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2rz8suukss7k 发表于 2023-7-28 07:47:32

我国至今健在的3位开国将帅:最年轻的100岁,年长的有110岁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为了守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无数的革命老兵在战场上前仆后继,置生死于度外,纵使是长夜难明,也有人舍身燃灯。

如今,很多革命老兵在和平年代中因为身体原因不幸离世,虽然他们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们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必定会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开国初期,一批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兵,这些特殊的英雄得到了国家的肯定与表彰,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

可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些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将帅中,目前,还健在的也仅剩下3位。

其中,中将和以上级别的开国将帅已经全部离世。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81c8678420a4e398c739f6a7a80c54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862974&x-signature=ecFhC1cGv3zBxm%2Bst8UEzx9ONk0%3D

“风骨卓然”王扶之

如今刚好年满百岁的王扶之少将是开国将帅中,依旧健在的一位。

出生于1923年的王扶之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陕西人,而他的一生可以用“波澜壮阔,风骨卓然”八个字来高度概括。

20世纪20年代的陕西,当时的关中地区在几年间遭遇接连不断的旱灾,导致陕西人民的生活条件每况愈下,食不果腹的同时穿衣保暖都是大问题。

就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王扶之少将却迅速长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比同龄人高出一个头的王扶之自然被一家人寄予厚望,从此王扶之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开始了没日没夜地干活工作,日复一日地上山开垦土地。

但是,出生大山深处的王扶之没有放弃自己心中那个将军梦。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abb6d582e364dacbe426b81cdb30d6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862974&x-signature=rHl7mwSA5OOcEYKJQCLTCkeWW1I%3D

多年后,王扶之少将面对采访说道,“我出生于大山中,我的人生中有太多细微的开心与悲伤,但有一次,仅仅就是那一次与众不同的经历,深刻地改变了我。就是那一次一生中仅有的机会,让我彻底投身于革命事业,毫无保留地献身国家。”

1934年,王扶之年仅11岁。

在一个稀松平常的日子里,王扶之在山上放牧着自家的小羊。

百无聊赖的王扶之在山顶上眺望远方,不经意间却把自己吓出了一身冷汗。

在山顶上的王扶之看到了不远处有着一支红军队伍。

年纪轻轻的王扶之知道,在那个军阀割据的战乱年代,当你在外面遇到了军队,不仅你的羊会被掠夺一空,甚至自己的小命都不一定能保住。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a027bc12d23443b82aa6206fba2ad1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862974&x-signature=yqThAt%2F8GIQLvy0d%2BFRdxzZBnp0%3D

撒腿就跑的王扶之慌不择路,一下子撞进红军队伍士兵的怀中。

当王扶之以为自己的羊将要被抢走的时候,他却看到了红军战士给了他一个冒着热气的馒头。

王扶之仔细地观摩着这支队伍,感到了这支队伍的不同之处。

整齐划一的步伐,还唱着鼓舞人心的军歌。

威武雄壮的红军队伍一下子就把王扶之吸引住了。

从小就向往为国家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的王扶之,对驻扎在村庄旁边的红军军营提交了参军申请。

可惜年仅12岁的他,不满足参军的年龄。

王扶之没有放弃,年纪轻轻的他因为长年的工作皮肤黝黑,而且比同龄人高了一个头。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f45dfbf49cf49aebea40c02fda63f5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862974&x-signature=uxIaj0iGUvy0XsFdPZyPsNwqaFo%3D

指导员从头到脚仔细打量着王扶之,问道,“你多大了?”

