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q7tyax27 发表于 2023-7-30 08:26:47

底层人士实现圆满人生的秘诀!从儒家哲学经典中汲取人生管理智慧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novel-static/31c084d1473364d8a83d64b0b3d82575~tplv-tt-large.jpeg?x-expires=2006039389&x-signature=KEBX%2FxNwjp03px1CK1zV7tEUslc%3D
</img>
第十章 儒家哲学智慧与管理者的圆满人生


圆满人生主要是由富贵人生、知识人生、道德人生和智慧人生所构成的,是现代管理者所追求的真正人生价值和意义。现代管理者在富贵人生的基础上,应当及时地由物质生活向精神生活转型。在精神生活中,他们所追求的人生,主要不再是以“功利”为目的的富贵人生,而是由富贵人生到追求“真理”为目的的知识人生,由知识人生到追求“善”为目的的道德人生,再由道德人生到寻求“心灵美”为目的的智慧人生的不断升华的过程。现代管理者只有在不断地追求富贵人生的实践中,由低层向高层完成人生层次的升华,才能保证圆满人生的最终实现。
一、知识人生


在精神生活中,现代管理者应具有“知识”的要素,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真才实学的知识型人才,使自己变成真正的“智商”,从而构建自己丰富多彩的知识人生。

知识是企业创新和成功人生的基石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呈现出三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即书本知识爆炸现象的加剧、知识老化速度的加快和科学综合化与一体化的加强。面对知识的老化和快速更新,现代管理者若不能与时俱进,站在人类知识的最前沿,不断地增加自己的新知识,淘汰自己的旧知识,更新自己不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有可能被社会无情地抛弃,更谈不上是跻身于世界知识前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强者。在知识激增和信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创新和成功人生的基石。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是权力的基础,也是获取财富的源泉。一句话,知识是构建富贵人生的根本保证。人的“智商”越高,知识越新越广,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社会地位也就越高。

求知方法与知识结构

在求知方法上,我国汉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曾指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两条根本途径。他的不朽名著《史记》,就是他本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结合的一部创新性著作。因此,要求现代儒商不仅要善于向世界上一切先进国家学习它们的宝贵知识和历史经验,而且还要善于脚踏实地地向社会实践这本无字大书学习,使自己不仅具有渊博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也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现代管理经验,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知识型的现代企业家。

在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既有书本知识也有实践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要求现代儒商应不断地积累书本知识,又要求他们具备各种社会实践能力。尽管知识与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但书本知识不等于实践能力。所谓实践能力,主要是指现代儒商应具备的十项能力:思维决定能力,洞察预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规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关系能力,劝说理解能力,调动积极性能力,创新转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多元能力之间虽是相辅相成的,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为重要。只有坚持多元能力观,克服理论脱离实践,方可塑造成完备的理想人格。

在知识结构上,要求现代管理者不仅精通自己专业的知识,具有丰富新知识的深度,成为“专才”;还要求他们尽可能地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其他知识,具有知识的广度,把自己培养成“通才”。只有这种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的完备的知识结构,才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外行”自居,以权势唬人,或知识面过于狭窄,或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只能败事而不会成事。

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现代企业必须适时地转变自己的社会功能。企业的功能不只是为社会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还应当是一所培养人、塑造人的学校。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先生在回答“松下是干什么的”这一问题时,指出:松下是制造电器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地方。所以,“松下”不仅办了许多学校,而且也经常根据社会需求开设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全面地提高“松下人”的“智商”,为松下企业创新不断地提供“创新型人才”。

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现代管理者不只具有在学校里获得的第一次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还要求他们进一步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早在中国春秋末年,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是“终身学习”、自学成才的典范。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生都在努力读书,追求知识。他曾说过:“学而不已,阖棺乃止。”(注:在《韩诗外传》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孔子燕居。子贡摄齐而前曰:‘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竭而智罢,振于学问,不能复进,请一休焉。’……孔子曰:‘……学而不已,阖棺乃止。’”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在家里休息,他的学生子贡就提着长袍下襟去见他,说:“我跟你学习好几年了,可是现在感到才能枯竭,智力疲惫,看来学问是停止不前,不会再有什么进步了。还是让我把学习停止一下吧。”孔子答曰:“学习是不能停止的,一个人应该是到了进棺材的时候才能停止自己的学习。”孔子深刻地阐明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又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他将读书学习视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和终身目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发愤图强、刻苦读书的优良传统,如苏秦锥刺股、孙敬头悬梁、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等等。在现代社会中,毛泽东是“终身学习”的典范。他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从四五岁读蒙书开始,无论是在战火中还是日理万机中,真正做到了“枕上、厕上、马上”手不释卷,嗜书如命,就在他弥留之际还叫人为他念书,直到去世,整整读了将近80年的书。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前人的这一优良传统,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在读书中充实自己的创新知识和实践能力,使自己具有终身学习和灵活驾驭知识的能力,从而为走向成功之路奠定牢固的知识基础。

