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 发表于 2023-3-20 07:21:11

人物轶事:王震将军和知识分子的故事

"我们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让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挑起重担,干一番大事业。我国有很多学有成就的知识分子,至今还没有受到充分的信用,今天说他有这个毛病,明天说他有那个毛病,求全责备,不敢重用。可是到了国外,人家非常看得起,当成了宝贝。为了共产主义的事业,我们应该有更大的气魄。我们要发现人才,知人善任。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大批具有特殊才能的专家是搞不好的。"
这些充满激情的话,是王震将军1979年在国防工业系统领导干部会上讲的。它凝聚了老将军几十年来对我国知识分子信任的感情。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cfa759a35fc45c099cec8e1b17e949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4631120&x-signature=nCcl21dOcH68rjgvja2ne7u%2BGPA%3D

王震将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能征善战的英雄业绩,已为世人所传颂,但将军关怀、爱护知识分子的感人事迹,却并不为很多人所了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历史时期,看一看老将军是如何对待我国知识分子的。
王震同志出身贫苦,祖父当了一辈子长工。他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到粤汉铁路做工。当时,铁路上的工程师都是英国人,铁路工人受尽他们的欺侮、凌辱和折磨;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工人的态度不是那样。从这时开始,他就对我国知识分子有了好感。王震同志在和一些同志交谈时说:"我和知识分子有过这么一段缘份。五四运动后不久,我曾给铁路的高级职员当过工役。他们那些上学的子女由于受到五四运动思想的影响有爱国心对我比较好,不仅不把我们这些穷工人看成奴隶,而且同我们交朋友可以说,在我接触知识分子的开始,就给我留下了好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两湖,在这困难的时刻,王震同志担任党的秘密交通工作,有一次,他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从长沙送几个知识分子到岳州途中得知,粤汉铁路在长沙和岳州的党组织遭到了破坏他临危应变到了武汉,寻找党的组织,由于情况变化,党组织没有找到,只能在武汉流浪,这时,吃饭成了大问题,为了掩护这几个知识分子,王震同志承担了解决他们吃饭问题的重担,开始,王震同志在武汉街头卖荸荠,一天赚不到几个钱,难以糊口,老饿肚子,后来,王震同志想发租到了一部黄包车,每天早出晚归,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靠卖苦力挣来的血汗钱维持大家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几个月,直到后来,找到了党组织为止这段不平常的经历,被一些熟悉王震同志的老同志传为佳话。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5a4c3b8c7b147e2b606afb7eb5849c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4631120&x-signature=exsmLHq%2B%2Fhl%2FAw5R2K0Iz94uWfw%3D

"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惜小人"。这是《三国志》中对于关羽和张飞的记载。毛主席曾举此对王震同志说:"取两人之长,去两人之短。"王震同志以此作为警语,在革命实践中这样做了。他对部队的战士爱护备至,对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礼贤下士给以尊重信任,唯以重托。
对总工程师,总设计师等技术干部,王震同志都亲切的称之为老总,他在视察工厂农场听取汇报时,总要问老总来了没有,谁是老总啊?往往要把那些工程技术人员拉到自己的身旁,问这问那,在听取汇报时,他不仅听党委书记得汇报,听厂长的汇报,而且总要听听总工程师,总农艺师等技术负责人的汇报,1979年八月,他在沈阳视察工作,同省市领导同志一起听取一个工厂的汇报到吃中饭的时候,他不留别人,而只留那些工程师,设计师陪他同桌吃饭,边吃边谈,十分亲切。
王震同志每当要完成一项重要工作时,身旁总带着几个专家,技术人员做参谋,当顾问,1953年底,中央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王震同志任司令员兼政委,党中央交给了一项任务,抢建从广西黎塘到广东站江的黎湛铁路和从鹰潭到厦门的鹰厦铁路,以巩固东南海防,为了加强领导,迅速完成这样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经王震将军提议,中央军委批准,铁道兵司令部由北京搬到了施工现场,这是一个创举。当时铁道兵有些技术干部不安心,在部队工作,而部队中的有些同志对知识分子也存在着偏见,这都影响了技术干部积极性的发挥,王震同志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在临近施工现场的广州举行空前规模的技术干部大会,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全兵种工程师以上的技术人员全部应邀参加,王震同志在讲话中阐述了技术干部在铁路建设中的重要性批评了有些领导同志轻视知识分子的错误倾向,也批判了少数技术干部向往大城市要求离队的错误思想,会议期间,他找技术干部个别谈心,征求大家的意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了技术干部在部队的职责,职称,待遇等具体政策,建立了技术责任制,在铁道兵师团各级设立总工程师在各级领导班子中设立技术副职,使技术干部有责有权,王震同志在铁道兵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历史已经证明是有战略眼光的,完全正确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4496d074d3b44938eede9383e7d94e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4631120&x-signature=byoMuYmhALJzw2weyOOkgivwXtw%3D

