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8st8ds8eu22s 发表于 2023-7-29 15:32:28

一生三起三落,努力勤奋却事与愿违,《骆驼祥子》的故事耐人寻味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novel-static/446d227d107b8cf92852e04468af74cf~tplv-tt-large.jpeg?x-expires=2005977550&x-signature=br0nq%2FSWuMNjDZiCOIxpZuhwph8%3D
</img>
人间地狱 向生而死——走进老舍的《骆驼祥子》人间地狱 向生而死——走进老舍的《骆驼祥子》


设计者:李涛(宁波荣安实验中学)

QQ:597498103

一、导语

它以一个车夫、两个女人、三匹骆驼为主体框架,讲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北平的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简约却不简单的语言、精彩的人物形象、细腻的心理活动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走进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问题来了:

1.北平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它有许多的城市名片。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穿越历史,回到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向你的同学和朋友介绍它和它的城市名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否看过张丰毅和斯琴高娃主演的电影《骆驼祥子》?你如何评价这部电影对原著的改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舍弃自我之意)。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中国现代小说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龙须沟》。老舍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松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

☆问题来了: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的是老舍的哪部作品,请你为评委写一段老舍获奖理由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如果活着的话,那么他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2012年10月11日,中国的另一位作家莫言凭借《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试着去比较阅读《骆驼祥子》和《蛙》,寻找中国文学的“根”在何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中国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有三位,分别是老舍(1951年)、齐白石(1953年)、常香玉(2004年)。老舍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结合《骆驼祥子》等作品,谈谈你对“人民艺术家”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介绍

这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末的北平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问题来了:

1.看过作品以后,寻找一个最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这是一个_______的社会,这是一群______的人。

2.根据小说内容,以主人公祥子为中心,画出故事情节发展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虎妞和小福子在小说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女人,在小说中分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们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你认为她们分别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什么信息?作者对这两个人物表现出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希腊的悲剧理论指出“悲剧常常是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悲剧创作的一条重要的现实主义原则就是“要努力突出悲剧人物的美好”。发生在祥子身上的是一种“从‘人’到‘牲口’的退化。试从社会原因、个体劳动者的性格缺陷、个人奋斗道路的盲目性等方面探讨祥子悲剧的必然性。祥子的悲剧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思考和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教版必修四选文《雷雨》的“问题探讨”中有:“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之情到底是真是假,一直有不同的看法。钱谷融认为以假为主,但又假中有真;曹禺认为完全是真实的;李计谋认为半真半假;钱理群认为是人性的真实表现。”对《骆驼祥子》中祥子与虎妞的婚姻及他们之间的感情,作者(老舍)、评论家们和你是怎么看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艺术鉴赏

《骆驼祥子》融汇了老舍的与众不同的京派作家的气质和风格,堪称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职业作家的第一炮”。老舍对这部作品非常满意,比作“谭叫天唱《定军山》”。

☆问题来了:

1.人物。老舍在自传里回忆说:“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的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老舍找到的“这个根源”是什么?它在祥子身上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学者孙钧政一直致力于老舍作品的语言研究,他将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言简意赅地概括为“白、俗、俏、深”,这个概括最具代表性,适用于老舍的每部作品。请你结合作品本身(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纯正生动的北京口语和方言、笑中含泪的叙述笔调),找出分别能体现这四个字的语言片段进行赏析。你认同学者孙钧政的概括吗?如果不认同,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性。我们常常讲“勤能补拙”“人定胜天”,但是从祥子的身上我们完全推翻了上面的两个论断。经典的魅力就在于,观照自我的精神世界或灵魂深处的东西,看到人性真正的美,从作品—作者—读者—人类,不断推衍、创造着新的世界。请结合作品,绘制一幅思维导图,以“人性美”为核心,展现“作品—作者—读者—人类”四者之间的关系和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争鸣商榷