读书是一种愉快和谐的人生境界

发愤读书,是苦也是乐。读书有两种:一种是把读书视作谋取功名利禄的重要手段,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这是一种过度功利化的有目的读书。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在家长的设计与逼迫下学生读书是为了考取名牌大学,读英文是为了出国留学;成人读《周易》是为了算命,读经管类书是为了当老板。这种读书,在多数情况下是苦涩的,根本无愉快可言。另一种是随个人兴趣爱好,读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书。这种不带功利目的的读书,则是一种愉快的读书。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这种读书犹如儿童读小人书、成人读小说一样,随兴致所至,广泛涉猎,完全出于人的趣味。正如鲁迅在《读书杂谈》中所说:“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

人生读书过程,既是求知问道、修身养性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生境界的不断升华过程。明代民族英雄和著名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盛赞读书之乐,极写读书之趣,诗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香。”现代也有一位名人在他的书房内,挂有一副对联云:“抛他难抛身外物,读我平生未读书。”当你在静静的书房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你的丰富人生阅历去解读书中所阐述的哲学智慧和人生理念有所悟的时候,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你会顿时将自己一生所追求的钱、权、名、色等“身外之物”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完全摆脱了令人痛苦的世俗的“功利境界”而升华为君子的“道德境界”。这里所说的“胸次全无一点尘”的“道德境界”,是一种愉快和谐的人生境界。这正是:“世事浮躁唯拥书城而心静,人间烦嚣但闻墨香而气平。”在这一境界中,读书让人超脱,读书使人宁静,读书叫人满足。这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种心灵净化。曲阜孔府有清代秀才胡二乐题写的横幅:“读书不独能变化气质,且能养人精神。”法国哲学家梅里特在《人是机器》一书中指出:“征服全世界也抵不上一个哲学家在他的书房里所尝到的那种愉快。”

全民读书是一种文化软实力

读书不仅可以提高儒商的文化知识水平,而且也可以提高儒商的道德水平,可以启发儒商的哲学智慧,还可以培养儒商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这种文化软实力,才是真正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所在。所以,温家宝总理指出:“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在读书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今天,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为“世界读书日”。近年,我国有识之士建议将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定为“中国读书节”,并发出“享受阅读乐趣,共创学习型社会”倡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读书活动。

在此,我愿与大家共勉:少一点应酬,多一点读书。不管你有多忙,每天至少要保证一小时的读书时间,努力打造自己丰富多彩、心灵愉快的知识人生境界。
二、道德人生


现代管理者不只具备“知识”要素,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要素,进一步由知识人生升华为道德人生,由知识型企业家转变成道德型企业家,将自己培养成真正的“德商”,努力打造自己品德高尚、作风正派的道德人生。

“高尚品德”对于现代管理者来说,具有控制人生道路和企业发展的方向盘作用。企业家和科技人员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和财富。“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他们在面对金钱、权力、荣誉和美色的诱惑时,能否有定力,能否抵御住这些诱惑,除了外在的“法制”和“礼治”制约外,真正能够长久起作用的还是其内心的道德防线。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在最完善的时候是动物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与法律和正义隔绝以后,便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它在动物中就是最不神圣、最野蛮的。”现代一位科学家也讲过类似的话:“如果没有道德和人格的支撑,那么科技越发达,人的文化层次越高,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就很可能越大。”因此,“高尚品德”在企业发展中,控制和规范着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言行,使他们不偏离企业发展的正确轨道,使自己成为有益于企业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现代管理者的“品德”要素,内容十分丰富,诸如“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等。针对当前市场经济中道德严重缺失的现状,我认为主要应当继承和弘扬儒家的“仁爱”、“诚信”和“宽容”三种美德,为市场经济提供道德保证和人格支撑。

仁爱精神

只有大力营造宽松、友爱、和谐的创业环境和人际关系,才能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长大。而要创造这样的社会人文环境,就必须从道德层面大力培养现代儒商的“仁爱”精神。仁爱精神是正确处理“己(自己)”与“人(他人)”关系的基本理念,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黏合剂。