“16岁。”王扶之脱口而出。

忐忑不安的王扶之就得到了批准加入红军的好消息。

从此,王扶之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一年后,王扶之顺利加入党组织,担任测绘员。

在解放战争后期,王扶之已经当上了团长,在战场上为前线战士们做好后勤工作。

在一次九死一生的作战中,王扶之所在的指挥部被日军在夜间偷袭,突如其来的炮灰直接摧毁了指挥部的大楼,指挥部全体的士兵们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即使摧毁了指挥部,日军也没有善罢甘休。

接连不断的炮火让指挥部的残垣断壁上洒满了战士们的鲜血。

得知消息的彭德怀非常痛心疾首,即刻下令一定要在废墟中找到战士们的遗体,将他们好好安葬。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abc86c5c4aa489c8a816c76ee2fc30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862974&x-signature=zX7QOnWCsDHqbziJv%2BY4KGI0oqY%3D

后来经过几十个小时代搜索,才将王扶之救了回来。

解放战争结束后,王扶之没有选择休息,而是马不停蹄地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期间,王扶之率领着将士们入朝参加作战。

先后担任副师长、师长的王扶之参加了第一次到第五次的战役。

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王扶之,在结束了抗美援朝的作战后,回到祖国的他也没有选择退居幕后安享晚年。

而是先后担任山西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继续发光发热,为国家奉献。

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王扶之,又在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
而已到耄耋之年的他也在1998年选择退休休养,如今是开国将帅中,依旧健在的年纪最小的一位。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28416c0eb484e4194f9a4789af579a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862974&x-signature=RJDlkz1Ky%2BmBm3zYx23vp08z%2FsQ%3D

“坚定信念”张力雄

如今,已经110岁的张力雄少将是依旧健在的开国将帅中最年长的一位。

与王扶之少将如出一辙的是,张力雄少将也是出生寒门。

1913年,在福建省上杭县的一户农村家庭中,张力雄出生了。

家徒四壁的贫苦环境使得张力雄在很小的时候就去到造纸厂打工补贴家用。

虽然每天都在重复着枯燥无味的机械动作,但是从小就在造纸厂工作的经历磨炼了张力雄的意志力。

这段灰暗的经历打击着张力雄的肉体,却让他的精神更加顽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力雄从小在心中种下的革命种子渐渐萌发。

在张力雄还小的时候,身边的穷苦环境就深深地刺激了他。

没读过几天书的张力雄明白,只有革命才能让最底层的劳苦人民翻身做主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deb31c5225d4e97b5acac9a14444f3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862974&x-signature=r9vetk70Jsn75E%2FgWbi9o9hBqls%3D

因此,张力雄在小时候就非常向往加入红军的队伍,为祖国、为人民上战场争取权利与自由一直都是张力雄的梦想。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此后,张力雄一直活跃在革命运动当中。

最终在1929年时,张力雄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又在两年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加入组织的张力雄从未动摇过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从1929年,年仅16岁的张力雄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起,张力雄就身先士卒地投入到各类革命运动中。

1932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的张力雄深知自己的文化水平较低,需要更加牢固的理论知识才能支撑他在战场上更好地作战。

于是,张力雄毅然地进入江西瑞金的红军学校中深入学习。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8c831deee1e452e826e082d99074f6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862974&x-signature=APQe3tcU6l8Kqx%2FNESbtJYZu2vI%3D

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同时结合了自己在战场上的经验,张力雄少将在红军的多个关键战役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当后来的采访问及张力雄少将为何在当时能够如此坚定自己的信念,据张力雄少将自己的回忆,当时的他对毛主席非常地敬仰,一直将毛主席作为生活中和工作上的偶像。

而在张力雄21岁时,在瑞金开会的张力雄见到了一直以来敬仰的领袖。

毛主席对他的接见与鼓励与伟大的偶像的力量,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革命、为国奉献的决心。

在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多次重要战役后,张力雄没有选择退居二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到毛主席亲自派遣的张力雄没有丝毫地懈怠,前往江西省担任军区政委。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1f7f8d474374fd1ae742fcdb9ea961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862974&x-signature=fofU3BfpBIFh8jKd6tmLO9CdB%2Bw%3D

在任期间,有伤在身的张力雄兢兢业业,没有辜负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对江西省的军事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88年,张力雄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