对《骆驼祥子》的争鸣从它诞生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我们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学特征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认识阶段:第一,政治批判与文学肯定的阶段(1936—1949年);第二,在狭隘的视野中徘徊的阶段(1949—1978年);第三,在开放的环境中攀登的阶段(1979年至今)。现将每个阶段“争鸣”的代表性观点予以呈现。

(一)政治批判与文学肯定的阶段

1.“文学肯定”代表人物及观点:叶圣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老舍作品的风格特色:一是“尽量利用口头语言”,二是“幽默的趣味”;毕树棠就《骆驼祥子》发表于1939年的评论文章,从语言风格和人物刻画等不同的侧面肯定了《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

2.“政治批判”代表人物及观点:王任叔(巴人)提出“老舍对革命的认识,也是‘世俗的’,将革命者看作‘为钱出卖思想’,这正是单看现象,不明实际的‘世俗’的看法,本质上是反动的”;许杰《论 〈骆驼祥子〉》的主要看法是:一是老舍并未指出祥子走向灭亡的真正原因,二是老舍没有看到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出路在哪里,三是老舍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和理解是不正确的,四是老舍对性的描写过于用力。

(二)在狭隘的视野中徘徊的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也笼罩在“政治唯一”的氛围中。

1.丁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略》中分析了老舍及其笔下的人物,诸如祥子不敢革命的原因:“首先,作者幼年的小市民的‘命该如此’的思想该是一个因素;其次,当国内革命斗争、阶级斗争最尖锐的时候,作者还在国外,没有和革命发生关系;最后,六年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社会里,思想上也不能不受影响。因此,就使得作者脱离了政治,脱离了斗争。”

2.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中,在谈到小说的结尾时,他指出:“对于‘个人主义末路鬼’的谴责,当然也说明了作者思想的进展——他对集体主义的赞成和向往。但是,应当认为:使祥子这样的人物得到这样一个结局,是不真实的,是不应该的。故事的结尾太低沉,太阴惨了!”

3.蔡师圣的《略论老舍早期的小说》指出,这部小说的思想深度,不仅在于揭示了“旧社会的残酷和不合理”,更在于揭示并批判了祥子盲目奋斗道路的错误。他提出的“集体力量思想”,显示了“老舍社会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一个显著进步”。

(三)在开放的环境中攀登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高校和各文学研究所致力于新文学史的编纂,力图修正十七年时期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文学观念和文本价值的曲解,以还原文学的本来面目。

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老舍和他的小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小说的戏剧力量和叙述技巧都超过作者以前的作品,虽然《赵子曰》《二马》和《离婚》都各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它也超乎老舍后来——抗战开始以后——的作品之上。”另外,关于《骆驼祥子》中的政治革命观点问题,夏志清还提出了具有真知灼见的观点:“来自一个倡导咬紧牙关为社会服务的作家……老舍显然已经认定,在一个病态社会里,要改善无产阶级的处境就得要集体行动;如果这个阶级有人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求发展,只徒然加速他自己的毁灭而已……毫无疑问,老舍是把社会批判当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骆驼祥子》是一本深含个人情感的小说,在这里老舍想具体写出他对个人单独救国的必然徒劳所感觉到的新观念。”

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中对《骆驼祥子》的点评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它以大的文化视野来观照《骆驼祥子》,指出它是“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这部小说的成功在于其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了产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另外,这部文学史里还提出了老舍对底层市民内心世界的探讨与批判:“老舍在祥子等下层市民的身上所发现的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幻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道路破灭以后的苟且忍让,与他在其他一些小说中常写到的‘老中国的儿女’之间显然存在着某种共同点,这是同一经济文化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国民性格中的某些弱点。 ……老舍不止于批判社会,也不止于批判传统文明和落后的国民性,他显然在思考城市文明病如何和人性冲突的问题。”

☆问题来了:

文化的进步,文明的传承,都是在批判性继承中进行的。“不唯书”“不迷信权威”,也是我们在阅读时应有的正确态度;在了解了对《骆驼祥子》三个阶段不同认识的基础上,谈谈你读完《骆驼祥子》后的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以致用