儒家所谓“仁”,即是“爱人”(《论语·颜渊》)。“仁者爱人”就是要求每个人心中不只有自己,还要装有他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亲爱他人、尊重他人,做到与他人友善相处,而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季羡林先生在回答什么是“好人”时,认为“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

“爱人”有两条重要原则: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即要求自己欲立、欲达的事,也要尊重别人有立、有达的权利和愿望,这是从正面而言。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即凡是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于别人,这是从负面而言。两者合起来,孔子称之为“忠恕之道”。只有按照“忠恕之道”原则待人接物,才能达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和谐人文环境。

每个人既是个体的人,也是群体的人,个体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他人之外而单独生活。所以,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既不能简单地“以公灭私”,也不能简单地“以私灭公”。因为这种片面性的观点,只能加剧公与私、己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所以,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一定要克服心中只有自己而无他人的极端利己主义。心中只有自己的极端利己主义,对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是十分有害的。

现代管理者要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必须牢固地树立“感恩”意识。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应当成为现代管理者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强化人的感恩意识,使人际交往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从而缓解人与人的对立与冲突,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友善。感恩意识是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凝聚力,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精神财富。

诚信原则

诚信是现代儒商的修身之本,也是营造企业内外互信人文环境的道德保证。

现代管理者要想构建企业内外互信的人文环境,必须坚持三点:

(1)坚持“戒欺”(“不食其言”)原则。现代儒商对于自己的员工、顾客和合作伙伴,既要做到“以诚待人”,也要做到“言则不欺”。

(2)坚持“慎诺”原则。现代管理者有时所以失信,除了有意欺骗和情况变化外,多数是轻诺所致。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慎诺”呢?《管子·形势解》篇有一段精彩论述:“圣人之诺(许诺)已(不许诺)也,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义则诺,不义则已;可则诺,不可则已;故其诺未尝不信也。故曰:必诺之言,不足信也。”从信用管理角度,企业家在向员工和他人承诺时,一定要“论其理义,计其可否”,然后再决定自己是否承诺。所谓“论其理义”,就是考虑事之合理义者则许诺,不合理义者则不可许诺。请问:你能把国家机密和企业机密情报诚实地告诉敌人吗?你能把企业保险柜的密码如实地告诉抢劫者吗?这是不合理义的犯罪行为,一定是不能告知的。对于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你能如实地把病情告诉他吗?对于一个不能信赖的人,你能把企业的机密告诉他吗?显然是不能告知的。从“合义”与“不合义”原则出发,该说实话时说实话,该说谎话时说谎话,不该告知时就不告知。这是一种君子之信。所谓“计其可否”,就是即使“合于理义”,也还要看自己能力能否办到,能则诺,不能则不诺,切忌虚荣心,打肿脸充胖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食其言”,取得企业员工和他人的信任。否则,只能使企业家的信用资源流失,造成“不诚者失信”的恶果。正如清代学者石成金所言:“轻诺者必寡信,与其不信,不如勿诺。”(《金言》)这是现代儒商应当牢记的至理名言。

(3)恪守孔子的“口锐者多诞而寡信”(刘向《说苑·尊贤》)信条。凡是花言巧语的承诺,多是不可相信的荒诞不实之言。现代社会中流行的“忽悠”之风,多是荒诞不实之言,应提高警惕,严防上当。信言是一碗苦丁茶,味苦却沁人心脾;美言是一坛鸩酒,醇香却夺人性命。真诚质朴的信言,逆耳却醍醐灌顶;阿谀奉承的美言,顺耳却贻害无穷。“人在甜言里会摔跤”,“说嘴郎中无好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诚信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构建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道德准则,是社会秩序正常运行和塑造企业形象的道德保证。因此,现代管理者必须加强诚信品德教育,在企业管理和市场经营中,以诚实守信为荣,把诚信意识变成自觉的行为规范,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把诚信视为现代文明之基,使诚信成为通往成功之路的“通行证”。

