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scix0qnc 发表于 2023-7-28 10:30:22

夏季话养生

立夏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夏天的开始。
立夏属火相,夏至火最旺。在五行中,心属火。所以,夏季要想使心神安宁,就要心平气和,心境澄清,顺应夏季的气候规律,来消除暑气。在五味中,心属苦。所以在夏季的72天,应减少苦味增加辛味来养肺气。
《养生论》上对夏季饮食起居的论说,对我们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书中说:夏季称作蕃秀,天地之气相交,万物开花结果,人们应夜卧早起,沐浴朝阳,使心情平静,不要恼怒,使花成果,使气得泄,这就顺应夏季之气候,符合养生规律。否则就伤心,到秋季就发阂疟;由于夏季养生之气储备不足,冬天到了病就会加重。书中还说:夏季天气炎热,应当吃豆类消暑,不可一味地饮用热食。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在湿处睡觉,不要穿湿衣服。
农历四月是夏季的第一个月,又称孟夏。这个月应怎样保养呢?古人认为,孟夏这个月是天地交泰,万物一起开花的季节,应当晚卧早起,来接受天地之精气。不要大怒大泄,愤怒和发泄都会大伤元气。四月这个季节,衣服应当穿暖和。这个月肝脏功能渐渐减衰,心脏功能渐渐增生,应当增加酸味,减少苦味,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要节制房事来壮肾水,应当静养来平息心火。
夏季养生最宜清。
祖国医学中的“天人相应”说的是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的气候变化,努力做到“人与天调”。夏日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热乃夏季养生之要道。
头脑宜清静:盛夏烈日高温蒸灼,令人感到困倦、烦燥和闷热不安,使头脑清静,神气平和是养生之首要。据古医经“养生篇”中记载夏日易“静养忽燥”,节嗜欲、定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可坐台榭空敝之处,以避炎夏。切忌火燥脾气、一蹦三跳,情绪激越而伤神害脏腑。
饮食宜清淡:炎夏暑热,少食高脂厚味,辛辣上火之物,饮食清淡可起到清热、祛暑、敛汗、补液等作用,还有助于增进食欲。新鲜蔬菜瓜果,如西红柿、黄瓜、苦瓜、冬瓜、丝瓜、西瓜之类清淡易人,既能保证营养,又可预防中暑;菊花清茶、酸梅汤和绿豆汁、莲子粥、荷叶粥、皮蛋粥等亦可清暑热,生津开胃。
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外气温较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若门窗大开,热浪袭人,蒸灼难耐,应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室内便会清凉舒适,使人心静神安。
游乐易清幽:炎夏不易远途跋涉,最好就近寻幽。清晨,曙光初露,凉风习习,到溪流、园林散步,做气功、保健操等。可使你心旷神怡、精神清爽;傍晚,漫步徜徉在江滨湖畔,亦会令你心静如水,烦闷、曙热顿消。晚上,在人少、清凉之室,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或邀上三朋四友,品茗聊侃,亦惬意舒心。适当过过现代城市夜生活,去夜总会、歌舞厅、卡拉OK,潇洒一回,对丰富生活内容大有好处,但不宜常往,特别是老年人更应慎之,否则会伤神害身,乐极而生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季话养生