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85xuhhoz 发表于 2023-10-12 18:24:22

新时代的中国石油青年 | 张永海:在攻克世界化工技术难题中展现风采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19c4d1e237c14e4b1b64504b44220450~tplv-tt-large-asy2:5aS05p2hQOS4reWNjuWEv-Wls-S6uueJqeinguWvnw==.image?x-expires=2012468169&x-signature=q78py3ym7HkYSeGZpyOCh%2B%2BxFmk%3D
张永海,独山子石化公司聚烯烃一部副总工程师,一名扎根一线、服务一线的青年党员。八年操作岗位磨练,五年管理岗位长大,他先后转战独山子、彭州、塔里木乙烯开工现场,参加工作后仅用4年便长大为开工专家;他领衔开发了11个聚烯烃化工高端新产品,年均降本增效超4000万元,是大家公认的实力派、开拓者、领头羊。近年来,张永海先后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中国石油集团QHSE先进个人、中国石油集团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独山子石化公司“劳动模范”、十大“杰出青年”、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十大合理化建议等荣誉,今年获评中国石油集团第十二届“十大杰出青年”。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c2bf08dc46c209fb36bb078529245ed2~tplv-tt-large-asy2:5aS05p2hQOS4reWNjuWEv-Wls-S6uueJqeinguWvnw==.image?x-expires=2012468169&x-signature=QZEFWhOcgrFyzmi0xAtaAPhjFQU%3D

张永海(右一)与同事进行技术探讨

面对乙烯新材料领域技术和价值“双天花板”产品——茂金属聚烯烃长期依赖进口、国内企业突破受阻的状况,张永海率队攻关,与全球顶尖团队同台竞技,斗技术、拼骨气,苦心钻研7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自立自强,开发的茂金属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攻克了不同催化剂连续转产“瓶颈”,创造了全球首例。
踏实进取勤奋磨砺的“实力派”张永海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市,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铁人”王进喜的故事,从小便立志要做一个像王进喜那样的石油人。2010年8月,他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毕业,入职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被分配到聚烯烃一部全密度聚乙烯装置聚合岗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聚烯烃新材料领域干出个名堂来。
作为新员工,张永海对很多技术不熟悉,经常只能在一旁看着老员工们操作。“不懂就学嘛。”张永海开启了“疯狂”学习模式,上班跑流程,下班学理论,见人追着问,小本不离身。那两年,他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凭借“不学懂决不罢休”的学习劲头,他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整套装置的全部岗位技能,成为车间通过8个岗位全岗考试的第一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
正是张永海对待工作学习的“钻劲”,让他入职仅4年就能作为独山子石化公司的技术专家,赴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聚乙烯装置执行开工指导任务,使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被四川石化评为“明星开工队”。2021年,他又作为独山子石化公司全密度开工队领队,赴塔里木石化分公司执行原始开工任务,连续45天奋战在项目驻地,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
从一名新分员工长大为一名技术骨干,再成为承担石化公司“主战场”聚烯烃一部安全生产指挥重任的副总工程师,张永海用自己的勤学苦练、甘于奉献的精神,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聚烯烃产品高端化的“开拓者”
茂金属生产工艺被称为化工行业的“殿堂级技术”,因产品性能好、附加值高,被誉为塑料中的“软黄金”,是高端聚烯烃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国内市场上90%的茂金属产品都靠进口,不仅对外依赖性强,而且价格昂贵,国内不少石化企业曾尝试工业化生产,但因生产难度极大,大都难以实现。
“我们就是干这个的呀!外国人行,我们怎么就不行?”2015年,张永海带领团队打起了茂金属“攻关战”,下定决心与外国厂商一较高下。他不畏险阻、敢为人先,带领团队骨干七年蛰伏、攀登,全身心投入到茂金属产品开发中。从前期与外商沟通转产方案到施工作业风险评估、现场“三剂”准备,再到系统保运、局部改造,200多个日夜、70余版技术方案……在攻克了反应器结块、聚合换热器堵塞等重重难题考验,进行了18项优化技改项目后,2018年7月,产品试生产成功,实现了安全平稳可控,生产出符合高技术标准的合格产品。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张永海带领技术团队锐意进取、接续奋斗,又相继成功完成了铬系高强膜、中空料、茂金属系列膜料、BMC系列PERT管材等两个体系11个牌号的新产品开发,均一次成功,让中国人用上了自己生产的质量更好、价格更优的产品。
提质增效主战场的“领头羊”
张永海始终牢记“中国石油是党的中国石油、国家的中国石油、人民的中国石油”,聚焦党的二十大强调的“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确保能源安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重大部署和重点领域,立志忠诚石油、岗位建功,以高端化工新材料开发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2019年,他参加“聚乙烯生产技术交流会”后,深受启发,反复推演如何将茂金属连续转产从“理论”转为“实际”。
张永海与技术团队白天讨论转产方案,晚上与国外专利商对接。方案制定举步维艰,前后推翻了五版,直到转产正式开始的那天早晨,才确定了最终的转产方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全密度聚乙烯装置在2020年3月7日完成两个不同牌号茂金属产品之间连续转产,转产时间由56小时缩短至6小时,这项技术成果不仅节省了原料,还为公司相关装置节省了300多万元的检修费用,综合创效超千万元。在世界同类装置中,张永海和团队自主完成全世界首次不同催化剂茂金属产品的连续转产,取得了生产技术新突破,用耀眼的成绩证明了中国人行。
2022年,国内茂金属产品市场活跃,为了抓住销售最佳时机,张永海率领团队成员仅用了3个月就高质量完成了6个月的生产加工任务。在转产过程中,由于新疆冬季气温偏低,茂金属聚乙烯物料流动性较差,取样口经常出现外观酷似“爆米花”的粒料。这些“爆米花”在出料时如果脱水不彻底,极容易造成旋转阀和料仓底部冻结、粒料无法输送。为了减少“爆米花”出现的数量、延长挤压机长周期运行的时间,张永海提出人工提前干预的办法。他和几名同事站在狭窄的膜板前,用两天时间,人工疏通了4800个膜孔,提前完成了茂金属的生产加工任务。
多年来,张永海带领团队从转产优化、增产降耗、三剂优化等多方面深挖装置潜能,牵头挂帅的12个项目,均取得显著成效,年均增效4500余万元。他所在部门负责的5条树脂生产线创造了非计划停工为“0”的历史最高纪录,全密度装置铬系、BMC(团状模塑料)产品也不断刷新使用纪录。如今,独山子石化生产的茂金属膜料已经全面打开国内市场,产品结构覆盖地膜、棚膜、食品包装、重包装、卫材等各领域,下游用户使用原料成本大幅度降低,为国内食品、工业、物流等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石油力量。

作者:吕顺 舒阳 凯莱山江·阿布都加帕婧
编辑:华南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3年第9期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时代的中国石油青年 | 张永海:在攻克世界化工技术难题中展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