宽容美德

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现代企业的创新活动多是跨学科、跨领域的集体创新实践活动,创新成果也多是集群体智慧攻关的结晶。所以,要营造这种团队精神,现代儒商就必须具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的宽容美德。为人处世亦应胸襟宽广,豁达大度,无欲无私,就好像空旷的山谷一样,能够包容人世间的一切,既能容事,又能容人,具有宽容大度的美德。切不可眼光如豆,心胸狭窄,待人尖酸刻薄,排斥他人,孤芳自赏。对待恩怨,要求做到“德必报,怨不仇”。地位越高,心胸越要大度,真正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实践证明,宽容美德是打造团队精神的重要道德保证。宽则得人,宽则得福,宽则得乐。“有容乃大”是走向成功的人生智慧。

在待人上,现代儒商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他人的优点与缺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包括圣贤在内)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对于他人的优点要容得下,切忌嫉妒;对于他人的缺点,也要容得下,不要过于计较,应持宽容态度。

明朝思想家刘基在《郁离子·捕鼠》一文中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赵国有个人家老鼠成患,他就从中山国讨回了一只猫。这只猫善捕鼠,也爱吃鸡。过了一个月,老鼠捕尽了,鸡也被它吃光了。赵人的儿子问其父:为什么不把这只猫赶走呢?赵人回答:目前我们家最大的祸患是老鼠而不是鸡,老鼠偷吃粮食,咬坏衣服,穿墙壁,破坏家具,我们就得受冻挨饿,没有鸡吃顶多没有肉吃,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

在中国历史上,庞涓是一个典型的嫉妒心很强的人。庞涓和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学生。鬼谷子根据两人的特长,叫孙膑侧重学谋略而兼战法,让庞涓主学战法而兼谋略。学期将满,鬼谷子对孙膑和庞涓说:“你两个同门学习三年,一个善谋,一个善战,若能一心,同保一主,一定能治乱世,定太平,双双成名。”当着老师的面,孙膑、庞涓二人都表示一定遵从师教。但是,鬼谷子已看出孙膑是真心实意,而庞涓则是口是心非,因而叹道:“山人三年心血,却教出一福一祸,真乃教子在师,成名在己也!”后来,庞涓果真背着师傅投奔魏国被招为驸马,又当了大将军。但是,他始终害怕孙膑下山施展智谋,压住自己的威风,遂起杀害孙膑之心。于是,他编造谎言骗孙膑到魏国,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他以为孙膑成了残废之人,再也没有用了。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孙膑被救回齐国,施展智谋,让庞涓最终兵败马陵道,落了个万箭穿心的可耻下场。真可谓是嫉妒如火,害人亦害己。

在恩怨上,现代管理者要具有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的美德。由于价值观念和利害冲突,人世间难免产生恩恩怨怨。孔子既反对“以怨报德”,也反对“以怨报怨”,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所谓“以直报怨”,即是以公正无私的态度报答仇怨;所谓“以德报德”,即是以恩德报恩。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化解人际仇怨的切实有效办法。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指出:“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现代管理者的正确态度,应当是“记恩忘怨”。

在是非上,现代管理者要学会在是非上“不争”、在诽谤上要坚持“无辩”。明是非,白诽谤,乃是常人之情。而道家则在是非上主张“不争”。金缨在《格言联璧》中主张:“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这是一种以无心息天下之争心的人生艺术。在诽谤上,道家主张“无辩”,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宋朝有个名叫富弼的大臣,当有人告诉他“有人在骂你”时,答曰:“恐怕是骂他人吧。”又告之:“是指名道姓在骂你。”答曰:“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姓同名的人吗?”富弼并非不知道有人在诽谤他、咒骂他,只是“无辩”、“能容”而已。这种宽容态度也是一种化解人际矛盾的有效方法。

在荣辱上,孟子指出:“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在人生路上,人有时会受到意想不到的赞誉,这种赞誉往往是“行不足以致誉而偶得誉”。同时,人有时会受到意想不到的责备、诽谤,这些“毁誉之言未必皆实”。那么,如何正确对待“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呢?由于世俗之人为名利得失所惑,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一旦受到宠爱或屈辱都会感到意外的惊喜。惊与喜以“小我”的得失利害为转移,整天为宠荣与屈辱所惊扰。中国儒生黄淳耀在《自监录》中主张:“在我者有愧焉,不可以人之誉我而辄喜也。在我者无愧焉,不可以人之毁我而辄惧也。”君子应胸怀若谷,无私忘我,置荣辱、祸福、生死于我之度外,哪里还有什么荣辱惊喜可言?在《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中,有一则故事:宋代名相王安石挂冠而归南京时,不用官船,微服归行。他的一名亲吏江居禀道:“相公白龙鱼服(比喻权贵人物化装微行),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荆公道:“常言‘宰相腹中撑得船过’,从来人言不足恤。言我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过去便了。”这种传统美德,为后人所传诵,所奉行。