这次会议极大地调动了技术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黎湛铁路一年多修通,鹰厦铁路三年修通工程,技术人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铁道兵领导机关在一份回顾这段历史的材料中这样写道,这次盛会是铁道兵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会议,党和军队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关怀与信任,使技术干部深为感动和鼓舞,连少数几位在会上受到王震将军严厉批评的技术干部,会后也心悦诚服的认识错误,主动报名参军王震将军对他们的转变热烈欢迎,有段时间还带着他们在身边工作,成为得力的专家。
在十年动乱期间,四人帮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全国掀起了一股摧残知识分子的逆流,很多学者,专家与工程技术干部被作为反动权威打倒,在这股逆流中,王震同志却一如既往对知识分子关怀爱护,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他们,王震同志对文痞姚文元攻击学农的知识分子分不清,麦苗和韭菜的谬论不止一次在会上说过,我接触那么多农业技术人员,还没有发现一个分不清麦苗和韭菜的
1969年,这位领导过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也下放劳动了,他到了江西红星农场,看到农场里挂着一副大标语打倒反动学术权威,王震同志一看就火了,对当地的负责人说,这里是缺乏文化,缺乏知识,缺乏技术,哪里来的反动权威啊?中国这么落后,知识分子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权威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要他们把标语取下来。
这个农场有个大学畜牧系毕业的兽医,有海外关系,被说成了反动权威,连养猪的资格都被取消了,成天挑大粪一次,他代替生病的饲养员在猪场里顶班劳动,碰到了王震同志,王震同志询问了有关养猪的许多科学技术问题,对他的回答很满意,当天晚上,王震同志就把他找了去,了解他的历史,倾听他的申诉,在王震同志的的关怀下,这个反动权威工资仅51元的普通兽医很快得到了解放,高兴啊,他高兴,他的一家高兴,那些受到歧视的知识分子也高兴,他的90岁高龄的老舅母说,真是遇到了贵人!
这个同志获得解放后,没有辜负王震将军的信任,勤勤恳恳工作,在发展农场的畜牧业上做出了成绩,王震同志称赞他,并把关于养猪养牛的业务书亲笔签了名送给他
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个同志在国外的亲属几次回来探亲,亲眼看到自己的手足受到国家器重精神振奋,工作生活都很好,因而深受教育,宽心而返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e810cfd79144b0397e7d937722e281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4631120&x-signature=IiwKn48zILtyGpOWecQ0Dvs7zjs%3D

王震同志恢复工作以后,有一次他到大连的一个工厂市场,想找总工程师谈谈,得到的回答是问题还没有解决,还在扫厕所,王震同志立即命令把他找来,亲切的问这问那,工厂里的领导同志可能从王震同志的态度里受到到了启发,这位总工程师也很快得到了解放。
有一位与王震同志共过事的从事理论工作的老同志,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严重迫害,当有人问王震同志那儿调查他的问题时,王震同志称赞他是好同志,谈的都是这位同志的长处,优点问题一个也没有,1974年,这位同志从干校回京检查身体,给王震同志写了一封信,说长期不见了,想看看你,但我还没有解放,如果不变的话,以后再说,王震同志看到信后高兴极了,当晚就把他请到家里进行了畅谈,王震同志说,我们一些老同志又是喷气式,又是挨打骂,受尽了折磨,但没有一个提出退党的我们的党是有希望的。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那些处于逆境的知识分子,这在王震同志那儿是一贯的1957年反右派以后,一些著名的文艺界人士戴了帽子,来到了北大荒,王震同志在延安时了解他们,尽管当时戴了帽子,但王震同志并不嫌弃,也不歧视,当艾青同志去北大荒前,王震同志把他请到家里谈心,第二天,他又我亲自到爱青家里动员他的爱人和保姆一块儿去北大荒,当保姆不愿去时,王震同志从农垦部临时给找了个保姆,艾青到北大荒后安排担任了农场里一个林场的副场长王震同志到东北视察时,交代农场的领导政治上要帮助老爱赶快让他摘掉帽子,回到党内来要让他接触群众,了解农垦战士,同时又对艾青同志说,老艾啊,你要是搞不好,我是要骂你的,有一次玩郑同志在农垦战士的军人大会上说,你们知道诗人艾青同志吗?他是我的老朋友,他是来歌颂你们的,
当时还有一些处于逆境的青年知识分子集中在农场的一个地方劳动那儿,连地名也没有,人们称之为无名村,王震同志也到那里去看他们,叮嘱农场的干部要在思想上帮助他们,同时给他们以必要的照顾,劳动不要太使,使他们有读书的时间等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王震同志能够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
四人帮曾攻击王震同志,是右派的保护伞,身边的人都是黑秀才,然而,历史是公正的历史证明,王震同志在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既讲原则又讲灵活严格,要求热情爱护,保护了许多优秀的,有才华的知识分子。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b9b94f3c580455fa3cdf25d7361507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4631120&x-signature=%2B4B3ZLfA%2BibJh9v0Gj75vRzRUa8%3D

