心。







尊重孩子,是每一个父母的必修课。


不被理解、不被平等对待的孩子,容易受限于父母的条条框框里,难以形成独立的自我,长大后只会处处碰壁。


唯有尊重孩子,给足孩子支持,主动关注他的需求和真实想法,他才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拥有真正的独立。


每一个有能力独闯未来人生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无条件接纳和爱的父母。







2年前,凭借714高分拿下重庆理科状元的刘昶让人印象深刻。


高三那年,就算学业繁重,也从不熬夜,不拖延,按时作息,课余的解压方式是坚持练琴。


从小父母对他管得严,特别是时间的把控,要求他“哪个时间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认真完成,拒绝拖延”。


为了让他更专注学习,全家人都不碰游戏,不沉迷手机和电视。


闲暇之余,父母陪他看书、健身、欣赏音乐。


在这样的严加管理下,刘昶学习时全神贯注,上课从不走神,面对学习任务,都是及时完成,绝不拖拖拉拉。


就连高考成绩放榜时,他还在图书馆看英语书,自觉自律。


认识他的人都夸他:“爱学习,超自律,擅长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


试问一下,这种认真、专注,大小事都不敷衍了事的孩子,如何能不成功?







一位知名教育专家说过:


“孩子自觉性的建立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教育正常的话,至少也要到十五六岁,才能初步建立起来。”


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狠心。


只有“逼”孩子一把,不妥协、不纵容,制定规则、时刻监督,从小培养孩子努力投入,才能除掉他骨子里的懒散和任性,让他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这便是对孩子一生最好的保障。







父母是什么人,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三流父母,心里还未成年,整天浑浑噩噩,嫌累不做事,孩子看在眼里也学会了懒散、得过且过;


二流父母,只会对孩子使劲,把各种期待、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自己却找理由逃避学习,孩子在“双标”中迷失自己,变得纠结拧巴;


一流父母,教育孩子前先要求自己,自己先做好了,再带动孩子一起努力、长大。


他们或许没有高学历、高智商,也不懂什么大道理。


只知道,自己的行为决定了孩子的品性,父母进取孩子才会努力。


看过太多的高质量父母,不想孩子玩手机,自己就放下一切电子产品,以身作则拒绝诱惑;


不想孩子虚度光阴、无所事事,自己就做时间规划,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不想孩子找借口不学习,自己就拿起书本,哪怕下班再累再困,也坚持看书,利用业余的时间提升自己。


结果,养出来的孩子学会了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给自己做计划,在规定的时间里认真学习,靠自己的自觉、自律成为“别人家的小孩”。







知名心灵作家黄淑文说:


“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会长大为他们所看见的人。”


父母积极向上的姿态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父母上进、励志,造福孩子的一生。


想给孩子榜样的力量,父母就要先教育好自己,不停下自我长大的脚步,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高,飞得更远。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教育是世界上最单纯的事业,前期投入得越多,后期的收获越丰富。


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毫无保留地照顾、养育好孩子,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便是父母此生最大的修行。


作者 | 哎呀妈,愿用自己的心和笔,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图片 | 视觉中国
指导教练:豁亮联系电话:176084518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筑梦绿水青山是有远见的选择

下一篇:志向是孩子长大的引擎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裂变营销 ( 湘ICP备2021009467号 )

GMT+8, 2024-6-13 23:14 , Processed in 0.300017 second(s), 4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