现代大画家齐白石的座右铭是:“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是因为在他看来学无止境,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别人尊自己为大师,而自己却不能以大师自居。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如果自己骄傲了,就要落后了。所以,长期虽在荣誉和花环中生活的齐白石,他既不得意忘形,也不故步自封,终成为人民艺术家和国际和平奖获得者,洒脱地“人誉之一笑”。饱经风霜的齐白石,深知世态炎凉,人多嘴杂,欣赏眼光也不同。对同一幅艺术作品,喜欢者可能将它捧到天上,厌恶者可能将它踩在地下,心存偏见或嫉贤妒能者也大有人在。所以,外界的骂声、嘘声、喝倒彩声,虽然难以入耳,也只好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人骂之一笑”。心底无私天地宽,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何必为私欲所惑而患得患失呢?现代儒商应具备“无恶而毁不惧,无善而誉不喜”的高贵品格。
三、智慧人生


现代管理者不只要有“知识”和“品德”要素,还必须具有“智慧”的哲学头脑,进一步由道德型企业家转变成智慧型企业家,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真正的“哲商”,铸造自己的智慧人生,这是对道德人生的进一步升华。

哲学是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形而上学理论基础

中外企业和科技发展史证明,凡是能够在世界上声名鹊起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几乎都是得益于哲学智慧的人。科学是现代技术的基石,而哲学又是科学的基础。要想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首先就要从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而要想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首先就必须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转换哲学思维方式。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取决于哲学的影响。从科技史看,对科学技术作出重大贡献的一流科学家大多同时也是哲学家,至少在哲学上也具有很高的造诣,如外国的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莱布尼兹、笛卡尔、马赫、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彭加勒和中国的墨子、张衡、宋应星等,无一不是如此。这是因为哲学对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哲学可以为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设定方向和开辟道路,哲学可以为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提供形而上学理论基础。因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在我看来,现代管理者在智慧人生上至少有三大特质:一是要有一颗灵动的辩证思维头脑;二是要有一双认识市场、把握机遇的慧眼;三是要有一种“无欲故静”的“主静”(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心态。

一颗灵动的辩证思维头脑

现代管理者应具备辩证的理性哲学思维。他们是负有历史使命感的企业家和科技人员,是站在战略全局高度把握企业发展规律,运用辩证思维提升企业人员素质的专家。所以,现代管理者应成为哲学家,至少也应成为哲学造诣很高的人。第一,要求现代管理者树立战略思维方式。在空间结构上,把握好系统思维方法;在时间维度上,把握好纵向性、历史性的综合分析方法;在目标导向上,把握本质性的思维方法。第二,要求现代管理者树立辩证思维方式。既要从正面把握对立互补思维方式,坚持“求同存异”策略,又要从反面掌握逆向思维方法,获得一种多向思维和重组的人生智慧。第三,要求现代管理者要有悟性,要有一点即通的直觉,要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方式。现代管理者应具有开放性思维方法和进取性思维方法,并努力寻找求异性思维方法。在当代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企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儒商的创新思路,而现代管理者的创新思路又源于他的哲学智慧,这几乎是一条规律性现象。

现代管理者在市场经济中的创新实践活动,不仅依靠于他们的一颗辩证思维头脑,而且他们也需要有一双认识市场、捕捉商机的慧眼。自然界本身和人类社会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必然性是偶然性的内在根据,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外在表现。科学技术的创新,往往是在观察世界和科学实验过程中,偶然发现的某些新现象。当发现这些新现象时,如能紧紧捕捉它,并以它为起点进一步揭示其背后的必然性,就一定会在科学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发现,这就是机遇。

机遇是科学技术创新的起点。法拉第以奥斯特偶然发现电和磁的关系为起点,在1822年提出了转磁为电的问题,继而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从而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以伦琴偶然发现X射线为起点,继而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汤姆森发现了电子,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N.玻尔、德布罗尼、海森堡和薛定谔等人共同努力,构建了完整的量子力学体系,从而揭示了微观物理世界的基本规律。他们在科技上的创新,都是得益于一双在偶然中捕捉机遇的慧眼。