王震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讲过这样一段话;"凡是做过有益于人民事业的人,我们应该肯定;凡是有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益于四化建设、有益于鼓舞人民斗争的书,都应该肯定。对待知识分子政策正确与否,对待脑力劳动、精神生产的优秀成果的态度正确与否,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大问题。"
王震同志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看到知识分子取得的新成就,总是给以支持和鼓励。六十年代初,华罗庚同志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去,创造了优选法,王震同志知道后,曾大力加以宣传。1979年,剧作家陈白尘同志创作了《大风歌》,王震同志看了演出后很高兴,回到家后,还兴高采烈地背诵:"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并口授了一封信,由工作人员用电话告诉南京大学中文系党组织,十分称赞剧本的主题思想和人物的塑造,对陈白尘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陈白尘同志因公来京,王震同志约他相聚。当陈老来到王老那儿时,王老把正在他家里作客的几个高级将领"轰"走,说:"你们都是常来的,我得欢迎远方的客人。"一个老将军,一个老作家,尽情交谈。
1981年,历史学家胡绳同志的新作《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出版了。王震同志在养病期间,用四十多天时间,把这部二十七章、七十万字的书读完了,称赞它是一部好书,可以作为认识中国近代史发展逻辑的教材。他养病回来后,即约请中央宣传部、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团中央和人民出版社的一些同志座谈。王震同志说:"胡绳同志是一个老学者。他的这部书讲了1840到1919年八十年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对青年人进行历史教育,了解帝国主义压迫,增强爱国主义观念以及社会主义观念和党的观念,都是很有神益的。对这样的学者,应该表示尊敬。"王震同志还说,"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民族走过来的路,不能数典忘祖。今天我找你们来,就是要团结一些同志来读胡绳同志这本书,并推动青年们去学习历史。"这席话,固然是对胡绳同志在学术上取得的新成就的赞扬,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国青年一代健康长大的关怀。王震同志不主管科学技术工作,也不主管文艺工作,却如此关心知识分子在文艺上、科学上的新成就,不在其位,却谋其政,这充分反映了王震同志热血沸腾的革命精神。

对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的知识分子,王震同志总是经常怀念他们的。建国初期,王震同志率领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把军费节省下来办了纺织厂、钢铁厂、水泥厂等等。当时,王震同志亲自到上海,请来了一批专家。这些专家,扎根边疆,为各族人民服务,把自己的青春、才华,无保留地贡献给新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王震同志离开新疆三十年了,但至今还记得那些专家的名字和当年艰苦创业的事迹。去年,王震同志去新疆视察工作,还专门到了七一纺织厂,看望那里的工人和技术干部。当知道有的老专家在"四人帮"迫害下含冤离开了人间,王震同志深感痛惜,并关心着专家的后代。
王震同志乐于同知识分子交朋友。到他家中作客的,不仅有担负党和国家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也有许多的学者、专家。可谓谈笑有鸿儒。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9485337eef144e192a0fc21a2f34a5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4631120&x-signature=QnA7q1OmI%2FpwXdwLV7tHbS4v%2F0w%3D

华罗庚同志就是王震同志在解放后认识得较早的一个好质友。1953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他们初次见面。两人都是穷苦人出身,谈得很投机。从此,一个革命家、一个数学家,经常保持着来往,成了很好的朋友。毛泽东同志知道这件事情后,很高兴地说:"知识分子不怕王胡子,那就好啊!"直到"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同志还记得这件事,当有些人把华罗庚同志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来批斗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王胡子的朋友华罗庚要保一下。"

王震同志在各界知识分子中都有朋友,有社会科学家,也有自然科学家。生物学家谈家桢,童第周,空气动力学家吴仲华,农学家金善宝,历史学家胡绳,哲学家艾思奇以及作家丁玲、艾青、贺敬之、柯岩等,都是王震同志的朋友,有的至今还保持着联系。有些同志也许认为,王震同志的朋友都是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其实不然,也有一些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前面提到的那个江西红星农场畜牧工程师,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一年总有几次到王震同志那儿作客,向他汇报农场的情况,听取他的意见。