退休后的张力雄在晚年时还心系着人民。

2016年,张力雄将自己攒下的10余万元积蓄悉数捐出,帮助自己家乡上不起学的贫困儿童。

采访时,张力雄少将含泪说:“自己小时候就是因为没钱上学,才被迫放弃学习,自己不希望家乡的小孩们现在还是重蹈覆辙。”不禁让人感动落泪。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时,已经年过百岁的张力雄在医院的病房中,佩戴上了那枚“光荣在党50年”的奖章,熠熠生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ea1b1d429ef488da6c4459e5c421d0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862974&x-signature=B4pUJsB0qMmT1zg83zPUjEpPhC8%3D

“漫天炮击”文击

不同于前面两位开国将帅,文击少将的革命之路霸道干脆。

1918年出生于河北的文击少将,在目睹了战乱年代普通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惨剧后,从小就立志参加为国家的安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三位将领中最晚参加革命的一位,文击在1937年加入八路军,又在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虽然入党的时间略晚于其他两位少将,但是文击少将立下的丰功伟绩可丝毫不逊色于其他人。

年仅19岁的文击一腔热血加入了八路军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在不久后,文击的骁勇善战被上级领导发掘。

在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扩建为炮兵学校后,文击被任命为炮兵学校的政委。

文击少将不仅精通实践,同时他的理论知识掌握得也非常牢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b339eefe7924d8fbe68353163bcee1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862974&x-signature=ckMqDE0Vh8mjaqve2Z7T3gJxEmc%3D

短短几年间,炮兵学校就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新鲜血液,大大加速了革命战争的进程。

在新中国成立后,文击并没有选择隐退,而是继续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发光发热。

抗美援朝战争中,文击担任志愿军炮兵第一师师长,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上没有一丝畏惧。

入朝作战的文击,在一次捕获了一名美军连长后,美军连长对着文击说:“你们炮火如此凶猛,我觉得你们拥有的武器一定比我们多得多,才能日夜不停地轰炸。”

听到这里,文击笑了笑说:“虽然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勇敢果断,但是我们的大炮的的确确比你们少得多。不过好在我们知道如何利用有限的炮弹,而发挥他们最大的威力。”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d293acd0f78415d9f7e142b76ab28a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862974&x-signature=ehtjiasTFssglqV49w2RNZ8aOpk%3D

一位美军的记者在战争后对文击少将这样评价道:“美军被炮兵连无所匹敌的气势所震撼,我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战役。”

漫天的炮灰使得刚烈果敢的作战风格,在成为了文击少将最大的特点的同时,也成为了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挥之不去的阴霾。

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

结束作战后的文击少将在1988年被授予了独立功勋荣誉章。

而退休后的文击少将像张力雄少将一样,心系慈善事业。

省吃俭用的他多次将自己的辛苦攒下的退休工资捐献给国家,累计捐款超过十万元。

老一辈战士的风骨秉性,在文击少将身上一览无遗。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a9099b933784782b01d57e6d44403f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862974&x-signature=O5A5GxMaJik8LyPNvfyKahOdHNg%3D

结语:

三位依旧健在的开国将帅见证了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年代发展为现在的国际强国,见证中国高速发展的他们才是最大的功臣。

如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宁的年代,更不能忘记他们为国家、为人民的无私奉献。

英雄从来都是以整个大地作为自己的陵墓,他们有的英名不仅镌刻在有形的石碑上,也在后世千万的人的心中留下了无形的印记。

在跨越了千难万险实现了全国人民的统一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将帅们并没有选择解甲归田、退隐二线,而是转身便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中,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殚精竭虑。

如今祖国繁荣昌盛,可依旧健在的开国将帅仅剩三位,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也鞭策着我们,更加投入得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做出新时代的贡献。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56f2808dd274a09ae13b2be9f6fca3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862974&x-signature=oz9bkrWtfz%2BNzEPKOiMZmqmSonE%3D

参考文献:

《风范——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共产党员》2022.09.03

《开国将帅的亮剑人生》--《新湘评论》2014.08.16

《开国将帅的传奇人生》--《党史天地》2009.10.1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至今健在的3位开国将帅:最年轻的100岁,年长的有1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