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有一双捕捉机遇的火眼金睛,善于把发现的偶然现象变为发明和创新的契机。诺贝尔在1867年由于偶然性事件发明了75%硝化甘油、25%硅藻土的黄色炸药——“待纳米特”。尔后,由于他在实验中不小心打碎试管将手指划破的意外事件,促使他以硝化纤维代替硅藻土,进一步改进了炸药,发了大财。巴甫洛夫在1904年无意中从腰上的喂食铃上发现了条件反射,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一双认识市场、把握机遇的慧眼

在市场经济中,现代管理者如同科技人员一样,也必须独具一双发现商机、捕捉商机的慧眼,并且还要善于将这些商机转化为企业创新的行为。这里,以唐代“御轩春”药酒的由来说明之。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有一次外出打猎时,偶然遇见一只母鹿生产后自食其胎盘、以补产后虚体的情景,便向随驾御医问之,遂触发了御医的灵感。于是,他取新鲜鹿胎,并配各地诸侯进贡的名贵天然药材,潜心研究,想为皇帝配制一种延年益寿的健身药品。经过多年的苦心摸索,并在皇亲显贵、后宫嫔妃中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了使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养颜抗衰、性觉频动的灵丹妙药。皇帝服用此药后,功效果然神奇,于是赐名“御轩春”,载入典籍,以益世人。

清代光绪年间,太谷曹家设在沈阳的“富生峻”钱庄,有一位精明能干的掌柜,他在返乡探亲的路上,忽觉腹中难受,便钻到高粱地里出恭,无意中折断一株高粱,发现粗壮高粱内爬满了虫子。顿时发现商机,心中暗喜。马上令车夫返回沈阳,立即派伙计到市场上大量购买因新粮即将登场的低价高粱。秋天收获时,因虫害高粱大幅度减产,高粱价格猛涨。此时,“富生峻”钱庄高价出售高粱,获利丰厚。明清以来,不管是“晋商”还是“徽商”,他们之所以能够雄踞于商界数百年,就是因为他们独具一双发现商机、捕捉商机、勇于创新的慧眼。

一种“无欲故静”的“主静”心态

现代管理者的企业创新,除了需要辩证思维头脑和一双慧眼外,还必须具有一种“无欲故静”的“主静”心态。企业创新和科技发明并非是“文化快餐”的朝夕之功,而是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现代儒商面对现实生活的任何压力、诱惑和危机,必须保持一种“主静”心态,从容淡定。“主静”心态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成功之道。

当代社会,这种“主静”心态是现代儒商应具备的一种高贵品格。在竞争激烈的今天,随时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能否在挑战和压力面前透出“独钓寒江雪”的冷静与从容,对现代管理者是一种严峻考验。

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是一位深谙宁静智慧的西方老人。他居住在美国的一座小城奥马哈市。在没有电脑的办公室里,没有手下经理经常向他汇报,只是偶尔给自己的经理打电话,下达交易指令,他说:“这儿没有多少事可做。”他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思考和阅读。他有时间为《温柔地爱我》填写新词,为比尔·盖茨生日助兴。他能以“无为”的心态,克服股市上的“恐惧”和“贪婪”,始终恪守“看好—买入—持有”的战略。沃伦·巴菲特认为,他所属的子公司经理应不受他的干预,自行经营公司的业务;他们也不必遵循统一的公司经营策略或经营目标。沃伦·巴菲特在网站上公开发表声明:“我们放手让下边去干。”在他的经营理念和活动中,充分地体现了心静如水的从容淡定精神。

在企业管理和科技创新中,时刻面临着危机和风险。一旦遇到险情或身陷逆境时,要求现代儒商要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在险境中,一个成熟的现代儒商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冷静的理性来化解险情。如果不具有这种大将风度,而为惊恐情绪所左右,必将铸成大错,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美国波音公司一架波音737飞机在檀香山上空突然爆炸,一名空姐当即被抛出机外,其余89名乘客和其他机组人员无一伤亡。面对这次严重的空难事件,波音公司主管毫不惊慌,马上派出高级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冷静地分析事故原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们认为飞机过于陈旧、金属疲劳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于是他们借助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介大造舆论,对空难事件大肆宣传,认为一架已飞行了20年,起降九万多次的陈旧飞机还能保证乘客无一伤亡,这就证明波音公司的飞机质量是可靠的。这样,不但没有损害波音飞机的安全形象,反而使公司化危难为机遇,因祸得福,订货量成倍增加。

由上可见,处变不惊、临危不惧、从容处之的以理制情、以静制动的冷静心境,对企业创新和化解危机是何等重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底层人士实现圆满人生的秘诀!从儒家哲学经典中汲取人生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