读书之后呈现阅读成果的形式很多,最常见的形式是文学短评和读后感。两者的表达目的和写法都有明显的区别。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等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它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而读后感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收获。前者重“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后者重“感”,属于引申体,注重阐发自己主观的想法。

☆问题来了:

随着阅历的增长和鉴赏能力的提高,重新涵泳品味,你一定会有不少独到的感悟和创造性的理解。请为老舍的《骆驼祥子》写一篇文学短评或者读后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建议

1.在阅读方法上,采用“知人论世”和“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的方法。“论世”即了解作者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知人”即比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老舍这个作家。比如:作家的创作动机、老舍与北平的关系(《想北平》)、个人经历等。

2.整体阅读和比较阅读。老舍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选取其中的一本细读。第一时期,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第二时期,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一、二部——《惶惑》与《偷生》;第三时期,戏剧《茶馆》。同一个作家三个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个整体,比较其创作上的异同之处。比较阅读的第二种做法是将创作时间相近的其他作家的作品与老舍的《骆驼祥子》进行比较阅读,可从主旨揭示、写作手法、语言风格、人物塑造等不同的维度进行。

3.阅读切入点:建议从最简单的人物入手,把握人物塑造的基本手法(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而探究人物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揭示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4.阅读的呈现形式:课本剧表演、读书报告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撰写阅读小论文。

八、相关链接

(一)《骆驼祥子》的研究专论

1.叶圣陶.北平的洋车夫.新少年,第二卷第8期,1936.

2.毕树棠.骆驼祥子.宇宙风(乙刊),第5期,1939.

3.吉力.读《骆驼祥子》.鲁迅风,第14期,1939.

4.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青年知识,第1卷第2期, 1945.

5.林万春.给骆驼祥子.开明少年,1948(41).

6.许杰.论《骆驼祥子》.文艺新辑,第一辑,1948.

7.蔡师圣.《骆驼祥子》的构思及其他.厦门大学学报,1980(1 ).

8.王静波.虎妞形象再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1).

9.樊骏.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江汉论坛,1986(9).

10.曹一新.老舍先生谈《骆驼祥子》.河南大学学报,1987(2).

11.王宝树.祥子的婚姻悲剧.贵州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学报, 1989(2 ).

12.苏常青.试论祥子的性爱悲剧.河南大学学报,1991(5).

13.余光中.骆驼与虎.名作欣赏,1992(6).

14.李豪.在老舍家谈《骆驼祥子》.北京党史,2000(3).

15.老舍.回忆《在烈日和暴雨下》的写作.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1(14 ).

16.老舍,勇夫.谈谈《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2(14 ).

(二)文学史、小说史关于《骆驼祥子》的文容

1.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3.

2.丁易.中国现代文学史略.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3.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4.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61.

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2.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7.刘勇,邹红.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三)老舍研究中与《骆驼祥子》关系紧密的论文

1.孙钧政.老舍语言学习笔记.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1).

2.孟广来.老舍在山东.文史哲,1980(4).

3.赵园.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文学评论, 1982(2 ).

4.舒济.国外翻译研究老舍文学作品概况.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2(3 ).

5.王文英.重读老舍.文艺理论研究,1998(2).

(四)《骆驼祥子》改编目录

1.王宏韬.一个是一个——话剧《骆驼祥子》表演评点.中国戏剧, 1980(7 ).

2.石言.“骆驼祥子”终于找到!.电影评介,1980(5).

3.王珞.影片《骆驼祥子》的导演艺术一瞥.电影评介,1982(11 ).

4.晓原.《骆驼祥子》拍摄二三事.电影评介,1982(3).

5.黄兴华.美是生活——斯琴高娃谈饰演虎妞.电影评介,1982(8 ).

6.李希凡.略论虎妞形象的再创造——《骆驼祥子》观后.电影艺术, 1983(1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生三起三落,努力勤奋却事与愿违,《骆驼祥子》的故事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