王震同志在与知识分子交往中,有工作上的磋商,有科学、技术问题的咨询和探讨,也有同志间的直率批评和促膝谈心。正是在这种交往中,王老从知识分子那儿不断吸收科学知识的营养,丰富了自己的领导工作;而知识分子也从王震同志那儿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帮助,得到鼓舞和力量。华罗庚同志在1964年2月给一位同志的信中,谈到了他与王震同志交往的情况时说:"我是无时无刻不记好他的箴言的,从他的语言中,我体会到党的力量、意图和崇高伟大。"这就是知识分子同老将军交往中的感受和心声。

王震将军只读过几年书,小学没有毕业就到铁路上做工了。他经常说自己是行伍出身,大老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党组织准备送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因故没有去成。五十年来,王震同志一直在革命实践中勤奋学习。在延安时期,王震同志与文艺界人士有广泛的接触。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读了许多文艺作品。王震同志至今还能记得有些作品的故事梗概。比如,在1980年的一次会议上,他讲到要大﹣胆信用知识分子时说:"过去,我看过苏联斯大林时期写的一本小说,叫做《顿巴斯矿工》,讲一个工人出身的煤矿矿长,由于工作干得好,受到了斯大林的表扬。后来,矿井里自动采煤机多了,他就对省委书记说,我知识不够了,这个矿长我当不了啦!他推荐总工程师来当那个矿的矿长。顿巴斯的孩子都称他为顿巴斯爷爷。我们就是要有这位老矿长的风格。"王震同志年逾古稀,还能记得几十年前读过的文艺作品,可想见王老读书学习是很认真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692cbd119b84bda83c2677eb5e92d6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4631120&x-signature=5uS%2BIj%2FfED4cB1B4PKtaySAA8cs%3D

五十年代末,王震同志担任了农垦部部长。当时,他动了大手术,做了胃切除,在养病期间,他还勤奋学习,读了土壤学、生物学、遗传学。毛主席知道后说,领导农业的学点农业科学知识很必要,并让王震同志介绍几本这方面的书给他看。七十年代,王震同志曾主管过黄金生产,就常看采矿方面的科学书籍。他对工农业生产方面的一些数据,比如,一堆牛粪里氮磷钾各占多少比重,一斤牛奶里含有多少蛋白质,一亩地植棉有多少棵,某条江河有多少流量,可以发多少电等等,都记得一清二楚,他在听到有关数字的汇报时,经常拿出随身带的电子计算机,算一算,问一问,做到心中有数,可以这样说,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王震同志主管一项工作,就学那方面的科学知识,钻研那方面的业务。真是管一行、学一行、钻一行。
·王震将军勤奋学习知识,知识又给将军以巨大力量。在那"大跃进"的年代里,水稻亩产万斤,几万斤的"卫星"不断出现。当时要求全国国营农场的水稻平均达到亩产三千斤的水平。王震同志说,按现在的条件,三千斤达不到,一千斤也达不到,能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的四、五、八要求就很好了。这些话,现在听起来很普通,很平常,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是要冒风险的。王震同志在"大跃进"的热浪中没有被风向所左右,固然因为他有着无私无畏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也是与他掌握了科学知识、心中有数分不开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些地方介绍割了猪耳朵、割了猪尾巴,猪长得肥的经验。王震同志说,这不是科学,这是胡闹。他向介绍这种"经验"的同志诙谐地说:"你们这些瘦小的人,去割了耳朵试试,能不能长胖!"
王震同志读了大量的近代史书籍,比如:《沙俄侵华史》、《辛亥革命史》、《左宗棠年谱》、《孙中山传》、《林则徐传》等等。王震同志读书很有计划,每天读几页,什么时候读完,事先都有个打算。在他读过的书上,经常能看到什么时候起读,什么时候读完的记载。春节,他受党中央之命去海南岛慰问军民并进行考察。这期间,他每天都读几十页书,连大年初一也没有例外。当时,他正在读《辛亥革命史》,在该书中册的扉页上写着:"1982年2月14日起读,定每日读三十片左右,应于3月4日读完,争取2月底完成。小刘(王震同志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又开会,又谈话,平均每日只能念十五片云云。"结果如何呢?正是在2月底读完了,平均每日三十页,而不是十五页。
王震同志年事已高,还如此孜孜不倦地学习,可敬!可佩!我们这些后生,更得加倍努力,勤奋学习,拚命工作,从革命前辈手中接好革命的班。#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梦山河行#​#我要上 头条#​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414facbb50043209744b1440a211b3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4631120&x-signature=WcUEO2PPuuJURUooLNKmbip%2FNbc%3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物轶事:王震将军和知识分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